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摘要 目的:观察调胃承气汤加减联合苦参汤药浴治疗斑块型银屑病(风热血燥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斑块型银屑病患者96例,按抛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48,基础对症治疗)和观察组(n=48,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调胃承气汤加减联合苦参汤药浴综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反应[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2(IL-22)]、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和瘙痒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77.08%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IL-17、TNF-α、IL-22水平及PASI、瘙痒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VEGF和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42%略高于对照组4.17%,经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而言,调胃承气汤加减联合苦参汤综合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轻炎症反应,预防纤维化和抑制血管新生,改善PASI评分和瘙痒程度,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2.
83.
蛋白质的NaOH-盐酸胍溶液在60℃恒温水浴中加热后与Zn(II)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在pH9.4的NaOH-NH4Cl缓冲介质中于单扫描示波极谱上产生一灵敏的极谱波,Ep在-0.60V左右(vs,SCE),其一阶导数波高Hp与蛋白质浓度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达0.998以上,检测限为0.1μg/mL.利用该波可以测定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结果与经典的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相一致,方法具有简便、灵敏、取样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4.
建立一种新的提取分离虎杖中白藜芦醇苷的方法。以具有温敏性的PE6400为提取溶剂,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白藜芦醇苷,考察了PE6400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固液比等对白藜芦醇苷提取率的影响,其最佳工艺为25倍8%PE6400超声提取二次,每次提取30 min,白藜芦醇苷的提取率达到17.74 mg/g;在富集分离时,考察不同pH、料液比对白藜芦醇苷在温度诱导双水相体系中分配行为的影响,在料液比为1∶11,pH为12的缓冲溶液,90℃水浴下加热45 min,83.3%白藜芦醇苷富集分离于水相中。本实验方法操作方便,提取率较高,对环境和人体毒害低,是一种便捷、高效的提取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85.
焦化废水中4株苯酚高效降解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焦化废水中筛选苯酚高效降解菌并进行鉴定.方法:在100~1000 mg/L的苯酚为惟-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上分离出单菌落,测定各菌株的生长曲线以及对苯酚的降解效牢;利用 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菌株的形态特征确定各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筛选获得4株苯酚降解菌,均能够以苯酚为惟一碳源,在30℃、pH7.0、摇床转速130 r/min、2%的接种量条件下,24h内能将1 000mg/L的苯酚降解91%以上;4株菌可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ZL1)、产碱杆菌属(ZL2、ZL4)、沙雷氏菌属(ZL3).其中,从焦化废水中分离出高效降解苯酚的沙雷氏菌未见报道.结论:从焦化废水中获得4株苯酚高效降解细菌,对高浓度含酚废水的生物降解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
蛋白片段互补分析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新方法。典型的蛋白片段互补分析技术已经成功地利用二氢叶酸还原酶,β-内酰胺酶,绿色荧光蛋白以及荧光素酶片段互补进行胞内蛋白分子相互作用研究。这一技术不仅可以动态、定位分析细胞内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绘制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质生物化学网络,还可以应用到蛋白质文库、cDNA文库和高通量药物筛选等。综述了蛋白片段互补分析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7.
蛹虫草对锌的耐性与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培养基内添加不同量的锌,研究其对蛹虫草子实体的形成、子实体和菌丝体生物量、子实体多糖含量和葡萄糖含量的影响,以及蛹虫草子实体和菌丝体对锌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锌对上述各项都有影响。液体培养条件下,锌浓度在453906mg/L范围内可以促进菌丝体生长,锌浓度超过4077mg/L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培养基锌的浓度在4077mg/L以下时,蛹虫草菌丝体锌的富集量随着液体培养基锌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固体培养条件下,锌含量在226453mg/kg范围内可以促进蛹虫草子实体生长,并且在此含量范围内,蛹虫草子实体中葡萄糖含量较高。培养基锌含量在680906mg/kg时,子实体多糖含量较高。培养基锌含量在2038mg/kg以下时,蛹虫草子实体中锌的富集量随着培养基锌含量的提高而提高,在培养基锌含量为2038mg/kg时,子实体中锌的含量达到28570mg/kg(干重)。  相似文献   
88.
等渗盐分与水分胁迫对三角叶滨藜和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溶液培养的三角叶滨藜(Atriplex triangularis)和玉米(Zeamays)为材料,测定了等渗的盐分和水分胁迫对2种植物光合作用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等渗的水分和盐分胁迫均会造成三角叶滨藜和玉米净光合速率(Pn)的降低,而且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强,水分胁迫引起Pn下降的幅度要明显高于等渗的盐分胁迫;在较低渗透胁迫强度下,2种胁迫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但在环境溶液渗透势为-1.0MPa时,水分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逐渐转化成非气孔限制,而盐胁迫仍然是气孔限制起主要作用;由此可见,等渗透势的水分胁迫对2种植物光合系统的影响要明显大于盐分胁迫。  相似文献   
89.
水生植物及植物表面附着微生物在人工湿地水体净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底泥、水体及3种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龙须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的根际及叶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多样性从高到低分别为底泥样品、植物根际样品、植物叶际样品和水体样品,植物叶际微生物种类要显著高于水体中微生物种类。LEfSe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生境富集不同的微生物类群,其中底泥主要富集厌氧微生物类群,水体及植物叶际主要富集好氧微生物类群,植物根际则两者兼具。功能预测结果显示植物叶际样品的反硝化标志基因丰度要高于根际样品及底泥和水体样品,且狐尾藻和龙须眼子菜叶际样品反硝化标志基因丰度要高于苦草叶际样品。本研究可以为人工湿地构建时对沉水植物及功能微生物的选择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低剂量氟西汀对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压力(CUMS)抑郁小鼠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方法:取4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7只)和抑郁症模型组(Model,35只),Model组小鼠给予限制塑料管内、鼠笼倾斜、不筑巢、拥挤环境、明暗颠倒、白噪声等6种刺激,每种刺激随机且不同时出现2次,共刺激4周建立CUMS模型。随后35只Model组鼠随机分为CUMS组(8只)、氟西汀组(Fluoxetine,9只)、rTMS组(9只)和rTMS+Fluoxetine组(9只)。Fluoxetine组给予腹腔注射氟西汀5 mg/(kg·d),rTMS组给予10 Hz频率刺激,rTMS+Fluoxetine组给予腹腔注射氟西汀5 mg/(kg·d)和10 Hz频率刺激,Control和CUMS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和伪刺激,各组均连续干预4周,随后进行行为学实验,最后运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方法分析Fluoxetine与rTMS的交互作用。结果:与Control组比,CUMS组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显著升高(P<0.05),蔗糖实验中糖喜好程度、旷场实验中心运动次数和体重变化率均显著下降(P<0.05)。与CUMS组比,rTMS组、Fluoxetine组和rTMS+Fluoxetine组抑郁症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显著降低(P<0.01)、蔗糖实验中糖喜好程度和旷场实验中心运动次数显著升高(P<0.05),其中rTMS+Fluoxetine组联合应用效果更显著(P<0.05),但体重变化率仅rTMS+Fluoxetine组有变化(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和/或氟西汀均能不同程度的改善CUMS小鼠抑郁状态,其中联合应用的干预作用优于单独使用氟西汀或rTMS的效果,且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