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基因工程在改善植物油营养价值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改造,进而生产有益于健康的食用油所取得的进展.近10年来,应用基因修饰的方法对植物油进行营养学方面的改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植物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的日趋明确,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让植物生产许多含有特殊脂肪酸成分且对人类健康有益的植物油.  相似文献   
12.
记述采自云南省的卵翅蝗属Caryanda 2新种:抱须卵翅蝗Caryanda amplexicerca sp.nov.和犁须卵翅蝗Caryanda cultricerc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南林学院.抱须卵翅蝗,新种Caryanda amplexicerca sp.nov.(图1~4,9~12)新种近似方板卵翅蝗Caryanda quadrata Bi et Xia,1984.区别是:1)前翅明显超过第1腹节背板后缘;2)后足股节橙红色,胫节蓝绿色;3)雄性尾须片状,侧扁,顶端明显向内向下弯曲,呈抱握状;4)雌性下生殖板后缘中央圆弧形突出.词源:新种命名根据雄性具有抱握状的尾须.正模(♂),云南省个旧卡房(23°22'N,103°09'E),2100m,2006-09-03,柳青采集;副模20(♂)(♂),18♀♀,同正模.犁须卵翅蝗,新种Caryanda cultricerca sp.nov.(图5~8,13~16)新种近似三齿卵翅蝗Caryanda triodonta Fu et Zheng,1994.区别是:1)前翅长雄性2.5~3.6 mm,雌性3.0~3.8 mm;2)雄性尾须犁状;3)雌性下生殖板后缘具三突,中突钝角形,两侧突顶圆,翘起.词源:新种命名根据雄性具有犁状的尾须.正模(♂),云南省临沧永德(23°53'N,100°05'E),2060m,2006-08-17,柳青采集;副模17(♂)(♂),8♀♀,同正模.  相似文献   
13.
2021年4和5月及7和8月在云南省高黎贡山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调查过程中,采集到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湍蛙属(Amolops)标本8号,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鉴定为僜湍蛙(Amolops deng)和察隅湍蛙(A. chayuensis),为云南省两栖动物分布新纪录种。僜湍蛙雌性体长63.1 ~ 68.5 mm(n = 3),雄性体长49.3 ~ 52.9 mm(n = 3),头长大于头宽,鼓膜明显且纵径大于横径,掌突三个,颞褶不显,背侧褶直达胯部,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超过吻端,形态特征与模式标本基本一致;察隅湍蛙雄性体长44.7 ~ 44.8 mm(n = 2),具咽侧下外声囊,颞褶及背侧褶明显,前后肢均具褐色条纹,形态特征与模式标本基本一致。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和COI基因片段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僜湍蛙和察隅湍蛙均和其模式产地西藏的序列聚成单系支。此外,基于16S rRNA计算本次采集的标本与模式产地西藏的序列间遗传距离均较小,僜湍蛙是0.8% ~ 1.2%,察隅湍蛙是0.2%。综上,确定云南高黎贡山采集到的两种湍蛙分别是僜湍蛙和察隅湍蛙。僜湍蛙此前记录仅分布于西藏察隅县和墨脱县,察隅湍蛙仅分布于西藏察隅县和八宿县,僜湍蛙在福贡县和贡山县及察隅湍蛙在贡山县的分布为首次记录;本研究进一步更新了察隅湍蛙分布的海拔海拔范围,较此前纪录低1 385 m高至2 884 m,这提示其有更广阔的生态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改造, 进而生产有益于健康的食用油所取得的进展。近10年来, 应用基因修饰的方法对植物油进行营养学方面的改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随着植物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的日趋明确,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让植物生产许多含有特殊脂肪酸成分且对人类健康有益的植物油。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云南保山地区广泛分布和普遍食用的凹纹胡蜂(VespavelutinaaurariaSmith)和金环胡蜂(Vespa mandarinia Smith)的营养成分及差异,以野外采集的两种胡蜂为材料,采用常压直接干燥法、高温灼烧法、分光光度法等方法测定了凹纹胡蜂幼虫、预蛹和初蛹3个食用虫态及金环胡蜂初蛹虫态的水分、灰分、粗蛋白、氨基酸和总糖等营养成分含量,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凹纹胡蜂幼虫、预蛹和初蛹3个虫态的水分含量分别为67.44%~75.71%、72.76%~73.28%、73.06%~74.20%;灰分含量分别为2.93%~3.77%、1.09%~2.38%、1.06%~2.57%;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833%~17.326%、17.918%~18.471%、18.509%~19.529%;总糖含量分别为22.34%~25.44%、19.56%~21.19%、12.89%~19.43%;各食用虫态的营养成分含量与样品采样地和虫态关系密切,不同采样地的同一食用虫态或同一采样地的不同食用虫态的营养成分含量均具有显著差异。金环胡蜂初蛹的水分、灰分、蛋白质和总糖含量分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 磺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突发 性耳聋患者78 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 例。对照组给予三磷酸腺苷二钠、辅酶A、复合维生素、双密达莫片 及高压氧治疗,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IIA 磺酸钠注射液治复合组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听力恢复 等级分布以及治疗前后的电测听情况和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听力恢复Ⅰ级患 者的比例更高,电听力平均值均显著降低,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IIA 磺酸 钠注射液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这可能其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多食性害虫,对我国多个省市区的农作物和观赏植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化学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在杀伤天敌的同时使烟粉虱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防治越来越困难;相较于化学防治,在不同地区筛选有效的天敌对烟粉虱进行生物防治是对烟粉虱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方法。我国报道的捕食性天敌共计26科109种,寄生性天敌共计2科59种。烟粉虱防治过程中由于单一的防治效果不理想,联合多个天敌资源的利用是增加对烟粉虱的生物防治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我国烟粉虱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种类系统全面的整理,同时对烟粉虱优势种天敌中的单种或者多种组合利用后对烟粉虱的的控害潜能进行综述,以期为烟粉虱天敌昆虫种类的筛选和实现高效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紫茎泽兰粗提物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利用4个不同稀释浓度(20、15、10、5倍)的紫茎泽兰粗提物处理玉米叶片后喂养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记录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重量、成虫寿命以及后代性比、F2代卵孵化率、F2代卵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随着紫茎泽兰粗提物浓度的升高,草地贪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延长,5倍稀释液处理下蛹的发育历期最长,达20.27 d,10倍稀释液处理下幼虫的发育历期最长,为21.46 d;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各虫态的重量逐渐降低,且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其中粗提物对蛹存活率的影响最大,对1~3龄幼虫存活率的影响较小;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成虫的寿命均缩短,且雌成虫寿命长于雄成虫;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草地贪夜蛾的产卵前期和F2代卵发育历期延长,产卵期缩短;单雌产卵量、后代性比和卵的孵化率降低。总的来说,紫茎泽兰粗提物对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均造成消极影响。5倍稀释液对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最显著,可作为草地贪夜蛾防治研究中的重要植物源杀虫剂材料。  相似文献   
19.
榕树与其传粉昆虫榕小蜂之间具有高度专一的互惠共生关系,榕小蜂为榕树传粉的同时又在榕果内营寄生生活,直至完成其整个生活史,因此一直以来对榕小蜂的染色体研究存在很大困难。本文以对叶榕Ficus hispida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solmsi和鸡嗉子榕F.semicordata传粉榕小蜂C.gravelyi为材料,摸索出一套适合于榕树传粉昆虫榕小蜂染色体研究的详细、有效的技术和方法。应用该法对对叶榕传粉榕小蜂C.solmsi和鸡嗉子榕传粉榕小蜂C.gravelyi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榕小蜂的染色体核型特征非常相似,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2n(♀)=10,染色体类型全部为中着丝粒染色体,臂数NF=20。此外,在相对长度方面两者也没有明显的差异。最后与Imai等1988年研究蚂蚁染色体时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利用本文介绍的方法进行榕小蜂染色体制备,操作过程简单、重复性强,不仅能够得到大量的染色体分裂相,而且染色体细胞界限明确、形态清晰、分散良好。  相似文献   
20.
1前言疾病自然史是指疾病的临床发展过程以及转归〔1〕.有些疾病如早期糖尿病,早期青光眼,肿瘤的临床前状态,往往自觉无症状,一旦自己感觉有症状或临床发现,此时已属于中、晚期,难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肿瘤,已经发生了转移.为此,必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因此自然史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在肿瘤的预防中,它决定着二级预防,筛查方案的优化以及筛查效果的评价.国内外许多文献报道了宫颈癌、乳腺癌、AIDS等自然史的研究成果.在疾病自然史研究中,一般是将疾病分为几个阶段或几个状态,对肿瘤的研究一般是将癌前状态分为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