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采用连续培养法探讨了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在甲胺磷、2,4-D丁酯和甲氰菊酯3种农药胁迫条件下的个体生长和种群动态,并利用Logistic种群增长模型对种群的增长曲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甲胺磷和甲氰菊酯农药胁迫能改变草履虫细胞的大小和形态;不同农药不同浓度处理下,草履虫密度增长曲线均具有"S"型生长特点;农药胁迫下草履虫密度增长曲线符合Logistic模型(R2>0.8),3种农药胁迫下K值明显降低;甲胺磷和甲氰菊酯农药胁迫下种群最大增长率低于2,4-D丁酯胁迫和对照.  相似文献   
302.
春萝卜抽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春萝卜抽薹过程中顶端生长点处嫩叶的赤霉素(GA4)、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iPA)和脱落酸(ABA)等含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萝卜抽薹过程中,GA4含量在现蕾点存在明显的峰值,表明GA4与现蕾抽薹密切相关,起着主导作用;内源ABA含量变化与GA4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GA4和ABA含量相比,抽薹过程中叶片IAA含量相对较低;iPA含量在现蕾期逐步增加,至抽薹中后期出现一高峰值。研究发现iPA/ABA值增大,GA4/iPA和GA4/IAA值变小有利于花芽分化后萝卜植株抽薹开花,表明内源激素之间的平衡对萝卜抽薹开花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3.
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压疮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并研究纳米银抗菌凝胶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诊治的8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并发Ⅱ期压疮感染患者,采集患者压疮感染部位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记录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主要革兰阴性菌和主要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安普贴治疗,实验组采用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安普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80例心内科住院并发II期压疮感染患者中,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7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4株,占76.06%,革兰阳性菌13株,占18.31%,真菌4株,占5.6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对氨苄西林、亚胺培南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90.91%、95.45%;93.33%、80.00%、100.00%;100.00%、90.00%、90.00%;而对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7.27%、9.09%;0.00%、0.00%;40.00%、2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87.50%、62.50%;100.00%、66.67%、66.67%;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为0.00%。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住院并发Ⅱ期压疮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比较广泛,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辅以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04.
目的测定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恒河猴、食蟹猴后,其外周血细胞的变化,为H5N1模型猴提供基础数据及研究参考。方法健康合格食蟹猴、恒河猴各4只,经滴鼻方式接种H5N1病毒107TCID50,确认发病后,在不同时间点进行血细胞及T淋巴细亚群的分析。结果与接种H5N1病毒前比较,接种后白细胞总数(WBC)在第6天时有所降低,至第9天时回升;红细胞总数(RBC)在第3天有所降低,之后回升;淋巴细胞比例及数量分别在第6天、第9天升高并达到最高值。至第9天时,CD4^+T细胞数明显高于接种前,CD8^+T细胞数上升显著,导致CD4^+/CD8^+T细胞比例下降,甚至在2只食蟹猴出现了比例倒置。结论实验用猴感染H5N1后,可导致WBC,CD4^+,CD8^+T等血液细胞的变化,应作为H5N1模型动物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05.
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气道血管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支气管哮喘时血管网络及血管内皮细胞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亚型及其受体在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气管及肺组织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在建立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HE染色观察气道旁血管密度变化并计数不同血管单位长度上内皮细胞数量,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气管和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亚型及其受体mRNA表达情况。结果1.随着疾病时间的延长,小鼠气道壁血管密度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数量逐渐增加,特别在慢性期小血管尤为明显;2.应用RT-PCR技术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小鼠气管及肺组织VEGF120,VEGF164,VEGF188和VEGF205各个亚型mRNA均增高。其中VEGF164在气管组织,VEGF188在周围肺组织中mRNA表达在慢性哮喘期明显增高,少见的亚型VEGF144只在周围肺组织中检测到,而在支气管组织中无表达;VEGFR1 mRNA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VEGFR2在正常气管组织中未检测到,而在支气管哮喘气管组织明显表达,并且在支气管哮喘慢性期高于急性期。结论随着疾病的进展,小鼠支气管哮喘时气道存在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增加,VEGF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亚型的作用存在差异。另外,VEGFR2在支气管哮喘中对于介导和增强VEGF信号和VEGF活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可能是导致VEGF诱导小鼠气道血管再生与重塑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306.
用乙型脑炎病毒或其RNA感染小白鼠时,观察到脑组织中RNA酶活性有先增加而后降低的现象。在注射病毒RNA或大量病毒材料时,RNA酶活性增加速率较快,而在用少量病毒接种时,酶活性的增加缓慢。在各次实验中,当受染鼠脑中病毒繁殖到一定数量时,酶活性开始下降,同时随着病毒}茼度的上升,继续降到明显地低于正常水平,直到动物死亡。当接种很少量(或不致死量)的戚染性材料时,一些(或全部)动物恢复健康,测定其中一部分动物脑组织的RNA酶活性也有恢复正常的情况。作者根据实验材料的分析提出一种看法:受染脑组织中RNA酶活性的增加可能为捆胞对乙型脑炎病毒戚染的一种初极抵抗反应,而其后酶活性的降低可能解释为与病毒的致病机制有关。文中同时讨论到细胞内RNA酶的生成与病毒RNA的低威染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7.
子宫是雌性动物前列腺素(PGS)生产的重要部位之一,又是卵巢激素作用的重要靶器官,而PGS的产生又受着甾体激素的调节和制约,并对卵泡的成熟、排卵及孕卵运行与胚泡着床等一系列的生殖生理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PGS放射免疫测定(RIA)技术,探讨了正常情期小鼠子宫组织中PGF的含量变化及其可能的生理作用,以便为进一步了解其对生殖过程的调节控制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08.
309.
一、胎盘 在哺乳动物妊娠期间,内分泌功能系统开始了巨大的变化。内分泌腺体尤其是垂体与卵巢的分泌活动亦出现了一系列相应的反应,发育中的妊娠子宫与胎盘则是此时形成重要激素的来源。许多哺乳动物在妊娠子宫内膜中,有产生激素的腺体结构。胎盘及内膜合成的部分激素是真正的妊娠激素,而且这些激素主要是在雌性有机体中形成。因此,它们在维持正常妊娠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此外,还有垂体促性腺素和来源于卵巢及肾上腺皮质的类  相似文献   
310.
自由组合问题推算的方法与技巧唐新明(广西全州三中,541500)自由组合问题的推算是高中《生物》第五章遗传规律中难度较大的一个问题。下面列举实例谈点解题的思维方法与技巧。1.用“隔离审查”法从后代表现型推双亲基因型此法就是对各对等位基因及控制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