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39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以关帝山区8种林分密度(128、240、320、400、480、560、640和720株·hm-2)华北落叶松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密度下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优劣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更新指数随林分密度增大先升高后降低,中密度(400~560株·hm-2)林分更新效果明显优于过疏和过密林分;林下光环境、草本植物及凋落物对落叶松更新有双重作用,光照过强、草本植物盖度过大或凋落物过厚不利于林下更新,土壤有机质可使土壤质地松软、水分含量充足并形成低磷高氮环境促进林分更新;各因子对更新指数的影响依次为:土壤含水量(0.798)>全氮(0.621)>凋落物厚度(-0.597)>土壤孔隙度(0.504)>土壤有机质(0.493)>全磷(-0.404)>林下总光照(-0.274)>草本植物盖度(-0.021)。在后续森林经营中,可通过抚育间伐或补植将林分密度控制在480株·hm-2左右,并适当清理林下凋落物,改善土壤条件,促进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992.
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是重要的蔬菜作物, 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及栽培方式导致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越来越严重, 对蔬菜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盐碱胁迫也会抑制不结球白菜正常生长。以往有关不结球白菜耐盐碱研究更多的是关注中性盐对不结球白菜生长与生理的影响, 而有关碱性盐对不结球白菜生长与生理的研究则较少。本研究通过水培实验, 设置不同的盐碱胁迫处理, 研究不结球白菜对中、碱性钠盐胁迫响应差异机制。研究发现: 同等胁迫浓度下, 相比于中性盐胁迫, 碱性碳酸盐胁迫下不结球白菜幼苗的鲜重、生物量、各个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含量降低更多。相比也中性盐, 碱性盐对不结球白菜抗氧化系统影响更大, 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更高MDA含量和质膜透性(MI)值更高, 而过氧化酶(CAT)活性则在碱胁迫下较低。相比于中性盐胁迫, 碱性碳酸盐胁迫下不结球白菜体内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积累量更高, 对不结球白菜渗透调节系统影响更大。根据实验结果得出, 相比于中性盐胁迫, 碱性碳酸盐胁迫对不结球白菜生长抑制作用更强, 对其生理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93.
以高中生物学"种群和群落"中介绍的动物标志重捕法探究种群密度为知识背景,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为目标,以模拟实验要求为设计思路,用塑料瓶模拟动物生活区域,塑料球模拟该区域动物,带孔塑料瓶盖模拟捕获动物的器具,保鲜袋模拟捕获动物暂时的活动区。通过对该模型方案的模拟应用,效果显著。该模型有制作简单、材料易得、操作安全、结果可靠等优点。该模型无需教师协助,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学校独立完成实验,该模型是一个实用性极强的方案。  相似文献   
994.
蛋白质分泌系统是细菌与外界交流的重要工具。革兰氏阴性细菌的Ⅵ型蛋白分泌系统(T6SS)可以转运分泌蛋白至细菌和真核细胞内,在菌间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细菌的一种重要的生存适应性武器。分泌蛋白主要包括起到运载作用的结构蛋白和有细胞毒性的效应蛋白这两类。本文主要从效应蛋白的视角讨论T6SS如何识别并转运效应蛋白的作用机理,回顾了以VgrG和PAAR为端部载体蛋白的转运途径、依赖端部运输的效应蛋白、T6SS伴侣蛋白等重要发现的背景和过程,并综述了T6SS分泌途径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AS伴发葡萄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皮下注射25 mg,每周2次,甲氨蝶呤10 mg口服,每周一次,同时眼科局部用药;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片0.75 g,每日3次口服,甲氨蝶呤10 mg口服,每周一次,同时局部眼科局部用药(剂量、疗程同前),治疗12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部情况、ESR、CRP、BASDAI、BASFI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均0.05);研究组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葡萄膜炎病程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和甲氨蝶呤联合眼科局部治疗AS伴发葡萄膜炎疗效显著,能缩短葡萄膜炎病程,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96.
目前,研究已在小鼠和人类中发现5个Rec Q基因家族成员,分别是Recql1、BLM、WRN、Recql4和RECQL5。其中,RECQL5具有抑制姐妹染色体交换、抑制同源重组修复、阻止双链DNA断裂以及与TOPⅡα的协同作用等功能。最近研究在缺乏RECQL5的Apcmin小鼠小肠和结肠中均发现有肿瘤生长,提示RECQL5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RECQL5可能是影响喜树碱(CPT)治疗结直肠癌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可能是以伊立替康为基础药物治疗结肠癌效果评估的潜在生物标记物。本文就解螺旋酶RECQL5的功能及其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心功能不全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规律及其耐药性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API系统进行菌种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表型确证法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测定。结果 244株病原菌以G-杆菌最多(66.39%),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真菌其次(28.28%),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G+球菌较少(5.33%),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G-杆菌对碳青霉稀类(美罗培南)及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抗生素较敏感,而对头孢类耐药率较高;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最低。结论心功能不全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以G-杆菌、真菌为主,白色假丝酵母菌是最常见病原菌;病原菌耐药性较强,耐药监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假单胞菌SJTE-1可高效转化17β-雌二醇,但其代谢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鉴定和表征了该菌株中参与雌二醇降解与调控过程的17β-羟甾类脱氢酶2(17β-HSD2)和转录调控因子AraC。[方法]我们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了17β-hsd2和araC的转录水平;我们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异源表达了17β-HSD2和AraC基因,并利用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纯化获得了重组蛋白;我们体外表征了17β-HSD2的酶学性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鉴定了其产物;通过电泳迁移转移法和DNase酶I足迹试验,我们鉴定了重组蛋白AraC的结合能力与结合位点。[结果]17β-HSD2和AraC可被17β-雌二醇诱导表达;蛋白序列比对结果表明17β-HSD2含有短链脱氢酶/还原酶(SDR)和β-羟甾类脱氢酶的保守结构与残基。该酶以NAD+为辅助因子,在C17位点氧化17β-雌二醇,其Km值为0.082 mmol/L,Vmax值为56.26±0.02μmol/(min·mg);5 min内可转化97.4%以上的雌二醇。转录调控因子AraC可直接结合17β-hsd2基因启动子区的特异位点;雌二醇与雌酮可解除这一结合,启动17β-hsd2基因转录;过表达AraC蛋白可抑制17β-hsd2的转录。[结论]假单胞菌SJTE-1的17β-羟甾类脱氢酶2可高效催化17β-雌二醇转化,并受到转录因子AraC的直接调控。本工作可推进细菌的雌激素降解酶学机制与调控网络研究。  相似文献   
999.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 Line,EPRL)并严格保护是中国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举措,对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解析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内涵、目标与划定标准提出生态保护红线的4项基础性问题。针对长江中下游平原面临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生境斑块破碎化以及农业与生态空间冲突等问题,考虑生态保护红线的区域差异性,以江苏省为研究区,结合区域特征利用生境维持、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粮食供给、土壤保持5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框架探讨了相应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江苏省生态源地主要由区域内河流、湖泊、滩涂与林地构成,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格局差异化显著,限于农田覆盖范围广泛与水系网络结构发达,源地斑块破碎化现象严重。②江苏生态保护红线主要由湿地、林草地、农用地等地类构成,红线核心区以湿地为主,廊道与节点则以农用地为主。生态保护红线可根据源地景观规模分为3级,其中I级EPRL占比达72.87%,可基本代表核心红线图斑。③生态廊道与生态节点的设置有助于提高生境图斑的连通性,江苏省生态廊道共47条,包括33条关键生态廊道与14条潜在生态廊道,总长度分别为1296.27km、1726.33km。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创新思路,并希冀对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约束下的国土空间管控与管制制度改革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