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9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25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3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5篇 |
1961年 | 2篇 |
1960年 | 4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在松花湖内采到的江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56年10月27日,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付桐生主任,在吉林市松花湖里(小丰满水电站),采到了一条江(?);1957年6—7月作者等,在松花江中采到三条。这是出产鱼肝油的(?)鱼拉中,惟一的淡水种类,也是名贵毛皮兽水獭(Lotra lotea)的主要食物。 1877年,戴布斯基(Dybowski)在赤塔附 相似文献
63.
两栖犀科化石广泛出现于欧亚大陆及北美的中、上始新统,渐新统及下中新统中。两栖犀属(Amynodon Marsh)是两栖犀科(Amynodontidae)中较原始的一个属。它的头骨和前臼齿列都不过分缩短,犬齿也不十分特化,上、下臼齿横脊的倾斜度不大,划分下臼齿为前、后叶的外壁上的纵沟很明显,这些都是已知早期类型的特点。这些早期类型的化石都发现于中、上始新统中。在渐新统中发现的两栖犀类,性质已相当特化,如门齿及前臼齿的数目大大缩减,头骨及前臼齿列的长度也特别缩短,犬齿异常发达,上、下臼齿横脊的倾斜度较大,下臼齿外壁上的纵沟不明显或消失等。 相似文献
64.
65.
染色质的组成成分,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在特异的蛋白激酶作用下可以发生磷酸化修饰,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磷酸化和脱磷酸化可能在染色质的结构,基因表达以及DNA复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比较是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核和正常小鼠肝细胞核内酸溶性蛋白质及其磷酸化的差异。正常小鼠肝细胞核酸溶性蛋白质的电泳染色图谱有一条明显可见的组蛋白H_1~0蛋白带,而对小鼠腹水型肝癌来说,此带极浅,但在腹水型肝癌细胞核酸溶性蛋白质的电泳染色图谱上可见到表观分子量约为68K的一条蛋白带,而正常小鼠肝未见此带。此外,从电泳胶片~(32)P放射自显影图谱可见腹水型肝癌组蛋白H_1,H_2A和非组蛋白带Ⅱ(MW43K),带Ⅲ(MW.67K)带Ⅳ(M.w.97K)磷酸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小鼠肝。 相似文献
66.
滇黄芩的研究进展及作为黄芩药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 C. H.Wright)为黄芩属药用植物,具有消炎、抗病毒、抗肿瘤等药用价值.黄芩作为正品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药用,学术界对其已有较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然而,滇黄芩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地道药材,尚未受到足够重视.对滇黄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与黄芩(S. baicalensis Georgi)进行比较:二者形态结构的差异可作为对原植物及药材进行鉴别的科学依据,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差异则显示滇黄芩部分有效成分含量高于黄芩.表明滇黄芩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及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67.
鲺种在我国的分布情况,据现有的资料来看,仅在云南以及长江下游地方记载得较详细些,至于国内其他各地还待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本文中所描述的二种鲺,一种得自浙江省的菱湖,另一种得自江苏省的苏州。根据二种鲺的特征和从前所报告的鲺种有所不同,作者拟把它们暂定名为大鲺(Argulus major,n.sp.)以及椭圆尾鲺(Argulus ellipti-caudatus,n.sp.)二新种。 相似文献
68.
黄芩根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一、二年生主根的发育及结构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黄芩根的发育可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和次生生长等4个阶段.原分生组织由3 群原始细胞组成,其细胞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的细胞学特征;初生分生组织包括根冠原、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其中根冠原和表皮原具有相同的起源.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次生生长主要是由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活动完成,木栓形成层起源于中柱鞘细胞.二年生黄芩主根的主要结构与一年生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为:二年生主根的周皮增厚,次生木质部中木纤维成群分布,出现木间木栓;维管射线为多列且明显;在近周皮的韧皮部内出现包围石细胞的木栓环组织. 相似文献
69.
辽西北票义县组是含著名的热河生物群的地层单元。近年发现鸟类化石的丰富程度已登上世界之最。其它门类的动物化石如昆虫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也大量发现。植物化石方面近年也不断有新的报导。在已报导的被子植物化石中 ,对有的种类的隶属关系虽然尚有不同看法 ,但是大家对化石生态都有一个新奇的共识。因而不仅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等自然科学家格外关注 ,就连收藏家和社会各阶层对热河生物群所产化石的兴趣也火爆起来。我们知道 ,现在地球上千姿百态的一切生命有机体(包括人类在内) ,都不是什么神创造的 ,而是在30多亿年前由最简… 相似文献
70.
黄芩的结构与黄芩苷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和植物化学技术,研究了一、二年生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营养器官的结构特征与黄芩苷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黄芩各营养器官的结构类似于一般草本双子叶植物,黄芩苷主要分布在各器官的薄壁组织细胞内,其中以维管组织的薄壁细胞为多。器官间含量的不同表现为根〉叶〉茎,这与其结构特征相对应,根中维管组织所占比例最大,其中薄壁组织细胞又占主要部分,故根中黄芩苷含量最高。说明根部是黄芩苷的主要贮存部位,符合黄芩以根入药的传统。不同生长期黄芩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两年生营养生长前期春季根内含量最高,所以春季采挖为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