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对紫萁属Osmunda五种植物:狭叶紫萁D angustifolia Ching、紫萁O japonica Thunb.、华南紫萁O vachellii Hook.、粗齿紫萁O banksifolia(Presl)Kuhn和粤紫萁O.mildei C.Chr.的体细胞染色体形态和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行为进行了研究.五种紫其属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44,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狭叶紫萁,紫萁、华南紫萁和粗齿紫萁染色体配对和联合行为正常,中期I染色体构型多为环状二价体,粗齿紫萁偶尔可观察到三价体和单价体,狭叶紫萁中期I偶可观察到1-2个提早分离的单价体,后期II可观察到染色体桥和断片,据此推测易位和倒位等染色体畸变作用在紫萁属植物物种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粤紫萁是华南分布的一个特有珍稀种、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到中期无染色体配对和联会,导致染色体后期行为异常,80%的孢子母细胞有落后染色体和不均等分离现象,形成的孢子几乎完全败育,基于粤紫萁减数分裂显著偏离正常的同源染色体配对和联会现象,结合核型方面和形态学方面证据,认为粤紫萁是一个杂交种.  相似文献   
232.
香蕉假茎象甲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蕉假茎象甲主要蛀害香蕉假茎,是危害香蕉生产的最重要害虫之一.文章综述了香蕉假茎象甲研究(包括香蕉假茎象甲的生活史、生物学特性、生态学及其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对其前景进行了讨论,以促进对香蕉假茎象甲的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33.
大鸨的巢位选择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20 0 0年和 2 0 0 1年的 4~ 7月连续两年 ,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南部草原上采用野外直接观测和样方法对繁殖期大鸨 (Otistarda)的巢位选择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大鸨是一种营地面松散型群巢的大型鸟类 ,最近巢间距为 9m .大鸨在繁殖期对巢位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首先表现在景观尺度上的选择 ,大鸨巢多筑在海拔 190~ 2 30m的草原岗坡的坡腰上 ,以偏南向的朝阳缓坡的坡腰上为多 ,最大坡度不超过 8° ,而且巢均筑在距车道不远的地方 ;其次表现在植被结构上的选择 ,大鸨倾向于选择枯草较厚、植被密度较高且多数植物高度在 15~ 35cm的地方营巢 ,但植被密度过高处却并不选择 .  相似文献   
234.
张真瑞  秦岩 《生物信息学》2019,26(5):105-108
城市农业综合体的出现是对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田园体验需求的一种全新回应,对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能够起到推动作用。以探究城市农业综合体的规划方式为目的,通过对城市农业综合体概念的梳理,提出城市农业综合体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构成。随后对意大利城市农业综合体“FICO Eataly World”的规划设计进行分析,介绍城市农业综合体的设计理念、功能布局、流线组织和景观特色。最终提出城市农业综合体应选择市郊农业用地,在保留田园风貌的基础上,融合城市商业、农业观光体验进行规划设计,为中国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创新、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35.
水平基因转移是一种能够在物种间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是生物迅速适应环境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昆虫中的水平基因转移现象被大量报道,成为昆虫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总结了水平基因转移研究的常用流程和手段,以及昆虫水平转移基因的供体、受体和功能,讨论水平基因转移与昆虫食性的联系以及研究方法的局限,并展望昆虫水平基因转移研究领域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236.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富硒灵芝治疗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建立成功后富硒灵芝治疗组给予富硒灵芝水灌胃治疗,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辅助对比,空白对照组不加以任何干涉,分别于6周和12周处死大鼠各半。大鼠肝脏HE染色显示,治疗6周后富硒灵芝组脂肪变性程度及细胞肿胀相较于模型组明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灶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富硒灵芝12周组大鼠比富硒灵芝6周组肝脏改善效果更佳;治疗6周后,富硒灵芝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MDA和GSH,差异显著(P0.05);SERBF-1mRNA和蛋白表达:富硒灵芝6周组与模型对照6周组相比,只有微小差异(P0.05),12周富硒灵芝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距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CαmRNA和蛋白表达:富硒灵芝6周组与模型对照6周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差异更加显著;胰岛素抵抗指数6周时没有改善,12周时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推测,富硒灵芝可通过调控大鼠ACCα的表达、以提高抗氧化能力及改善肝功能来治疗NAFLD,但药效疗程较长,可能需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237.
小桐子是能源作物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原料树种,而土壤水分是影响小桐子苗木质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设置4个灌水处理(W1:472.49 mm;W2:228.79 mm;W3:154.18 mm和W4:106.93 mm),研究灌水量对小桐子幼树生长、形态特征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W1相比,W2、W3和W4处理小桐子叶面积和基茎截面面积显著降低,胡伯尔值显著增加,提高了根系向叶片传输水分的效率,提高小桐子抗旱能力;W2处理根系和冠层干物质量显著降低,粗高比增加,但壮苗指数变化不显著,而W3和W4处理壮苗指数显著降低.表明灌水量228.79~472.49 mm有利于小桐子壮苗指数的提高.与W1相比,W3处理节约灌水量达67.4%,总干物质量和蒸散量分别显著降低17.4%和68.6%,因此,小桐子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总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153.2%和163.2%.本试验条件下,有利于小桐子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最佳灌水量为154.18 mm.  相似文献   
238.
纳米二氧化钛对纤毛虫阔口游仆虫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对纤毛虫阔口游仆虫细胞(Euplotes eurystomus)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选取了两种粒径(5 nm、25 nm)的TiO2对阔口游仆虫进行毒性处理,并采用透射电镜术对其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纳米TiO2能穿破核膜及线粒体膜,并可引起阔口游仆虫背腹表膜下微管层局部缺失、细胞质空泡化、细胞核核仁减少及染色质聚集浓缩、线粒体变形瓦解等现象;与25 nm TiO2相比,5 nm TiO2对细胞的损伤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39.
目的:总结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200例择期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手术前后的止血率、并发症及肝功能指标等。结果:近期随访率78%(1716/2200);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史88.3%(1515例),手术止血率为99.1%(1701例),围术期病死率为1.3%(22例),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和肝肾功能衰竭;并发症情况:发热39.8%(683例)、腹腔内出血2%(34例)、门静脉系统血栓51%(875例)、胸腹腔感染3.7%(63例)、肝脓肿0.7%(12例)、胃瘘0.3%(5例)及胰瘘0.3%(5例)。丙肝肝硬化脾切除抗病毒103例,预防手术112例,丙肝切脾抗病毒、预防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肝功能Child分级:术前85%为A级,术后94%为A级;ALB、TBil、PT及腹水消失率均明显好转。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积极的作用,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可消除或缓解,但如何有效降低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形成仍需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40.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术后严重脾粘连脾切除手术技巧,为临床实践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18例脾动脉栓塞术后严重脾粘连行脾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特殊处理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开腹后到脾切除完成平均耗时55 min、出血550 mL。术后并发症为腹水(8例)、肺部感染(1例)、胰瘘(1例)及腹腔内出血(1例)。结论:脾动脉栓塞术后出现严重脾粘连行脾切除术,手术风险较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较常规脾切除术明显延长、增多。规范手术操作,细致分离脾周粘连,合理处理脾蒂,是安全、有效完成此类脾切除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