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91.
植物叶片胞间液蛋白主要是一些低丰度蛋白,其中某些种类在植物抗病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改进已有的技术方法,结合超滤和丙酮沉淀处理,从500 9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小麦Taichung29*6/Yr5的叶片中获得了1.5mg可溶性的胞间洗脱液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胞间洗脱液蛋白样品和总蛋白样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进一步的双向电泳分析证实,两个样品在胶图上可分别检测到1 241±59(n =3)和1 849±138(n =3)个蛋白点,其中胞间洗脱液样品有1 042±47(n =3)个不同于总蛋白样品的蛋白点,与总蛋白样品共有的蛋白点仅198±13(n =3)个.随意取100个差异蛋白点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鉴定到一些已被确证存在于小麦胞间液中的蛋白质,如β-1,3-萄聚糖酶、葡聚糖-β-D-1,3-葡萄糖苷内切酶、几丁质酶、过氧化物酶等.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初步分析了小麦叶片胞间洗脱液的组成,为进一步探索小麦叶片胞间液中低丰度蛋白的抗病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2.
[目的]除根瘤菌外,豆科植物根瘤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非根瘤菌,它们存在的意义及其潜在的生态学功能还不清楚,尤其是它们与根瘤菌间的互作机制更需揭示。[方法]以从陕北旱区野生白刺花根瘤中分离得到的根瘤菌和非根瘤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共培养、二分隔平板实验和单独培养的方法,于正常培养条件下从白刺花根瘤中筛选出有互作效应的菌株,测定其对pH和NaCl的耐受性以及对各种氮源的利用情况,并通过根瘤菌的菌落直径、生长曲线和多糖产量来表征其互作效应,进一步探明互作菌株在盐碱和营养胁迫条件下互作效应转变的机制。[结果]在盐碱胁迫下,非根瘤菌Pseudomonas oryzihabitans BT-147和Priestia aryabhattai BT-59对Rhizobium azibense BT-170互作效果由正常培养条件下的抑制转变为促生,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R. azibense BT-170菌落直径分别增加了0.803 mm和1.034 mm。Bacillus siamensis BT-9-1在正常培养条件下抑制Mesorhizobium metallidurans YC-39的生长,而在盐碱胁迫下表现为促生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M. metallidurans YC-39菌落直径增加了1.019 mm,多糖产量由1.088 µg/mL增加到2.555 µg/mL。在以谷氨酸作为唯一氮源时,Pseudomonas oryzihabitans BT-147和Priestia aryabhattai BT-59对R. azibense BT-170的互作效果转变为促生作用,R. azibense BT-170试验组与对照组菌落直径差分别达到1.348 mm和2.196 mm,其多糖产量从对照组的0.559 µg/mL分别增加到0.821 µg/mL和3.341 µg/mL。[结论]在盐碱和氮源的胁迫下,非根瘤菌Pseudomonas oryzihabitans BT-147和Priestia aryabhattai BT-59对R. azibense BT-170互作效果由正常培养条件下的抑制转变为促生,并显著提高了R. azibense BT-170多糖的产量(P<0.05),不同培养条件下根瘤菌与非根瘤菌互作模式的转变,提高了根瘤菌的抗逆性,扩大了根瘤菌可利用氮源的范围,揭示了非根瘤菌在根瘤微生态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从体外简化了根瘤微生态中复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93.
肠道微生物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证实,目前,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大多采用基于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的高通量测序分析,对古菌的关注较少。本研究选择了一对可以同时扩增细菌和古菌16S rRNA基因的引物,通过比较人为干扰肠道微生物前后的群落变化,说明这对引物适宜分析人类肠道细菌和古菌群落变化并具有一定优越性。采集志愿者粪便样品,同时用仅能扩增细菌引物 (B引物) 和细菌古菌通用引物 (AB引物) 进行扩增和高通量测序;使用几个常用的rRNA数据库判断引物对细菌的覆盖度和对古菌的扩增能力。结果表明,AB引物在可以展示B引物扩增出的细菌群落的基础上,可以得到肠道中常见的产甲烷古菌的序列,同时也展示出人为干扰肠道微生物前后的群落结构变化。AB引物可以仅通过一次扩增和测序同时分析肠道中的细菌和古菌群落,更加全面展示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适用于肠道微生物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94.
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成分, 尤其是在土壤风化严重, 养分贫瘠的热带和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 微生物在植物养分的获取、碳循环以及土壤的形成等生态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该研究基于鼎湖山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长期(10年)的野外模拟酸沉降实验平台, 探究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土壤酸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酸沉降处理显著降低土壤pH (即加剧酸化)。土壤酸化对微生物生物量碳(C)含量的影响不大, 但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N)和磷(P)的含量, 导致表层土壤(0-10 cm)微生物生物量C:P和N:P显著提高, 表明土壤酸化可能加剧了微生物P限制。土壤酸化还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导致次表层土壤(10-20 cm)真菌:细菌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 土壤pH和土壤有效P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最为主要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295.
该研究根据已克隆的华南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cv.Huanan)肉桂醇脱氢酶(CAD)基因PpCAD的cDNA序列,构建亚细胞定位载体pAN580-PpCAD,用PEG介导法转化象草原生质体,以探究PpCAD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同时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pBA002-PpCAD,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在烟草中异源表达,以研究PpCAD基因与植物木质素合成的关系。结果显示:(1)PpCAD定位在象草原生质体的细胞质内;(2)过表达载体pBA002-PpCAD转化烟草后获得27株转基因烟草,其中25株PCR鉴定为阳性;(3)半定量RT-PCR检测6株转基因烟草后发现,PpCAD基因在不同植株的表达量存在差异,通过Southern杂交检测后发现该差异与目的基因插入的拷贝数有关;(4)6株转基因烟草和野生型烟草表型上没有明显差异,除目的基因多拷贝插入的植株OEC6外,木质素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高比野生型提高了56.50%。研究表明,PpCAD是一个细胞质蛋白,在烟草中过表达PpCAD能够提高植株木质素含量,表明PpCAD基因参与了植物的木质素合成,可用于象草的木质素调控研究。  相似文献   
296.
范新明  周鸣  彭建强  郭莹 《生物磁学》2011,(20):3994-3996
缺氧诱导因子(HIF)是参与缺氧转录反应调控的转录调控因子,HIF的活化在缺氧时细胞中保护起重要作用,HIF及HIF依赖的基因如诱导型一氧化氪舍酶(iNOS)、血红素氧舍酶(HO-1)的激活可减轻心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HIF调节的基因表达可能介导了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的保护作用。本文对HIF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97.
缺氧诱导因子(HIF)是参与缺氧转录反应调控的转录调控因子,HIF的活化在缺氧时细胞中保护起重要作用,HIF及HIF依赖的基因如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血红素氧合酶(HO-1)的激活可减轻心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HIF调节的基因表达可能介导了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的保护作用。本文对HIF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98.
海水养殖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新明  傅明珠  王宗灵  张新军 《生态学报》2012,32(19):6210-6222
我国海水养殖业快速、大规模发展的同时给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养殖自身的健康和持续发展也受到影响。为了评估海水养殖生态系统所承受的环境压力、系统的状态和发展趋势,以海湾养殖生态系统为典型,根据系统性、动态性、生态-社会-经济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基于指标体系法和层次分析法的海水养殖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的方法与模式,以期为养殖海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和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工具。  相似文献   
29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麦-稻轮作系统中水稻氮素累积动态和土壤氮素供应动态的影响,并从微生物学角度探讨了有机无机肥协同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的机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矿质态氮在水稻分蘖期前低于化肥处理,而在抽穗期至灌浆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土壤氮素供应动态与水稻吸收利用氮素规律吻合程度最高,促进了水稻产量、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其主要机制是有机无机肥配施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繁殖,使其在水稻生育前期固持了较多的矿质氮,在水稻生育中、后期这些氮素逐渐被释放以供水稻吸收利用,较好地满足了水稻各阶段生长发育对氮素养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300.
目的探讨适于留学生形态学课程实验的教学方法。方法对任教我校4个年级留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程的中、外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实验考评的平均成绩为标准。结果中国教师任教的实验考评结果(平均成绩分别为76.5和81.4)与外国教师(平均成绩分别为57和60.5)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根据实验课程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教学模式及对学生的考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