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西藏冷杉原始林林隙对草本植物和灌木树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西藏东南部亚高山原始冷杉林林隙对草本植物和灌木树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西藏东南部亚高山原始冷杉林林隙与非林隙林分内草本植物和灌木树种的种类组成、数量、密度和物种多样性均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林隙内光照条件的改善,草本植物和灌木树种更加丰富;林隙内有喜光的草本植物和灌木,也有耐荫性较强的草本植物和灌木,而非林隙林分内仅有耐荫和较耐荫的草本植物和灌木;大部分林隙内的草本植物和灌木树种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大于非林隙林分;林隙内与非林隙林分的群落相似系数较小,表明林隙与非林隙林分草本植物和灌木群落组成存在差异.林隙大小在174.2~562.2m^2之间,群落相似系数与林隙大小无明显关联.林隙促进了草本植物和灌木树种的繁衍,在维持藏东南亚高山原始冷杉林的物种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2.
蛋白片段互补分析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新方法。典型的蛋白片段互补分析技术已经成功地利用二氢叶酸还原酶,β-内酰胺酶,绿色荧光蛋白以及荧光素酶片段互补进行胞内蛋白分子相互作用研究。这一技术不仅可以动态、定位分析细胞内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绘制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质生物化学网络,还可以应用到蛋白质文库、cDNA文库和高通量药物筛选等。综述了蛋白片段互补分析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3.
蛹虫草对锌的耐性与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培养基内添加不同量的锌,研究其对蛹虫草子实体的形成、子实体和菌丝体生物量、子实体多糖含量和葡萄糖含量的影响,以及蛹虫草子实体和菌丝体对锌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锌对上述各项都有影响。液体培养条件下,锌浓度在453906mg/L范围内可以促进菌丝体生长,锌浓度超过4077mg/L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培养基锌的浓度在4077mg/L以下时,蛹虫草菌丝体锌的富集量随着液体培养基锌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固体培养条件下,锌含量在226453mg/kg范围内可以促进蛹虫草子实体生长,并且在此含量范围内,蛹虫草子实体中葡萄糖含量较高。培养基锌含量在680906mg/kg时,子实体多糖含量较高。培养基锌含量在2038mg/kg以下时,蛹虫草子实体中锌的富集量随着培养基锌含量的提高而提高,在培养基锌含量为2038mg/kg时,子实体中锌的含量达到28570mg/kg(干重)。  相似文献   
84.
等渗盐分与水分胁迫对三角叶滨藜和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溶液培养的三角叶滨藜(Atriplex triangularis)和玉米(Zeamays)为材料,测定了等渗的盐分和水分胁迫对2种植物光合作用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等渗的水分和盐分胁迫均会造成三角叶滨藜和玉米净光合速率(Pn)的降低,而且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强,水分胁迫引起Pn下降的幅度要明显高于等渗的盐分胁迫;在较低渗透胁迫强度下,2种胁迫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但在环境溶液渗透势为-1.0MPa时,水分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逐渐转化成非气孔限制,而盐胁迫仍然是气孔限制起主要作用;由此可见,等渗透势的水分胁迫对2种植物光合系统的影响要明显大于盐分胁迫。  相似文献   
85.
血清蛋白与4,5-二溴荧光素相互作用及其分析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0 .10mol/mL的醋酸溶液中 ,4,5 二溴荧光素能与血清蛋白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 482nm ,与试剂比较 ,红移了 12nm。据此建立了测定血清蛋白的方法 ,用于BSA和HSA的测定 ,分别在 2~ 14mg·L-1有线性关系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 3.12× 10 5L·mol-1·cm-1和 3.2 7× 10 5L·mol-1·cm-1。应用该法测定了人血清样品总蛋白含量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6.
盐胁迫对大豆根系木质部压力和Na+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栽培大豆的水培幼苗为材料,用木质部压力探针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盐胁迫条件下其根木质部压力和伤流液中Na~+含量的变化,以分析大豆抗盐吸水的机制.结果表明:在25~150 mmol/L NaCl的浓度范围内,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加,大豆根木质部负压力的绝对值逐渐增大,但相对负压力和根的径向反射系数则逐渐减小;木质部伤流液中Na~+含量逐渐增加,但Na~+的相对含量则逐渐降低.同时,虽然根系吸水所需的木质部负压力(压力势)及根木质部伤流液的渗透势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加都有所下降,但两者共同作用使木质部水势下降的幅度远远小于根外溶液水势(渗透势)下降的幅度,即随着根外溶液盐浓度的升高,根木质部溶液的总水势逐渐高出根外溶液的水势.上述结果说明,在盐胁迫下大豆可以利用相对小的木质部负压力逆水势梯度吸水,且通过避免对Na~+的过量吸收来适应盐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87.
植物组织培养因子与培养基中pH值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时,灭菌前后培养基中pH值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pH的变化值(△pH)为-0.2~-0.5,下降幅度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而异;培养基中pH值随材料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递减,降幅可达1.5,下降幅度与转接材料种类和多少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88.
海拉尔盆地南部早白垩世地层及其孢粉组合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内蒙古海拉尔盆地南部探井地层中孢粉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自下而上建立了9个孢粉化石组合。根据孢粉化石组合中Gicatricosisporites,Pilosisprites,Impardecispora,Aequitriradites等重要分子的地质时限特性,认为其时代应属早白垩世。这些孢粉化石资料对建立海拉尔盆地地层层序,进而指导盆地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9.
衣艳君  李芳柏  刘家尧 《生态学报》2008,28(11):5437-5444
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研究了Cu^2+、Zn^2+、Cd^2+、Pb^2+四种重金属离子复合污染下尖叶走灯藓Plagiomnium cuspidatum(Hedw.)T.Kop.叶绿素荧光动力学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重金属胁迫导致尖叶走灯藓PSII反应中心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合机构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ABS)、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超过QA的其它电子受体的概率(ETo/TRo)、单位叶面积的反应中心的数量(RC/CSo)降低。重金属胁迫也显著降低尖叶走灯藓植物体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以及Chla/b的值,降低的程度与重金属浓度和胁迫时间有关。尖叶走灯藓可以耐受10μmol/L浓度的复合重金属污染,在10μmol/L浓度范围内,尖叶走灯藓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单位面积有活性反应中心的数目RC/CSO、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超过QA的其它电子受体的概率ETO/TRO以及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ABS等与对照相比均无明显变化,表明在此浓度范围内,重金属不会对尖叶走灯藓的光合器官造成伤害。50μmol/L和100μmol/L浓度的重金属则造成光合系统的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90.
卵形鲳鲹对刺激隐核虫的免疫应答和免疫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的幼虫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进行腹腔注射和体表感染,然后每隔1周用阻动试验(Immobilization assay)检测免疫鱼的抗血清和皮肤培养液对激刺隐核虫幼虫的阻动效价,在第14周,分别用亚致死剂量和致死剂量的刺激隐核虫幼虫对免疫鱼攻毒以检测所产生的免疫保护力。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免疫方法都能让卵形鲳鲹的血清和皮肤生成阻动刺激隐核虫幼虫的特异性抗体,并能使被免疫鱼获得明显的免疫保护,但是体表感染免疫组的血清和皮肤培养液的阻动效价都要比腹腔注射免疫组高,所获得的免疫保护力也更强。同时还发现,免疫鱼血清和皮肤培养液中的抗体存在明显的差异:两者的最初生成时间、达到峰值的时间、变化规律以及阻动效价等都不一致。因此,我们推测鱼类的系统免疫应答和皮肤粘膜免疫应答有可能是相互独立的,或者是不同步的。鱼类的体液免疫应答,特别是粘膜免疫应答对抵御刺激隐核虫的感染起了重要的作用,采用刺激隐核虫虫体疫苗可能成为预防海水鱼类白点病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