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江苏省古生物学会成立于1964年,是省级古生物学会中成立最早的一个,现有会员278人.为了加强团结协作,促进江苏省古生物学与生物地层学的进一步发展,于1981年11月3-8日在扬州市举行了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来自江苏省各地地质、石油、煤炭、科研、教育及其他战线的72名正式代表、7名来宾、7名列席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他们中既有著名的老一辈古生物学家,又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人,占多数的是中年古生物工作者.值得指出的是,会议参加者中有不少从事古生物学技术工作(磨片、照相、绘图、图书等)的同志,他们积极向大会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开幕式上,穆恩之代表第一届理事会致开幕词,吴望始宣读了原理事长赵金科的书面发言及贺词.给大会致词祝贺的有:卢衍豪代表中国古生物学会,杨敬之代表江苏省地质学会,金福全代表安徽省古生物学会,施从广代表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葛梅钰代表中国古生物学会笔石学  相似文献   
92.
不同药剂对褐稻虱的田间种群毒理机制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贤进  杜正文 《昆虫学报》1995,38(4):502-504
不同药剂对褐稻虱的田间种群毒理机制初探刘贤进,杜正文(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210014)药剂对田间害虫种群的各种群体特征的影响研究是药剂田间毒理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可以分析药剂在田间的药效发挥过程,而且也是分析药剂的田间后效应的重要途...  相似文献   
93.
甜菜叶柄脱分化过程中无丝分裂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4.
该研究针对根茎型克隆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考察了以下内容:1)地上枝条和根茎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时间动态及其对去叶干扰的响应;2)特定阶段植物体内一定部位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浓度差异;3)植物体各部分(地上部分、直立茎地下部分及根茎)间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浓度变化之间的关联。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作者试图弄清碳水化合物对于羊草克隆分株和整个基株生长和存活的意义。实验共有4个处理:1个对照和3个不同频度(在整个实验进行期间分别去叶1次、3次和5次)的去叶处理。所有去叶处理都采取一个统一的强度,即留茬15 cm。地上枝条和根茎的取样频次为每10 d 1次。植物体各部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浓度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对不同去叶频度处理间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性进行ANOVA分析。结果表明:不去叶对照处理在生长季盛期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浓度的显著下降归因于植物体快速的生长而引起植物叶片旺盛的呼吸消耗,而去叶处理中植物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浓度并没有大的降低甚至在最频繁的去叶处理下还有所上升,主要是由于去叶处理减少叶片而造成地上部分总呼吸量下降所致。一次性去叶处理并没有影响植物地上部分最终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浓度,但是连续数次的去叶处理对地上部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浓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秋季气温下降时,碳水化合物自地上向地下的转移在去叶频度越大的处理下表现越为迅速。这表明当植物体接受到气温降低的信号后,去叶干扰加速碳水化合物自地上向地下的转移。可能由于地下枝条存在一定的贮藏功能,在实验过程中地下枝条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浓度比地上枝条中表现的更加稳定。根茎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必要时会转移到地上以供应地上枝条的生长,而旺盛的生长会消耗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然而自未接受去叶处理的分株向接受去叶处理的分株的克隆整合(常常在较高频次的去叶处理中发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消耗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中国西北地区中国林蛙各居群的分类学研究(两栖纲:蛙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形态学比较和数值分类相结合,对中国西北部分布地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各居群间(包括分布于青藏庙的地区的原定种或亚种)的差差水平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分布于中国西北部高原地区的各居群其形态特征和数值分析这〖其中包括原定名为Rana amurensis kukunoris(Nikol skii,1918,青海湖),R.weigolid(Vogt,1924,四川甘孜和德格),R.  相似文献   
96.
白Pian体细胞胚悬浮培养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PiceameyeriRehd.etWils.)是我国特有的云杉属树种,在林业生产和环境绿化中均具有重要地位。其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一方面可用于优良种质的大规模快速繁殖,为植树造林和园林绿化提供优质苗木;另一方面可作为遗传转化的再生系统,进行树种遗传...  相似文献   
97.
三化螟种群的内稳定性及其生态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三化螟世代转换及其与水稻生长发育进程的相互作用体系, 分析了三化螟种群的内稳定性及其生态机制。结果表明, 在各类稻作区, 不同年份之间, 历代成虫数量发生型显著不同, 但其发生期具有共同的特征: 2代蛾的发生期(≥27天)比1代蛾大幅度扩展, 且相对稳定。发蛾期扩展的机制在于: 同期初孵幼虫在寄主水稻中异步化发育, 极端发育进度相差达3龄期; 在9.92、镇稻2号等10个不同品系的寄主水稻中, 异步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异步化发育, 三化螟种群的时间生态位增加22.0%~75.0%, 二维生态位扩展15.1%~59.3%, 并使同一种群中极端早发类与迟发类的后代可交配, 以此保持种群遗传性的相对稳定。针对三化螟种群内稳定性形成的机制与条件, 提出了种群的数量与结构控制相结合的系统控害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电针腧穴联合当飞利肝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2010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1]诊断标准的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电针联合当飞利肝宁治疗组)和对照组(护肝宁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控制饮食(BMI24)、适量有氧运动等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治疗,对照组仅服用护肝宁,3次/d,联合组服用当飞利肝宁及电针腧穴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的疗效、血清转氨酶、血脂水平、脂肪肝程度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血清转氨酶、血脂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中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电针腧穴联合当飞利肝宁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
目的:通过测量乳突切迹与侧颅底重要骨性结构的距离,为临床相关应用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取成人颅骨标本50例(去颅盖标本8例,整颅42例)100侧,测量乳突切迹及其与侧颅底重要孔、裂和管的距离。结果:左右侧乳突切迹后缘距茎乳孔、颈静脉孔外侧缘、颈动脉管外口后缘、破裂孔、棘孔、卵圆孔距离分别为25.16±3.73cm和25.02±3.58cm、30.92±3.50cm和30.45±3.49cm、38.22±3.57cm和38.14±3.43cm、57.23±3.71cm和57.14±3.44cm、47.94±3.83cm和48.32±3.54cm、53.70±3.98cm和53.55±3.75cm。结论:以乳突切迹后缘做为侧颅底手术的定位标志能够为临床相关应用提供较方便、准确的定位参考。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胫骨上端骨肉瘤保肢手术中使用人工关节重建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0年6月对21例胫骨上段骨肉瘤患者行根治性切除人工关节重建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1-62岁,平均34.1岁。依据Enneking分期:ⅡA期12例、ⅡB期9例。均采用广泛性边缘切除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术后化疗。结果:1例患者发生术后胫前肌群坏死。所有患者均随访6-72个月,平均45.1个月。ⅡA期12例患者中,1例因肺转移死亡(占8.3%),局部复发1例,行股骨下段截肢,10例无病生存;ⅡB期9例,4例死亡,5例存活;Enneking分期明显影响预后。结论:胫骨上段人工关节重建对胫骨上段骨肉瘤的保肢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