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16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1953年 | 2篇 |
195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以3个芋品种(‘石川早生’、‘虾籽芋’、‘叶用芋)球茎茎尖为外植体,进行脱病毒和快繁的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灭菌的最佳方法是剥鳞片→乙醇→新洁尔灭→剥幼叶→氯化汞;适宜茎尖分化的培养基为MS+1.0-2.0mg·L^-16-BA+0.2mg·L^-1 NAA。生物学方法和电镜观察显示:连续3代0.5-0.7mm茎尖剥离培养对芋花叶病毒(DMV)的脱毒率达100%。在培养基MS+0.2mg·L^-1 NAA中,适量添加6-BA和TDZ,三品种芋的试管苗增殖效果好;附加KT,试管苗生长健壮且利于生根:添加20-100mg·L^-1的精胺(spm),可促进不定芽的发生,与KT配合使用可促使继代增殖和成苗一步完成。完整植株在草炭土:蛭石=1:1的基质中,移栽成活率超过97%,且苗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13.
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 (RACE)方法 ,得到凋亡相关碱性蛋白 (ARBP)的全长序列 ,进而构建了其真核表达体系以了解其功能 .ARBP的全长cDNA序列为 90 1bp ,其开放读码框架编码 10 9个氨基酸残基 .免疫组化分析表明 ,ARBP蛋白在大鼠体内有广泛的分布 .在R2L1细胞中转染ARBP反义cDNA表达载体后 ,既可以促进细胞增殖 ,又可以抑制去血清诱导的细胞凋亡 .因而 ,ARBP蛋白对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对脱氧核糖核酸酶解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建立脱氧核糖核酸(DNA)酶解液中4种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AMP)、鸟嘌呤脱氧核苷酸(dGMP)、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CMP)、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TMP))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能将酶解液中4种脱氧核苷酸完全分离并准确定量。在此基础上,对DNA酶解的动力学进行初步研究,其反应机理为不存在底物和产物抑制的双底物顺序反应,动力学方程为x=1/bin(1+abt)(其中a=0.3723p0—0.974;b=-0.0493p0^2+1.1150p0-1.1103),该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DNA酶解过程,误差仅为3.31%. 相似文献
15.
PP333、B9和CCC对脱毒马铃薯试管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MS0为增殖培养基,1/2MS(大量元素减半) 6-BA 0.1 mg*L-1 NAA 0.1 mg*L-1为生根培养基,分别附加不同浓度PP333、B9和CCC,结果表明:20 mg*L-1 B9或20~50 mg*L-1 CCC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兼有促进增殖和复壮的双重效果;0.05~0.5 mg*L-1 PP333及50 ~100 mg*L-1CCC适合于试管苗的保存;而0.05~0.1 mg*L-1 PP333及20~100 mg*L-1CCC有利于根的发生及移栽,其中尤以0.1 mg*L-1 PP333效果最佳,其试管苗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均为100%,且移栽后缓苗期短,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16.
17.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糖蛋白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本研究以IHNV-Sn分离株基因组提取物为模板,利用RT-PCR方法扩增出其表面糖蛋白(glycoprotein,G)的基因序列(1527bp)。将该基因克隆到pET27b(+)表达载体中构建出重组质粒pET27b-G,通过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菌株获得高效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表达蛋白约55kD,大部分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利用尿素变性复性处理后获得高纯度的纯化蛋白,制备兔抗血清。间接ELISA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兔抗血清能够与重组糖蛋白和IHNV-Sn病毒株表面糖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与重组蛋白的反应效价为1∶20 000;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该兔抗血清可与IHNV-Sn分离株和IHNV参考毒株产生特异性的荧光,以上结果说明本研究所表达的IHNV糖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该研究为IHNV检测方法的建立及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简称河蟹,毛蟹,又名大闸蟹。分布于江河下游湖泊区域。1966年,江苏省苏州地区首先进行人工放流蟹苗的试验,现已在我国22个省市获得成功,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目前全国养殖毛蟹大都依靠在长江口捕捞 相似文献
20.
卵形鲳鯵对刺激隐核虫的免疫应答和免疫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的幼虫对卵形鲳鯵(Trachinotus ovatus)进行腹腔注射和体表感染,然后每隔一周用阻动试验(Immobilization assay)检测免疫鱼的抗血清和皮肤培养液对刺激隐核虫幼虫的阻动效价,在第14周中,分别用亚致死剂量和致死剂量的刺激隐核虫幼虫对免疫鱼攻毒以检测所产生的免疫保护力。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免疫方法都能让卵形鲳鯵的血清和皮肤生成阻动刺激隐核虫幼虫的特异性抗体,并能使被免疫鱼获得明显的免疫保护,但是体表感染免疫组的血清和皮肤培养液的阻动效价都要比腹腔注射免疫组高,所获得的免疫保护力也更强。同时还发现,免疫鱼血清和皮肤培养液中的抗体存在明显的差异:两者的最初生成时间、达到峰值的时间、变化规律以及阻动效价等都不一致。因此,我们推测鱼类的系统免疫应答和皮肤黏膜免疫应答有可能是相互独立的,或者是不同步的。鱼类的体液免疫应答,特别是黏膜免疫应答对抵御刺激隐核虫的感染起了重要的作用,采用刺激隐核虫虫体疫苗可能成为预防海水鱼类白点病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