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对一些小分子多肽进行电泳分析时,在固定、染色、脱色过程中极易扩散丢失;即使用常规尿素-SDS-PAGE系统测定寡肽分子量,银染色后小于8kDa的标准品也无着色带显示。我们实践摸索出提高分离胶的浓度和交联度,制成20%T,6%C和15%T,3%C的梯度胶,胶中不加尿素,且不需银染均可见小分子多肽着色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2.
明确树形结构对异质生境的响应特征,不仅能了解树木对生境的适应性,还能研判其生长策略。通过对元江和勐腊地区气象、地形及土壤的分析,耦合该区域木棉枝下高、树高、胸径、冠幅、树冠比和一级分枝数等,探明不同生境下(干热河谷、热带雨林)木棉树形结构的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元江和勐腊地区木棉树形结构有较大差异,勐腊地区各径级木棉的枝下高、树高、胸径和冠幅大于元江地区,而一级分枝数、树冠比较小。另外,主导两地木棉树形结构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各不相同,元江地区木棉树形结构主要受年均最高气温(37.8%)、坡向(7.2%)、平均水汽压(5.2%)、日照时数(6.8%)、年均降水量(7.0%)、全磷含量(3.6%)、硝态氮含量(2.6%)影响,勐腊地区主要受平均气温(63.5%)、硝态氮含量(8.9%)、全磷含量(3.1%)、全氮含量(2.4%)、铵态氮含量(2.2%)、年均最低气温(1.8%)、有效磷含量(1.7%)、平均相对湿度(1.8%)影响。气候、地形及土壤因素是影响木棉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但影响程度不同,元江及勐腊地区环境因子因素解释木棉树形结构的变异分别为81.9%与87.2%,但...  相似文献   
183.
血栓形成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仅次于癌症本身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癌症患者凝血系统的改变,将会对肿瘤的形成、转移等产生影响。本文通过介绍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以及预防方法,总结恶性肿瘤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发生机制,探讨临床实践过程中恶性肿瘤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方法和预防措施,为避免或减少血栓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4.
人口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的退化。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途经。识别和保护关键生态区域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辽宁省辽河流域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和生态环境状况选取并定量评估固碳释氧、土壤保持、粮食供给和产水4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以生态系统服务的高价值区为生态源地,综合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阻力面,运用电路理论的方法识别生态廊道和关键节点,从而构建辽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内共有129个生态源斑块,243条生态廊道和38个“夹点”。其中,生态源斑块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部,主要由林地组成,斑块连续、跨度范围较大;生态廊道总长度为1606.07 km,呈梭形沿着平原与山区交错带延伸;“夹点”沿着河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主要由林地、耕地组成。本文通过构建辽宁省辽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为缓解日益尖锐的辽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5.
团花树形成层扩展蛋白基因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团花树(Anthocephalus chinensis)枝条形成层的cDNA为模板,参照α-Expansm基因(EXPA)序列设计兼并引物,进行RT-PCR.以得到的扩增产物为基础,采用RACE技术得到扩展蛋白基因全长cDNA,命名为AcEXPl.AcEXPl全长979 bp(GenBank注册号为FJ417847),开放阅读框为777 bp,编码258个氨基酸,并具有Expansin特有的保守序列和结构域.经过比对分析,该基因编码的氡基酸序列与毛白杨、欧洲山杨×美洲山杨、樱桃和矮牵牛的α-Expansin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5%、85%、84%和83%.这为研究EXP基因与团花树木质部生长速度和材质的关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6.
目的: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A)在心律失常患者血清中的分布特征并探究该抗体是否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方法:选择临床各型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和正常健康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β1AA的滴度;提纯抗体阳性患者血清中的IgG抗体,给予正常大鼠,动态监测心电图的变化,观察心律失常发生频率。结果:β1AA在心律失常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为52.8%,明显高于冠心病对照组(24.0%,P<0.01)与正常对照组(5.0%,P<0.01);β1AA可引发正常大鼠发生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结论:β1AA在心律失常患者血清中的分布呈高阳性率,并可致大鼠发生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87.
青藏高原东缘西藏沙棘(Hippophae tibetana)果实性状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藏沙棘是沙棘属(Hippophae L.)中分布于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高海拔地区的特有类群之一,其果实大小、形状、颜色以及条纹长等性状表现出了高度的多样性。对分布于青藏高原东缘西藏沙棘7个天然居群的果长、果宽、果形系数(果长/果宽)、果柄长、纹长等果实性状变异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其果实变异水平及地理变异式样。结果表明,西藏沙棘5个果实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p0.01)(除纹长在居群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居群间变异系数(CV)在11.19%~45.03%之间,果柄长的变异幅度最大(CV为45.03%),其次为纹长(CV为31.97%),变异幅度最小的是果宽(CV为11.19%);表型分化系数(Vst)在0.213 3~0.629 9之间,平均值为0.489 5,居群间和居群内变异约各占果实变异的一半。相关性分析显示,除果长与果柄、果宽与纹长外,其它各性状间均表现出极显著相关(p0.01),除果长与海拔、果宽与经纬度外,其它各性状与地理因子之间均达到极显著相关(p0.01),呈现出地理梯度变异,聚类分析表明7个居群按照地理距离远近聚类。  相似文献   
188.
油茶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油茶SRAP-PCR扩增体系,本研究使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反应体系的Taq酶、Mg2+、模板DNA、dNTP和引物浓度5个主要影响因子各设10个不同的水平梯度,筛选出适宜的因子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L16(45)正交设计,对影响油茶SRAP-PCR反应体系的5个因素在4水平上进行优化,建立了油茶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即25μL体积中包含模板DNA30ng,Mg2+2.8mmol/L,引物0.44μmol/L,dNTP0.2mmol/L和Taq酶1.0U。该SRAP-PCR体系的建立为油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及指纹图谱构建等研究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程序。  相似文献   
189.
重金属Pb(Ⅱ)对3种藜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虎瑞  苏雪  晏民生  孙坤 《植物研究》2009,29(3):362-367
以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 Bunge)、地肤(Kochia scoparia(L.)Schrad.)和白藜(Chenopodium album L.)3种藜科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0、50、150、300、600、800、1 000 mg·L-1)的Pb(Ⅱ)处理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b(Ⅱ)浓度为50和150 mg·L-1时,珍珠猪毛菜和地肤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b(Ⅱ)浓度为150 mg·L-1时,对白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有明显影响,Pb(Ⅱ)浓度大于300 mg·L-1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对白藜和地肤的抑制大于珍珠猪毛菜。3种植物的种子活力指数除珍珠猪毛菜在50 mg·L-1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其余各处理均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Pb(Ⅱ)浓度为50 mg·L-1时,对3种植物的胚根长和胚芽长都影响不大,随着Pb(Ⅱ)浓度的升高,对3种植物的胚根长和胚芽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地肤和白藜的抑制强度更大。地肤和白藜幼苗分别在Pb(Ⅱ)浓度为300和600 mg·L-1时死亡,当Pb(Ⅱ)浓度达到1 000 mg·L-1时,珍珠猪毛菜仍可生长,但生长比较缓慢。3种植物幼苗对Pb(Ⅱ)的耐受性为:珍珠猪毛菜>白藜>地肤。  相似文献   
190.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高产红色素菌株jX1,鉴定结果表明:该菌在分类学上属于肠杆菌科,其16S rDNA序列与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ens)同源性最高.实验通过全波段扫描、红外光谱、TCL、LC/MS等对此红色素进行结构鉴定.确定含有灵菌红素,并研究该色素在不同条件(光照、温度,pH、金属离子、防腐剂,氧化剂、还原剂、食品添加剂)下的稳定性,以便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