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CRISPR/Cas9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 nuclease) 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可以实现基因特异性敲除和敲入的技术。本文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将3×FLAG标签定点敲入HeLa细胞SND1基因前方,使细胞内源性表达的SND1蛋白带有3×FLAG标签,并观察SND1与应激颗粒及加工体的定位情况。设计针对SND1基因起始密码子ATG附近的sgRNA,以px459为表达载体,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设计含有3×FLAG及待插入位置上下游150 bp同源臂的序列,经公司合成获得重组质粒。将2个质粒共同转染HeLa细胞,使用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挑取单克隆后培养。Western 印迹表明,细胞表达3×FLAG-SND1融合蛋白质。提取细胞基因组DNA进行测序。测序无误获得稳定株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发现与WT细胞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使用0.5 mmol/L亚砷酸钠处理,细胞发生氧化应激,eIF2α蛋白磷酸化增加,胞浆中出现应激颗粒,SND1与应激颗粒标志蛋白TIAR存在共定位现象,但不存在与加工体蛋白DCP1α的共定位。  相似文献   
32.
利用PCR技术和SOE技术扩增牛分枝杆菌ag85b、esat-6、hsp65、mpb64基因和ag85b-esat-6、hsp65-esat-6和mpb64-esat-6融合基因,连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质粒pCA、pCE6、pCH、pCM、pCAE、pCHE和pCME。转染SP2/0细胞,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以各重组质粒和pCDNA3.1(+)及PBS免疫BALB/c小鼠后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IFN~γ分泌情况。结果表明,七种重组质粒免疫后小鼠血清抗体水平持续上升,与 pCDNA3.1(+)对照组和PBS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其中pCA组血清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六种DNA疫苗免疫组 (P<0.05);三免两周后,融合基因免疫组的刺激值(SI值)与单基因免疫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以pCME组的SI值最高;PPD刺激后融合基因DNA疫苗免疫组小鼠脾细胞分泌的IFN~γ高于单基因DNA疫苗组(P<0.05),而两对照组则未检测到IFN~γ的产生。本试验成功构建了牛分枝杆菌ag85b、esat-6、hsp65、mpb64单基因和ag85b-esat-6、hsp65-esat-6、mpb64-esat-6双价融合基因DNA疫苗,从而为牛结核病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摘要 目的:观察西那卡塞联合碳酸司维拉姆对血液透析并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钙磷代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轴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血液透析并发SHPT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接受碳酸司维拉姆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西那卡塞联合碳酸司维拉姆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疗效以及钙磷代谢指标、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甲状旁腺体积、FGF23、Klotho水平变化,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钙升高,血磷、钙磷乘积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钙较对照组高,血磷、钙磷乘积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PTH水平下降,甲状旁腺体积缩小,且观察组的变化程度较对照组大(P<0.05)。两组治疗后Klotho水平升高,FGF23水平下降,且观察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那卡塞联合碳酸司维拉姆治疗血液透析并发SHPT患者疗效显著,可调节钙磷代谢,降低血清iPTH水平,缩小甲状旁腺体积,调节Klotho、FGF23水平,降低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4.
追踪候鸟的迁徙活动是全面认识其生活史年周期的重要途径。中杓鹬(Numeniusphaeopus)在全球广泛分布,但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的迁徙活动一直缺乏追踪研究。2018年2月,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布鲁姆为捕捉到的中杓鹬成鸟佩戴平台发射终端或全球定位系统-全球移动通讯系统追踪器,以确定其迁徙日程、迁徙路线以及迁徙停歇地和繁殖地的地理位置。我们从成功追踪的7只个体获取了6 378条精度高于1 km的位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季,中杓鹬的迁徙时长为(36±4)d,其间在1~3个迁徙停歇地的停留日期为(23±2)d,从越冬地到繁殖地的迁徙距离为(9 795±346)km(n=7)。追踪的中杓鹬在俄罗斯东部和中部区域繁殖,不同个体的繁殖地纬度相近而经度范围较广。在秋季,中杓鹬的迁徙时长为(90±27)d,相比春季迁徙时长更长;其间,在2~4个迁徙停歇地停留(79±29)d,从繁殖地到越冬地的迁徙距离为(10 101±520)km(n=5)。无论在春季还是秋季迁徙,迁徙停歇地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沿海及内陆区域。大部分个体春季和秋季的迁徙路线相近,成功追踪的个体均在秋季返回了上一年的越冬地,这表明中杓鹬对越冬地具有很高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35.
一. 绪言我国池塘养鱼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饲养的种类有鱿(草鱼),青、鲢、鳙、鲤、鳊、鲮等,通常称为“家鱼”,而生长在池塘里的其它鱼类如刺鳅(Mastacembelus aeuleatus),黄鳝(Monopiterus albus),鳗鲡(Anguilla japonica),鲫(Carassius aur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白鲦(Hemiculter laucisculu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Elopichthys bambusa),鳑鲏(Rodeus sp.),纹石鲋(Acanthorhodeus sp.),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鲇(Parasilurus asot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斗鱼(Macropodus chinensis),鳜(Sinipercachuatsi),塘鳢(Zleotris potamophila),鰕虎(Gobius hadropterus)等叫做"野鱼"。这些野鱼中,有些种类是众所周知要吃“家鱼”的,特别在年幼时期;其余的种类,虽不吃“家鱼”但要夺取“家鱼”的食料。此外鱼池里还生长着不少对“家鱼”不利的水生生物如水蜈蚣(一种龙虱幼虫)、蚂磺、蝌蚪、青泥苔(几种星绿藻的俗称)、水网藻、鳋的幼虫和雄虫,鲺的卵块以及病原菌等。渔农在实际工作中早就体会到清除它们的重要性,所  相似文献   
36.
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重组病毒,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了完整的含有EBV-LMP1基因3个外显子开放读码框架的长2.3kb的cDNA片段。用重组病毒感染Sf9细胞,用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48小时表达重组蛋白,72小时细胞较完整,免疫荧光染色强阳性,96小时后细胞出现破碎。我们采集72小时的组织培养上清和细胞破碎裂解液,分别采用SDS-PAGE、HPLC分子筛法,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实验证明,表达的蛋白能被抗LMP1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测定表达蛋白的分子量为60kD。经蛋白含量扫描图分析,采用Sephadex-75柱初步纯化表达的LMP1蛋白,将后者进行裸鼠体内致瘤实验,未见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37.
HPPCn是一种新的肝细胞刺激因子,获得较高纯度的具有生物活性的HPPCn蛋白对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HPPCn在重组质粒PET-24a(+)/HPPCn中,诱导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为主。为优化表达条件,运用冷休克表达载体pColdⅡ和无缝克隆技术获得重组质粒pColdⅡ/HPPCn,分别对诱导温度、时间、分子伴侣等诱导条件进行筛选,镍离子柱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 blot分析目的蛋白特异性,不同浓度人HPPCn重组蛋白(0、10、100ng/ml)刺激SMMC7721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Brdu掺入、PCNA表达变化。目的蛋白在培养温度为16℃,终浓度为0.1mmol/L的IPTG过夜诱导时为可溶性表达,最终得到人重组HPPCn蛋白纯度为94.88%,人HPPCn重组蛋白可刺激SMMC7721细胞Brdu掺入增加、PCNA表达水平上调,其刺激作用具有量效关系。通过冷休克表达系统获得可溶性表达的人重组HPPCn蛋白,其具有促进SMMC7721细胞增殖的生物学功能,为深入研究HPPCn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38.
尚媛媛  马克涛  李丽  司军强 《生物磁学》2010,(22):4392-4394
细胞间通讯方式可分为间接与直接通讯方式,以体循环远程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完成的调节方式为间接通讯,而以细胞间隙连接为途径进行的细胞间直接的信息交流为直接通讯。细胞间隙连接又称缝隙连接,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组织中的一种细胞连接形式。近年有一系列研究表明缝隙连接胞间通道的异常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9.
细胞间通讯方式可分为间接与直接通讯方式,以体循环远程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完成的调节方式为间接通讯,而以细胞间隙连接为途径进行的细胞间直接的信息交流为直接通讯.细胞间隙连接又称缝隙连接,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组织中的一种细胞连接形式.近年有一系列研究表明缝隙连接胞间通道的异常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
以1, 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双环氧试剂)为偶联剂,合成桔霉素-蛋白偶联抗原CIT-BSA,将偶联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应用有限稀释法进行筛选,经过克隆化后筛选到一株稳定分泌抗桔霉素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H2-F8.该单克隆抗体经过初步鉴定,抗体类型为IgM类,抗体的相对亲和力为4.17×108 L/mol,单抗与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等毒素的交叉反应率均低于0.1%,与红曲色素中的橙色素和红色素的交叉反应率均低于0.01%.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为0.05~1.0 μg/L,IC50值为0.3 μg/L.结果为快速检测桔霉素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和检测试剂盒的研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