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2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水溶性羧甲基茯苓次聚糖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羧甲基茯苓次聚糖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有希望作为优良的细胞药物响应的免疫促进剂。本文研究了水溶性羧甲基茯苓次聚糖的合成工艺,确定了β-茯苓次聚糖羧甲基化条件.并用IR、~(13)C NMR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602.
中国土猎蝽属的地理分布及—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及现状 上猎蝽属Coranus系Curtis 1833年据Cimes subapterus De Geer,1733所建。百余年来经Stal(1874)、Reuter(1881)、Jakovlev(1883,1904)、Horvath(1902)、Distant(1903)、Miller(1940,1941,1950,1951,1954,1956)、Villiers(1948,1954,1963,1964,1965)、Dispons(1953,1963)、Putshkov(1982,1987)、萧采瑜(1979,1981)、任树芝(1981,1984)、Malipatil(1986)等众多学者的致力研究,使本属种类剧增而居真猎蝽亚科中大属之列。  相似文献   
603.
L-精氨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半必需氨基酸,其作为生物体生成NO的前体,参与尿素循环,对人和动物均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现阶段生产精氨酸的主流方法是微生物发酵法,因此,如何快速、高效地选育精氨酸高产菌种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主要对精氨酸产生菌分子育种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04.
根据实际调查结果,统计出常州地区共有野生有毒维管植物69科、132属、179种,对它们的生活型进行了划分和讨论,并对部分常见有毒植物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605.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检测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及QTL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利用81个株系组成的Kinmaze(japonica)/DV85(indica)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采用苗期强迫饲毒的鉴定方法,以病情指数作为条纹叶枯病的表型值,鉴定亲本及81个RILs对水稻抗条纹叶枯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的抗性。利用QTL Cartographer软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进行检测分析。检测到3个QTL位点:qStv1、qStv7、qStv11分别位于第1、7、11染色体上,各QTL的LOD值为2.44~3.83,贡献率为19.8%~30.9%。根据抗性基因加性效应的方向,在qStv7、qStv11位点上,亲本DV85存在抗条纹叶枯病增效基因,Kinmaze具有抗条纹叶枯病减效基因,而qStv1位点抗性基因效应来源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606.
根据大麦MLa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了4对家族性引物。通过用家族性引物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抗白粉病品系TAM104R在接种和未接种两种条件下的基因差异表达进行RT-PCR分析,获得了一个在接种条件下特异表达的基因片段RJ-3-3L, 并用RACE方法获得了其cDNA全长,命名为TaMla1。序列比对显示: TaMla1与大麦MLa位点的基因家族成员具有高度同源性,TaMla1编码的氨基酸功能基序扫描表明其为一个CC-NBS-LRR型抗病蛋白。用一套中国春缺-四体材料将TaMla1定位到了小麦的1A染色体上,这正是大麦MLa基因位点在小麦中的同源区段所在的染色体。这些结果表明,TaMla1为一个类MLa抗白粉病基因。同时我们还获得了一个在不接种条件下特异表达的基因片段RW-2-3L,序列分析表明它与MLa 基因也高度同源,推测其可能是一个小麦白粉病的敏感基因或抗性负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607.
蘘荷茎尖的离体快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蘘荷(Zingiber mioga). 2材料类别根茎上的休眠芽. 3培养条件诱导休眠芽萌动培养基:MS 6-BA1.0 mg·L-1(单位下同) NAA0.2;增殖培养基:MS 6-BA 1.5 NAA 0.2;展叶、生根培养基:1/2MS 6-BA 1.0 NAA 0.5.以上培养基中均含3%蔗糖、0.8%琼脂,pH 5.8.培养温度为(26±1)℃,光照时间12 h·d-1,光照度1 800~2 000 lx.  相似文献   
608.
买国庆  彩万志 《昆虫知识》2004,41(6):518-518
体长16-18mm,宽6-8mm。鲜红色;头基部、前胸背板前部中央、小盾片大部、前翅革区中央的圆斑、触角、足、身体腹面的斑纹黑色;膜区大部黑褐色至黑色,边缘色较淡。该蝽又名日本朱蝽,因其曾被放到蝽科益蝽亚科;目前归于土蝽科。该蝽成虫具有群居和护卵习性。它与纳加朱土蝽Parastrachia nagaensis Distant(又名华西朱蝽)在外形、体色等方面甚为相似,但后者触角第3节明显长于第2节,而该蝽的触角第2节和第3节近等长;  相似文献   
609.
水稻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概述了国内外水稻抗病育种基础理论研究、育种新战略和新技术及其应用的进展.分析了水稻抗病育种研究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10.
万瑞景  张仁斋 《动物学报》2005,51(6):1034-1043
1978年10月利用向阳红5号调查船对西太平洋14°00′-17°00′S、171°00′-174°00′E热带水域进行鱼类浮游生物调查。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长体翻车鱼卵27粒和仔稚鱼11尾。长体翻车鱼卵集中分布于调查海域东南部的15°28.4′-16°17.3′S、172°43.8′-173°29.0′E海区,而仔稚鱼主要分布于调查海域东南部的15°28.4′-16°17.3′S、172°43.8′-173°29.0′E和西北部的14°29.0′S、171°48.4′E海域。鱼卵和仔稚鱼的密度分别为1-14粒/100m3和1-3尾/100m3。出现鱼卵和仔稚鱼分布海域的水温和盐度分别为25.72-26.22℃、35.10-35.32和25.72-27.02℃、34.80-35.50。鱼卵和仔稚鱼均出现在海洋锋面处。长体翻车鱼卵为圆球型、浮性、卵膜光滑、透明,卵子直径1.40-1.60mm(1.50±0.054mm,n=27),多油球,20-30个,其直径为0.06-0.16mm(0.10±0.064mm,n=27),卵黄均匀无龟裂。当胚胎发育到尾芽期,可数肌节20对,胚体背部和油球表面出现黑色素细胞分布,皮质体壳已初步形成。孵化前,皮质体壳的表面布满了浓密、细微的小泡,唯尾部和胸鳍外,整个胚体被体壳包住。仔鱼的肛前长为1.20mm(全长1.80mm,体长1.68mm)时,体壳已退化脱尽,肛前长为3.20mm(体长4.00mm)时,鱼体上的部分棘开始退化、变小,尾鳍完全退化、消失,尾锥体萎缩成瘤状,腹部的棘与棘之间出现许多锯齿状小刺。卵子的形状和大小、卵膜的结构、油球的数量、黑色素的分布以及体棘的形状和数量等是区别于其它形目鱼类的卵子和仔稚鱼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