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13篇
  76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为了解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 Yu and Zhang对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Motschulsky)的致死过程,将已发育成熟的中华甲虫蒲螨膨腹体移入放有双条杉天牛2龄幼虫的玻璃指形管中,在蒲螨的一个生活史60h内,观察其取食行为,并在移入后每隔12h用考马斯亮蓝法分别测定天牛幼虫和蒲螨血淋巴中总蛋白质含量。结果显示,蒲螨蛋白含量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在36~48h上升幅度最大,达61.78%;而天牛幼虫血淋巴总蛋白质含量则呈总体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在36~48h之间下降最为明显;蒲螨总蛋白质含量在24h后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均为极显著,天牛幼虫总蛋白质含量在48h后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这表明蒲螨在24h已搜寻到寄主开始取食,且取食效果明显,而天牛幼虫在48h后表现为麻痹致死,36~48h蒲螨取食对天牛致死起关键作用。12h时处理组的双条杉天牛幼虫总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略高,推测是由于幼虫对外寄生物蒲螨具有一定的免疫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672.
半干旱黄土区坡面尺度柠条生长状况及影响要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坡面大规模人工种植柠条林为例,基于坡面不同部位柠条生长状况和生境条件调查,定量分析了地形变化、土壤水分及灌木密度对柠条生长的直接、间接影响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1)东坡大株柠条生长明显好于南坡,下坡位柠条生长状况略好于中上坡位,其他各坡位之间柠条生长状况差异较小;(2)大株柠条生长与浅层土壤水分有正相关关系,而与灌木密度和深层土壤水分则呈负相关关系;大株柠条灌木高度、灌木纵截面积和冠幅体积对浅层土壤水分的响应敏感,冠幅长度对坡向和坡位的响应较为敏感,冠幅宽度对灌木密度的响应较为敏感;(3)地形和土壤水分变化解释了59.9%的大株柠条生长变异,其中坡向、坡位和浅层土壤水分是影响大株柠条生长的主导环境因子,它们分别解释了21.1%、16.0%和13.1%的柠条生长变化。研究认为半干旱黄土区人工植被恢复既要重视空间布局,也要在后期实施必要的管理措施以维持人工林地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73.
一、大会概况: 本届大会由各国生物工程公司,专家和几国与生物工程有关的政府人员共同发起,于1983年5月4—6日在伦敦召开。大会参加人数有一千余人,展出公司90余家,学术活动分三部份进行,有17个分组,各组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674.
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是利用双链RNA(dsRNA)特异性地降解相应序列的mRNA,从而特异性地阻断相应基因地表达,且此现象广泛存在于从真菌到植物、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的各种生物中。介绍了RNA干扰的研究历史、RNA干扰的作用机制及此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75.
改良CTAB法提取林木树种基因组DNA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验证改良CTAB法提取不同林木树种基因组DNA的效果,寻求一种对于不同林木树种基因组DNA提取普遍使用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22种木本植物基因组DNA,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酶切分析。结果:采用本法可以去除多糖和其他次生代谢物并获得高质量的DNA。结论:该方法可以作为一种适于在实验室进行的林木树种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676.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巴西蕉、宝岛蕉、红香蕉3个品种(AAA基因型)的淀粉颗粒形状及大小进行观察,并测定果实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及风味物质的含量,以揭示不同品种间香蕉果实品质差异的内在机理。结果显示:(1)巴西蕉、宝岛蕉、红香蕉淀粉颗粒的形状分别为不规则三角形、圆形、棒形,大小分别为8.20~35.70μm、6.90~29.80μm、5.47~23.80μm。(2)巴西蕉、宝岛蕉、红香蕉总淀粉含量分别为(66.93±2.48)%、(90.38±2.46)%、(48.91±2.49)%;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20.48±1.09)%、(21.48±1.08)%、(14.67±1.10)%;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为(46.45±1.85)%、(68.90±1.25)%、(34.24±1.45)%;且3个品种总淀粉、支链淀粉及直链淀粉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3)巴西蕉、宝岛蕉、红香蕉Vc含量分别为(15.54±1.10)、(17.63±1.14)、(16.76±1.03)mg/100g F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5.50±0.22)%、(15.67±0.30)%和(16.17±0.30)%;糖/酸比分别为2.75∶1、2.74∶1、3.15∶1;差异显著性分析发现,3个品种V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分别达到极显著、显著水平;巴西蕉和宝岛蕉糖/酸比差异不显著。研究认为,同一基因型(AAA)不同品种香蕉果实的淀粉形状、大小、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以及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为解释不同品种间香蕉果实品质差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7.
大鼠新鲜分离DRG神经元胞体膜谷氨酸受体亚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目的是研究DRG神经元膜谷氨酸受体亚型的分布及其共存情况。实验在DRG分离细胞上应用膜片带技术记录NMDA-,KA-和QA/AMPA-激活电流。在受检的37个细胞中70.3%的细胞对NMDA敏感;18.9%的细胞对KA敏感;56.8%的细胞对QA敏感。其分布的情况是:单独存在一种受体的细胞为15个;二种受体共存的细胞为13个;三种受体共存的细胞为4个.另外有4个细胞三种受体均无。  相似文献   
678.
为研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TRHR)在大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和在生殖发育调节中的作用,依据大鼠垂体中的TRH-RcDNA设计引物,采用RT-PCR法从大鼠睾丸组织中获得了TRH-R的cDNA克隆,测序表明其核苷酸序列与大鼠垂体中的TRH-RcDNA序列完全一致.应用非放射性原位杂交(NR-ISH)技术观察TRH-RmRNA在大鼠睾丸中的定位,结果显示杂交信号集中在间质细胞中,生精细胞无杂交信号.利用实时动态定量RT-PCR法观察了TRH-R在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睾丸中的表达变化,发现在睾丸间质细胞发育的初期阶段(第8天),没有TRH-R的表达,但从第15天起能观察到TRH-R的表达,并且表达量在20天、35天、60天、90天逐渐增加.这些结果表明,大鼠睾丸组织间质细胞能特异性表达TRH-R,并且表达量与发育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679.
胃癌组织中Tenascin、MVD、Ki-67 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Tenascin蛋白、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enascin、CD34和Ki-67的表达。结果:①正常胃黏膜上皮Tenascin阴性,胃癌中的Tenascin主要表达于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的胞质中,且与胃癌的Lauren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②胃癌中MVD和Ki-67-L(I标记指数)均高于正常胃黏膜(P<0.001),且均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Tenascin可抑制胃癌的演进,MVD及Ki-67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联合检测胃癌组织Tenascin、MVD、Ki-67的表达情况,对于进一步了解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80.
Most of the materials studied by Dr Schenkel were deposited in Paris, only a small part deposited in 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Basel (NMB), including 7 linyphiid species collected from China. These comprise two parts: one part was collected by muscovite tourist/researcher G. N. Potanin between 1885-1886; another part was collected by Dr D. Hummel in an expedition to Northwest China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Dr S. Hedin and Pr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