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焦化废水中4株苯酚高效降解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焦化废水中筛选苯酚高效降解菌并进行鉴定.方法:在100~1000 mg/L的苯酚为惟-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上分离出单菌落,测定各菌株的生长曲线以及对苯酚的降解效牢;利用 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菌株的形态特征确定各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筛选获得4株苯酚降解菌,均能够以苯酚为惟一碳源,在30℃、pH7.0、摇床转速130 r/min、2%的接种量条件下,24h内能将1 000mg/L的苯酚降解91%以上;4株菌可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ZL1)、产碱杆菌属(ZL2、ZL4)、沙雷氏菌属(ZL3).其中,从焦化废水中分离出高效降解苯酚的沙雷氏菌未见报道.结论:从焦化废水中获得4株苯酚高效降解细菌,对高浓度含酚废水的生物降解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2.
林可链霉菌中的同源重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链霉菌中的同源整合频率和机制 ,采用不能在链霉菌中复制的大肠杆菌质粒转化链霉菌StreptomyceslincolnensisB48。质粒pYYE0 4a1上携带的被硫链丝菌素抗性基因灭活的林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与染色体DNA上的同源基因发生重组 ,经过低抗筛选 ,得到两个突变子S .lincolnensisYY1和S .lincolnensisYY2。进一步以硫链丝菌素抗性基因为探针杂交染色体DNASmaⅠ片段 ,S .lincolnensisYY1和S .lincolnensisYY2都得到 1 5kb的阳性条带 ;而以缺失的lacZ基因为探针杂交染色体DNAHindⅢ和SmaⅠ联合酶切片段 ,只有S .lincolnensisYY2得到 4 4kb的阳性条带。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S .lincolnensisYY1是由同源交换或二次重组产生的 ,而S .lincolnensisYY2为同源整合的结果。为验证同源整合子上大肠杆菌复制子和氨苄抗性基因的存在 ,用SphⅠ酶切染色体DNA后连接 ,连接液转化E .coliJM83感受态细胞 ,在氨苄抗性板上得到 2个转化子 ,命名为pSLE1。对…  相似文献   
113.
洞穴是由于岩石受到溶蚀或火山岩浆冷却形成的地下空间和通道。洞穴遍布世界各地,蕴藏着大量的微生物资源。洞穴内黑暗潮湿,温度相对稳定,营养比较贫瘠,是一种极端的生态系统,存在着高度特异性的洞穴微生物。对洞穴微生物组的研究,有助于认知洞穴微生物群体结构、组成及其地理学分布,加深对洞穴生态系统的理解,并为保护和开发洞穴资源提供指导。本文主要介绍了洞穴微生物组的研究方法,总结分析了洞穴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并着重阐述了含特殊化合物成分的洞穴中化能自养的特色微生物组。  相似文献   
114.
植物组织培养因子与培养基中pH值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时,灭菌前后培养基中pH值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pH的变化值(△pH)为-0.2~-0.5,下降幅度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而异;培养基中pH值随材料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递减,降幅可达1.5,下降幅度与转接材料种类和多少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15.
水生植物及植物表面附着微生物在人工湿地水体净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底泥、水体及3种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龙须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的根际及叶际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多样性从高到低分别为底泥样品、植物根际样品、植物叶际样品和水体样品,植物叶际微生物种类要显著高于水体中微生物种类。LEfSe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生境富集不同的微生物类群,其中底泥主要富集厌氧微生物类群,水体及植物叶际主要富集好氧微生物类群,植物根际则两者兼具。功能预测结果显示植物叶际样品的反硝化标志基因丰度要高于根际样品及底泥和水体样品,且狐尾藻和龙须眼子菜叶际样品反硝化标志基因丰度要高于苦草叶际样品。本研究可以为人工湿地构建时对沉水植物及功能微生物的选择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6.
枯草杆菌JSIM—1018糖代谢突变株积累D—核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收集的Bacillus,Brevibacterum,Corynebacterium,Pseudomonas,Arthrobacter等属菌种中进行D-核糖产生菌的筛选,对其中BacillusSM-18菌株用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诱变,选育到莽草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JSIM-1018.发酵产物经物理、化学鉴定为D-核糖.某些有机氮源如酵母粉、玉米浆、牛肉膏、蛋白陈以及某些芳香族氨基酸对突变株积累D-核糖有促进作用。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液中,摇瓶发酵D-核糖最高可达929/L,3000L发酵罐中试D-核糖最高可达81.759/L,平均在64g/L以上,葡萄糖基本耗尽。  相似文献   
117.
盐胁迫对大豆根系木质部压力和Na+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栽培大豆的水培幼苗为材料,用木质部压力探针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盐胁迫条件下其根木质部压力和伤流液中Na~+含量的变化,以分析大豆抗盐吸水的机制.结果表明:在25~150 mmol/L NaCl的浓度范围内,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加,大豆根木质部负压力的绝对值逐渐增大,但相对负压力和根的径向反射系数则逐渐减小;木质部伤流液中Na~+含量逐渐增加,但Na~+的相对含量则逐渐降低.同时,虽然根系吸水所需的木质部负压力(压力势)及根木质部伤流液的渗透势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加都有所下降,但两者共同作用使木质部水势下降的幅度远远小于根外溶液水势(渗透势)下降的幅度,即随着根外溶液盐浓度的升高,根木质部溶液的总水势逐渐高出根外溶液的水势.上述结果说明,在盐胁迫下大豆可以利用相对小的木质部负压力逆水势梯度吸水,且通过避免对Na~+的过量吸收来适应盐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118.
【背景】病原菌的糖酵解持家酶能分泌到胞外或定位在细胞膜表面,在病原菌的侵染和细胞粘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爱德华氏菌是重要的鱼类致病菌,研究其糖酵解持家酶的胞外分泌有助于该病原的致病机制研究和疫苗开发。【目的】探究爱德华氏菌中糖酵解持家酶的胞外分泌。【方法】通过ELISA方法考察48种不同来源的爱德华氏菌中5种糖酵持家酶的胞外分泌。【结果】48种不同来源的爱德华氏菌中糖酵解持家酶蛋白均能分泌到胞外。【结论】爱德华氏菌中糖酵解持家酶的胞外分泌是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19.
在培养基内添加不同量的锌,研究其对蛹虫草子实体的形成、子实体和菌丝体生物量、子实体多糖含量和葡萄糖含量的影响,以及蛹虫草子实体和菌丝体对锌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锌对上述各项都有影响。液体培养条件下,锌浓度在453906mg/L范围内可以促进菌丝体生长,锌浓度超过4077mg/L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培养基锌的浓度在4077mg/L以下时,蛹虫草菌丝体锌的富集量随着液体培养基锌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固体培养条件下,锌含量在226453mg/kg范围内可以促进蛹虫草子实体生长,并且在此含量范围内,蛹虫草子实体中葡萄糖含量较高。培养基锌含量在680906mg/kg时,子实体多糖含量较高。培养基锌含量在2038mg/kg以下时,蛹虫草子实体中锌的富集量随着培养基锌含量的提高而提高,在培养基锌含量为2038mg/kg时,子实体中锌的含量达到28570mg/kg(干重)。  相似文献   
120.
Na+吸收对干旱导致的棉花叶片光合系统损伤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卫海  马淑杰  祁琳  张振华  柏新富 《生态学报》2015,35(19):6549-6556
以盆栽棉花为材料,在植株高约20 cm时用不同浓度Na Cl溶液浇透后进行持续干旱处理。在干旱处理期间测定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以及植株水分状况和Na+含量,以分析土壤Na Cl施入引起的棉花Na+吸收和积累量的增加对干旱胁迫导致的叶片光合系统损伤的缓解作用及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未用Na Cl处理的棉花植株,其叶片净光合速率随着干旱的延续而持续下降、光合机构在干旱处理后期出现了严重损伤;而Na Cl处理的棉花植株,其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明显小于未用Na Cl处理的,光合机构受损伤程度也较轻或无明显损伤。对各处理棉花植株Na+的吸收和水分状况的测定分析表明,Na Cl处理的植株,其叶片Na+积累显著增加、渗透势降低,细胞膨压显著高于未用Na Cl处理的植株。由此可见,在土壤浇灌Na Cl溶液后的持续干旱条件下,棉花植株吸收和积累Na+增加,降低了组织渗透势、维持了一定的细胞膨压,从而有效缓解了干旱胁迫对叶片光合机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