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61.
描述了四川凤仙花属一新种,凉山凤仙花。新种与黄麻叶凤仙花近缘,主要区别:花序2~6花,均垂于叶片下,囊状的唇瓣肿胀,在中部明显弯曲,翼瓣基部裂片先端长渐尖或尾尖,上部裂片背腹约120°~180°扭转。  相似文献   
262.
常绿阔叶林是广西分布最广泛、最为复杂多样的植被类型.遵循《中国植被》一书的植被分类原则,并参考宋永昌先生的《中国常绿阔叶林分类试行方案》.根据高级单位以生态外貌、中级单位以优势度类型、低级单位以特征种组的分类原则,将广西常绿阔叶林划分出5个植被亚型、11个群系组和102个群系.在5个植被亚型中,典型常绿阔叶林和季风常绿...  相似文献   
26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银鹊树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酯酶(E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淀粉酶(AMY)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球形胚时期的EST、POD、SOD、AMY同工酶活性最强;在体细胞胚胎形态建成过程中,SOD同工酶有新酶的合成,而POD同工酶则表现为活性表达增加并有新酶合...  相似文献   
264.
姜荷花炭疽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姜荷花炭疽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培养、纯化、回接和重新分离,最后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致病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从感病叶片中分离得到6株病原菌,病原菌室外回接发现只有菌株Cum-3致病,Cum-3室外回接致病率96.7%,室内回接致病率100%.形态学鉴定,Cum-3为镰孢酶...  相似文献   
265.
以融安金柑为试验材料,观察了2n花粉自然发生率、雌雄配子发育过程及减数分裂行为,以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及处理时间对花蕾进行2n配子诱变.结果显示:(1)融安金柑2n花粉自然发生率为0.31%;(2)花蕾纵径为0.228~0.270cm时,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Ⅰ前期;花蕾纵径为0.274~0.318 cm时,大孢子处于减数分...  相似文献   
266.
通过对广西那坡县475份苔藓植物标本的整理和鉴定,获得该地区苔藓植物40科81属163种及亚种、变种,其中有34个广西新纪录种.在科属组成分析中,优势科有灰藓科、丛藓科、蔓藓科等,优势属为真藓属、灰藓属、青藓属等.区系成分以东亚成分为主,占总数的30.06%,温带和热带成分所占比例也较高,反映那坡县具南北过渡的特点;中...  相似文献   
267.
脱油油樟叶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油樟叶提取挥发油后的残渣的乙醇浸膏和乙醇浸膏的石油醚萃取相、乙酸乙酯萃取相、正丁醇萃取相和水萃取相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三种常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以及抑菌曲线.结果显示,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为正丁醇萃取相(MIC、MBC:7.813、15.625 mg/...  相似文献   
268.
为制备小分子化合物莪术醇的单克隆抗体,先将莪术醇(curcumol)与载体蛋白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形成完全抗原,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鉴定莪术醇人工抗原的偶联率,然后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杂交瘤株,并对其进行小鼠腹水的制备与纯化.结果表明:莪术醇半抗原与载体的偶联比为19.6,单克...  相似文献   
269.
水稻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多因子正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密阳46和培矮64/8006杂交F1代的花药为材料,研究两个材料花粉发育时期与叶枕距大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密阳46在叶枕距5~7 cm时,小孢子大部分处于单核靠边期;培矮64/8006杂交F1代稍迟,叶枕距为7~9 cm时,大部分小孢子才进入单核靠边期.同时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培养基类型、激素配比、蔗糖...  相似文献   
270.
亚稳定可塑性会显著影响植物个体的适合度和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模式,因此,探讨其起因和维持机制成为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喜旱莲子草性别特征表现为亚稳定可塑性而其它表型特征为常规的可塑性.通过正交控制实验,量化喜旱莲子草的表型特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可塑性表现.结果表明:(1)决定喜旱莲子草性别可塑性和其他大多数可塑性的环境因素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