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植被,长白山区是阔叶红松林的核心分布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目前天然阔叶红松林只在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残留了一些面积不等的片段.为比较分析阔叶红松林在不同分布区的异同,以广义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残留片段为研究对象,依照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BCI)50 hm2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12年在吉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和辽宁东部山区阔叶红松林残留片段分别建立了3个固定样地,对6个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定位调查.结果表明:6个样地共记录到木本植物69种,隶属于24科42属,其中槭树科为6个样地物种最丰富的科,区系组成均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同时混有亚热带成分;从物种多度、平均胸径、胸高断面积和重要值看,各样地优势种明显;6个样地所有独立个体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但各样地不同径级个体比例有很大差异,表明6个样地群落处于不同的演替阶段.各样地中重要值位于前3位物种的径级结构可分为倒"J"型、"L"型、单峰型和偏峰型4种类型;各样地主要树种随物种、径级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同一物种在不同样地的分布格局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32.
80年代病毒分子生物学的明显特点是,与基因工程特别是重组DNA技术的充分结合,同时在基础和应用研究两方面开展工作。前者集中在不断地揭露真核病毒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调控,以及它与寄主在体内的相互关系;后者则是利用病毒分子  相似文献   
733.
婚配制度是动物行为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概述了啮齿动物婚配制度的定义、类型和婚配制度的可变性,婚配制度形成的内在调节机制,对有关啮齿动物婚配制度研究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734.
香蕉MuMADS1基因表达产物的亚细胞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uMADS1是从香蕉果实cDNA文库中筛选分离到的一个MADS—box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可能作为转录因子定位于细胞核中,而且芯片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果实成熟早期表达上调.是乙烯的上游调控因子,可能与花的发育、果实发育及成熟相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基因功能。构建了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为报告基因的融合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4 MuMADS1.利用基因枪转化法将重组载体转入洋葱表皮细胞瞬时表达.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表明。该基因表达产物定位于细胞核中.符合转录因子特性.  相似文献   
735.
报道广东省种子植物分布新记录5种,即土佐景天(SedumtosaenseMakino.)、浙江木蓝(Indigoferaparkesii Craib)、墙草(Parietaria micrantha Ledeb.)、寻乌阴山荠[Yinshania sinuata subsp. qianwuensis (Y. H. Zhang) Al-Shehbaz et al.]和浙江乳突果[Biondia microcentra (Tsiang) P. T. Li],其中墙草属(Parietaria L.)为新分布属,均发现于广东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记录的发现丰富了广东省种子植物种质资源,同时为丹霞山的植物多样性与区系发生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36.
大果马蹄荷主产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南缘,南至海南岛,北至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桃源洞地区,是常绿阔叶林的特征种。以纬度地带性(海南霸王岭、广东黑石顶、广东南岭、江西金盆山、江西井冈山、湖南桃源洞)为依托,选定6个具代表性的大果马蹄荷群落开展群落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1)各样地物种多样性较高,尤以金盆山蕨类植物9科10属11种、种子植物42科78属128种和桃源洞蕨类植物9科11属12种、种子植物41科79属134种最为丰富。群落组成的优势科主要为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杜鹃花科、山矾科等。(2)从区系特征和环境梯度看,大果马蹄荷群落以南亚热带为分布中心,向南或向北其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及相应的均匀度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霸王岭、黑石顶、南岭、金盆山、井冈山、桃源洞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3.453、4.021、4.130、3.790、3.415、3.712。(3)群落相似性聚类分析显示群落随纬度和随海拔高度形成两个梯度系列,一是以黑石顶、金盆山、井冈山、桃源洞的纬度地带性为一支,相似性系数0.51;二是以南岭和霸王岭聚成海拔梯度较高的另一支,但其相似性系数0.50,为0.33—0.48。(4)大果马蹄荷群落种类组成在区系性质上很相似,具有明显的南亚热带特征;同时,受海拔、地形、气温、降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种子植物属的热带成分随纬度增加而呈波动性下降趋势。(5)大果马蹄荷种群在各群落中的重要值水平和径级结构表现出一致性,在纬度地带性差异上无明显的相关性。霸王岭大果马蹄荷的径级结构为增长型,但重要值排名为32,说明向南分布该种群优势度明显下降;在南岭、黑石顶、金盆山、桃源洞该种群优势度较大,且为稳定型种群;在井冈山该群落受到人为干忧,大果马蹄荷的重要值排名第1,但为衰退型种群。  相似文献   
737.
尽管种群数量动态分析已广泛应用于濒危物种,但很少应用于中国兰科植物.根据中国云南特有的兰科物种长瓣杓兰(Cypnpedium lentiginosum)的生物学特征调查和生殖行为观察,计算出其各龄级的存活数、出现频率和子代数,描述其生殖行为和机制.利用基株出现频率计算其空间分布格局;利用其各龄级的存活数和平均生产子代数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和生殖力表、绘制存活曲线和年龄锥体,构建Leslie矩阵模型和连续增长模型N1=658e0.211t对种群数量动态过程进行预测;利用物候特征和传粉生物学观察结果分析其生殖行为和繁殖策略.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生殖行为与其空间格局、年龄锥体和种群数量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长瓣杓兰的空间结构为成群分布,种群的年龄锥体属于金字塔-钟型锥体,种群存活表现为Deevey Ⅰ型;其种群的净增长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较高,为增长型种群;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影响,连续增长模型不适用该种群的动态预测;引入密度制约因子构建的预测模型Nt=6000/(1 e2.094-0.211t)适用于其种群数量动态预测.长瓣杓兰的生殖行为表现在兼具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不增加种群的个体数量,仅延续基株的寿命以维持现行种群数量和为有性生殖积累营养.有性繁殖通过花模拟繁殖地欺骗食蚜蝇进入唇瓣而传粉,致使54.37%±6.08%的花产生果实,果实产生充足幼龄植株并多数能进入有性繁殖阶段.有性繁殖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多次生殖后代而成为种群发展的基础,显示出繁殖方式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其成功的生殖对策和这种对策在空间格局、年龄锥体上对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表明长瓣杓兰的种群发展与其生物学特性相吻合,适生地的生长空间不连续性和狭窄成为其种群发展的制约因素,但该物种现在不需要也不适宜进行迁地保护.  相似文献   
738.
濒危物种杏黄兜兰的保育生态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杏黄兜兰(Paphiopedilum armeniacum)是中国特有的兰科濒危物种。自2000年4月1日至2005年10月10日,在云南省怒山的落砂坡山选取66个调查点进行杏黄兜兰保育生态学研究:对443基株共1302分株进行了繁殖式样、物候和生命周期等主要生物学特性,以及对该物种的生境要求、群落结构特征等生态学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在广东省深圳进行迁地保护和迁地繁殖后重返原产地的试验,研究了原产地的气候、植被和其他环境因素与杏黄兜兰之间的关系以及杏黄兜兰迁地栽培和繁殖的无性后代重返原生长地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落砂坡山的杏黄兜兰在石灰岩上的次生灌木丛或草丛内生长良好;它兼具有性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目的就是实现有性繁殖和延长基株的寿命;无性繁殖有二种形式:产生分蘖或根茎;灌木丛或草丛的落叶为杏黄兜兰生长提供腐殖质,杏黄兜兰根茎繁殖是它对落叶等覆盖的一种适应;分株的开花率为7.39%±1.02%,开花分株的结果率为32.23%±12.08%;杏黄兜兰具有入侵适度破坏和正处于恢复初期的森林环境的能力,而在茂密连片的大树森林内不能生长。杏黄兜兰在深圳人工疏林下生长良好并繁殖许多无性的克隆分株,将繁殖的克隆分株重返原产地能正常开花和结实。试验结果显示,杏黄兜兰可以进行迁地保护以保存种质资源和迁地繁殖的植株回归原产地。基于杏黄兜兰濒危机制的分析,认为,杏黄兜兰生存所面临的威胁是生长空间被完全剥夺和人为灭绝性采集而不是其自身存在的生物学缺陷,为此,提出了相应的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739.
芽孢杆菌是产甘露聚糖酶的优良菌株,首次研究芽孢杆菌固体发酵条件的优化。以天然麸皮作为基本原料,研究利用枯草芽孢杆菌WY34固体发酵生产β-甘露聚糖酶的发酵条件。最佳固体发酵培养条件为:麸皮5 g,初始水分含量71%,初始pH 7.0,接种量为2 mL,1%Tween-80,0.4 g魔芋粉,培养温度50℃。在最适条件下培养5 d,甘露聚糖酶酶活高达7,650 U/g干基,是未优化前酶活的2.78倍。  相似文献   
740.
Cd胁迫和增强UV-B辐射对大豆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镉(Cd)污染和增强紫外线-B(UV-B)辐射对大豆(Glycine max)根系分泌物变化的研究表明,Cd污染促进了大豆根系有机化合物(如有机酸、氨基酸、多肽和酰胺等)的分泌,但该分泌作用受增强UV-B辐射的抑制。根系有机硫分泌只受较强胁迫条件促进,较高浓度Cd和较强的UV-B辐射对大豆根系有机硫分泌有协同促进作用。氮素含量主要受Cd胁迫影响,其变化可能有两方面原因:1) Cd胁迫下根系对有机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多肽、氨基酸和酰胺的分泌增加;2) Cd胁迫减少了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引起根际环境中残留氮素的升高。增强UV-B辐射对根际环境中氮素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了增强UV_B辐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d胁迫下大豆根系有机化合物的分泌作用,而且可能与大豆根系对重金属毒害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