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救命的屁"走,去水面上捞气球鱼去!那里密密麻麻漂了好几层!"几只水鸟高高兴兴地说道。这些漂在水面上,肚子鼓鼓的鱼,叫灰鳉。它们最喜欢吃美洲河流中的一种藻类,不过,吃过之后,灰鳝很爱放屁。灰鳉如果不放屁,就会鼓成气球鱼,鼓囊囊地漂水面,无法沉到水中去,水鸟吃得笑嘻嘻,灰鳝心里哭啼啼。  相似文献   
52.
为探索设施栽培条件下蔬菜根围土壤中木霉种群多样性特征及其抗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及有机磷农药降解活性,从连续20多年种植番茄的设施大棚根围土样中以及番茄根系内部分离木霉菌,并以tef1-α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进行种类鉴定,估算各菌株的相对种群密度;对其生防和农残降解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共分离不同木霉菌株27株,结合形态学特征和tef1-α序列分析,鉴定出分属6个不同的木霉种,即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ens)、深褐木霉(T.atrobrunneum)、西蒙斯木霉(T.simmonsii)、深绿木霉(T.atroviride)、厚木霉(T.crassum)和1个疑似木霉新种(T.sp.nov.);木霉各菌株产孢簇常呈鲜绿色到暗绿色,分布不均匀,常形成同心圆结构。对峙条件下这些木霉对土壤中常见土传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均有普遍的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除深褐木霉两个菌株对毒死蜱的降解效果不明显外,其它种类的木霉均有菌株能有效降解毒死蜱,木霉菌株在根围土壤中的相对种群密度仅为104 cfu/g,且菌株间差异较大。研究结果表明设施农业土壤中木霉菌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多样性,在形态特征及功能活性方面表现明显的菌株差异;木霉对3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有普遍的抑菌作用,少数菌株对常用有机磷农药降解作用明显,可以发挥生防和农化残留降解方面的协同效应。该结果对于研究设施农业土壤中木霉的多样性,指导功能菌株筛选及应用,更好挖掘利用木霉菌资源有着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3.
命名了中古新世的一个啮型类新属种——胡氏敏兽(Mina hui gen.et sp.nov.)。新属种的正型标本为可能属于同一个体的前颌骨和上颌骨,采自安徽省潜山县古井乡傅家山嘴中古新统望虎墩组上段上部。属名来源于周明镇先生的曾用名周敏,以纪念他对我国古新世生物地层和哺乳动物研究的杰出贡献;种名源自胡耀明博士,他为潜山哺乳动物的采集和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胡氏敏兽的特征如下:中等大小的模鼠兔类,上齿列齿式2·0·3·3;第一对门齿(d12)增大,无齿根、终生生长,釉质层双层,仅限于唇侧,表面无纵向浅沟;上颊齿列外缘显著凸出;颧弓前根后缘位于M1—M2之间,眶下孔位置低。以传统的模鼠兔目(Mimotonida)而论,它包括两个科:单型科模鼠兔科(Mimotonidae)只有模鼠兔(Mimotona)一属;模兔科(Mimolagidae)则包括模兔(Mimolagus),Gomphos,Anatolimys,敏兽和可能的Amar。在已知模鼠兔类中,模鼠兔很可能代表原始的兔形类祖先的"形态型",而模兔科则代表向兔形类进化的分支上分化出来的旁枝。晓鼠(Heomys)、模鼠兔和敏兽的共存说明啮形类在中古新世时已经分化。  相似文献   
54.
从晶体类型到釉质结构4个不同的微观结构等级详细描述了安徽潜山中古新世胡氏敏兽的门齿釉质微观结构。样品取自胡氏敏兽正型标本的上门齿后端。该门齿最外层为一极薄的无釉柱层,外层为放射状釉柱层,内层为具多层的施氏明暗带。施氏明暗带的单带厚度变化较大,倾斜度相对较小,带间无明显的过渡带,釉柱的横切面为不规则圆形,釉柱间质较厚,外层间质晶体平行于釉柱长轴。这些特征与啮齿类中的散系施氏明暗带极为相似。同时还发现有缎状的釉柱中缝和聚敛型的晶体间断分布在釉质的不同部位,而这些特征一般被认为是啮形类,甚至是哺乳动物的较为原始特征。与其他已报道的基干啮型类对比,胡氏敏兽的门齿釉质代表了啮形类中已知最早的双层似散系釉质类型,具有更多的较原始特征,为啮形类门齿釉质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形态学信息,并显示啮形类的演化可能远比现在认知的复杂。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经阴道与经宫腔镜治疗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6例确诊为外生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经阴道切除外生型瘢痕妊娠病灶(经阴道手术组),30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经宫腔镜切除外生型瘢痕妊娠病灶(经宫腔镜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HCG下降至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经阴道手术组26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成功率为100%。经宫腔镜手术组30例患者中22例手术成功,8例因术中子宫穿孔改行腹腔镜或经腹外生型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及子宫修补成功率为73.3%显著低于经阴道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20.58±6.1)mL]及住院费用((8833.04±491.5)元)明显低于经宫腔镜手术组[(69.03±7.8)mL](P0.001)、(14908.79±325.5)元(P0.001)。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经阴道与经宫腔镜两种术式均能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经阴道治疗外生型CSP可行性强于经宫腔镜手术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莴苣属6种近似种瘦果超微形态,确定鉴别特征,为口岸检疫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莴苣属6个近似种瘦果的表面特征、冠毛、种脐、衣领状环等超微形态特征,测量瘦果表面刺长、刺宽、刺间距、冠毛节间长度等,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显著差异评价。【结果】野莴苣脐口无环形边,其他5种均具环形边;野莴苣瘦果表面突起呈锐三角状物,乳苣突起呈耳状物;乳苣与莴苣衣领状环呈圆形或近圆形,其他4种呈椭圆形;乳苣、刺毛莴苣冠毛节间长度最小,毒莴苣的最长;野莴苣、莴苣、山莴苣次之;毒莴苣瘦果冠毛上的刺基部稍肿大,而其他5种未见肿大;瘦果超显微特征性状测量值在种之间存在差异。【结论】莴苣属种脐的形状和环形边的有无、种脐中央的突起物形状、衣领状环形状、瘦果表面纹饰特征及突起物的形状等超微形态特征可以作为莴苣属种类判定依据;瘦果表面的刺长度和宽度、刺间距、冠毛节间长度数值差异显著可以用于莴苣属种类鉴定。  相似文献   
57.
毛方园 《化石》2021,(2):78-82
2021年4月7号,《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毛方园副研究员、张驰副研究员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研究员等关于早白垩热河生物群哺乳形动物的研究成果:穴居和挖掘适应在不同哺乳形动物中独立演化了多次,骨骼表现除了肢骨的特化,还伴随有椎体的形变和量变;根据现生哺乳动物的体节发生(...  相似文献   
58.
海上城市是最近讨论、研究和探索利用海洋空间的焦点,国内外专家设计和畅想的蓝图多种多样,发展的观点各不相同,国内目前重点研究未来城市的雏形——大型海上旅游设施。在此以现实工程水平为基础,从多角度谈谈我国未来30年海上城市的发展路线和模式。  相似文献   
59.
RAS作为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生存等功能的关键分子,在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RAS突变不仅能通过RAS-RAF-MEK-ERK、RAS-PI3K和RAS-RALGEF-RAL等下游经典的信号通路来促进细胞癌变,也能通过其他机制来促进肿瘤发生.RAS突变在儿童血液肿瘤中广泛存在,但由于RAS下游分子、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60.
【背景】木霉菌现存的Stromaticum进化支为Samuels等2012年定义,包括9个木霉种;国内目前仅报道子座木霉(Trichoderma stromaticum)、蠕状毛木霉(T.vermipilum)和絮状木霉(T.floccosum)3个种。【目的】报道2个木霉属中国新记录种。【方法】采用THSM选择性培养基,从北京和山东两地土壤中分离木霉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TEF1-α和RPB2序列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通过对TEF1-α和RPB2的系统发育分析,2个菌株分别与T.ivoriense(科特迪瓦木霉)和T.barbatum(毛簇木霉)相近;且形态学特征上存在差异。综合鉴定2个菌株分别为科特迪瓦木霉(T.ivoriense)和毛簇木霉(T.barbatum)或其近缘种。【结论】在国内新发现科特迪瓦木霉(T.ivoriense)和毛簇木霉(T.barbatum)两个木霉种,它们属于Stromaticum进化支,该进化支国内木霉种类增加到5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