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浙西江山晚奥陶世三分贝族—新属——Costitrimerella*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Costitrimerella gen. nov. 属于无铰纲腕足动物中的三分贝族.模式种Costitrimerella costellata gen. et sp. nov. 的模式标本采自浙江江山城西约5km的坛二村北和(土弄)里上奥陶统黄泥岗组的硅质结核中.因发育良好放射状壳线、背肌台前部强烈高隆又缺失台穹构造而与本族其它15属(壳表均光滑仅饰同心生长线纹)有重要的差别,它可能代表奥陶纪晚期三分贝族的一个奇特支系.志留纪三分贝族大都被认为是浅水产物.江山黄泥岗组紫红色泥岩中含深水的叶月贝(Foliomena)腕足动物群,但未寻获三分贝族化石,而夹于泥岩中的硅质结核未见叶月贝动物群的成员,却产三分贝族的代表,其生存环境尚待深入探查.  相似文献   
62.
63.
安徽蜱类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蜱是蜱螨亚纲中一个专性寄生的类群.在虫媒疾病中,由蜱传播的病原件种类最多,不仅对人、畜疾病的传播作用大,在自然界还能起到贮存宿主的作用.1981年夏立照等初步报道安徽蜱类计2科,3属,5种,经过12年断续的野外工作,整理标本鉴定,安徽蜱类累计为2科,  相似文献   
64.
以家蚕(Bombyx mori)丝质基因中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核心区重复单元合成光敏生物素标记的DNA探针;利用斑点滤膜杂交及亲和素——酶联系统显色,检测出家蚕五龄末期(第6—7天)后部丝腺细胞模板活性染色质中富含丝质基因。在以相应的非模板活性染色质和全染色质作为对照下,测得丝质基因占模板活性染色质DNA的0.02%左右,相当于全基因组中含量的10倍。这一结果为模板活性染色质介导的基因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的分子生物学证据,说明利用模板活性染色质选择性地分离和转移某些目的基因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65.
据报道凡含有神经毒的蛇毒都具有与终板区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神经肌肉传递的突触后阻遏作用,其中只有银环蛇毒和澳大利亚虎蛇毒等兼有突触前阻遏作用。本工作对蝮蛇(Agkistrodon halys Pallas)毒阻遏神经肌肉传递的作用点进行了分析。当小鸡颈二腹肌标本在蝮蛇毒作用下出现传递完全阻遏之后,其肌肉对乙酰胆碱还保持着约50%的敏感性,同时由离子电泳注射法测知,蝮蛇毒能降低大白鼠膈肌终板区的乙酰胆碱敏感性。蝮蛇毒对神经肌肉传递除具有突触后作用外,尚应具有突触前作用。在较低浓度(40~100微克/毫升)蝮蛇毒作用下,小终板电位频率和终板电位的量子含量都有一短暂的增加,然后逐渐下降,但在高浓度下(200微克/毫升),两者在逐渐下降之前均无暂时增加现象。增加溶液中的镁离子浓度或降低钙离子浓度均能使蝮蛇毒引起的神经肌肉完全阻遏的出现时间延长。这些又进一步证实了蝮蛇毒中除含有作用于突触后的成分外,尚含有作用于突触前的成分。从蝮蛇毒中分离神经毒成分的方法已初步建立,根据本工作的启示,再进一步分离突触前毒素的工作已初获成功,有关资料将另行发表。  相似文献   
66.
在春天到来的时候,三百多位古生物学界的代表在园林城市苏州聚会,举行各种活动,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建立五十周年。古生物学会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学术团体之一,她对团结古生物学界,促进古生物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古生物学家之家”。五十年来,这个“家”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热闹和兴旺过。在反映古生物学会五十年变迁的书刊展览室里,出现了一个  相似文献   
67.
黄胫小车蝗室内种群的建立及亚洲小车蝗痘病毒的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6年美国人最早从草地血黑蝗Melanoplussanguinipes上分离到病毒[1] ,1969年确认为是一种痘病毒(entomopoxvirus ,EPV) [2 ] ,其后他们用这种草地蝗虫大量增殖痘病毒 ,现已进入了田间试验阶段[3] 。 1981年我国也从草地蝗虫中分离到痘病毒[4 ] ,但我国没有人研究过草地蝗虫的大量饲养问题 ,草地蝗虫的大量饲养与鳞翅目昆虫不同 ,即使在当地条件下饲养也很困难 ,这使得我国利用痘病毒防治草地蝗虫的研究一直停滞不前。2 0世纪 80年代末 ,我们从新疆和内蒙古的其它重要草地蝗虫中分离到痘病毒[5] ,能…  相似文献   
68.
近年来,基于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系统(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CRISPR/Cas)的基因编辑技术飞速发展,该系统可以利用同源定向重组(Homology directed repair,HDR)来完成其介导的精准编辑,但效率极低,限制了其在农业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上的推广应用。基于CRISPR/Cas系统的DNA碱基编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能在不产生双链断裂的情况下实现碱基的定向突变,相对于CRISPR/Cas介导的HDR编辑具有更高的编辑效率和特异性。目前,已开发出了可将C碱基突变为T碱基的胞嘧啶碱基编辑器(Cytidine base editors,CBE),将A碱基突变为G碱基的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denine base editors,ABE),以及可实现碱基任意变换和小片段精准插入和缺失的Prime编辑器(Prime editors,PE)。另外,能实现C到G颠换的糖基化酶碱基编辑器(Glycosylase base editors,GBE)以及能同时编辑A和C两种底物的双碱基编辑器也已被开发出来。文中主要综述了几种DNA碱基编辑器的开发历程、研究进展及各自优点和局限性;介绍了DNA碱基编辑技术在生物医学以及农业中的成功应用案例,以期为DNA碱基编辑器的进一步优化和选择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9.
目的:统计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性情况,分析影响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3月-2017年10月我院行CHD手术治疗的患儿3800例,收集临床标本进行致病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统计CHD术后医院感染患儿病原菌种类及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分析影响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800例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率为3.13%(119/3800),共分离出菌株172株,G-菌、G+菌、真菌分别占55.81%(96/172)、26.74%(46/172)、17.44%(30/172)。肺炎克伯雷菌、大肠杆菌对头孢类抗生素高度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增高,且仅对多黏菌素B保持敏感;肺炎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克林霉素、青霉素高度耐药,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保持敏感。术后医院感染与年龄、体重、病程、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合并肺动脉高压、吸痰次数、静脉营养、应用丙种球蛋白或白蛋白有关(P<0.05),且合并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机械通气时间≥120 h、吸痰次数≥5次/d是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G-菌、G+菌是CHD患儿术后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且对常用抗生素高度耐药,此外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性上升极为明显,合并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过长、吸痰次数多的CHD患儿医院感染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70.
采用磁珠富集法对野生蕙兰DNA进行SSR引物开发,并以开发出的多态性引物为研究工具,选取来自渝、贵、川3省(市)的9个野生兰属居群为研究对象,探讨遗传多样性与其地理位置分布的关系,从而在分子水平上为如何保护兰属植物提供有利参考。结果显示:8对SSR引物共扩增出5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为6.6250个,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8.6%。兰属植株个体间存在交配不平衡现象,Nei′s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3158~0.8661,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8833~1.3557。重庆黔江野生兰属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79.97%的遗传分化存在于居群内,20.03%的遗传分化存在于居群间,居群内的变异高于居群间,基因流Nm<1,遗传漂变在兰属的遗传分化中起一定的作用。通过比较居群间遗传聚类结果与兰属植株采集地理位置的关系,发现野生兰花居群的划分在分子遗传学水平受其地理因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