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72.
鲥鱼的驯养与生物学研究Ⅲ.1龄鲥鱼的驯养及其生长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池塘条件下 1龄鲥鱼不同方式的驯养试验表明 ,1龄鲥鱼生长较快 ,月均体长增加 1 8.1 9mm ,体重增加 2 4 .0 9g ;生长指标随季节和水温而变化 ,以初夏和秋末平均水温 2 9~ 30℃时生长较快 ;生长与池塘浮游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 .1龄鲥鱼经 8个月套养 ,体重平均达 496.3g ;以施肥和投饲为主的精养试验 ,产量分别达 1 1 70和 1 0 87.5kg·hm- 2 ,个体均重达 2 0 3.3和 2 0 1 .3g .试验表明 ,鲥鱼池塘人工养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3.
人工林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调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数据,分析了不同管理方式对人工林生态系统地力和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林期间种豆科牧草等农作物、营造混交林、针叶纯林间伐后引进阔叶树等生物途径以及改变整地方式、合理施肥等工程措施都有利于地力的恢复和林分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4.
化学发光和发光标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继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分析后建立起来的一种高灵敏、高特异性的免疫分析技术。化学发光标记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关键技术,不仅在小分子、大分子物质的标记分析中用于标记物的制备,而且在基因探针标记、肿瘤标记和诊断以及导向药物研究中广为采用。本简要介绍了化学发光和发光标记技术。  相似文献   
75.
枯草杆菌JSIM—1018糖代谢突变株积累D—核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收集的Bacillus,Brevibacterum,Corynebacterium,Pseudomonas,Arthrobacter等属菌种中进行D-核糖产生菌的筛选,对其中BacillusSM-18菌株用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诱变,选育到莽草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JSIM-1018.发酵产物经物理、化学鉴定为D-核糖.某些有机氮源如酵母粉、玉米浆、牛肉膏、蛋白陈以及某些芳香族氨基酸对突变株积累D-核糖有促进作用。在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液中,摇瓶发酵D-核糖最高可达929/L,3000L发酵罐中试D-核糖最高可达81.759/L,平均在64g/L以上,葡萄糖基本耗尽。  相似文献   
76.
本文描述了中国枝角类溲科低额溲属的两个新种,黑龙江低额溲和北安低额溲及两个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77.
在去年(1951年)三月,特洛申所著“米丘林生物學中的發展辯證法”第二版出版了。該書的初版是在1950年出版的。可是,在1951年的再版時,無論該書的著者,無論出版者,雖然在該書中已經增補和修改了一些地方,却沒有向讀者們作必要的說明。這使人發生一種思想,以為該書著者和出版者在再版時已經明瞭該書有重大修改的必要,但是又打算不這樣做而就出版了。該書的主題,現實而切要,使著者應有全面分析米丘林的最豐富的理論遺產和近年來米丘林  相似文献   
78.
伍氏游仆虫二分裂和接合生殖期间的形态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哈利  史新柏 《动物学报》1989,35(4):353-359
用改进的银浸法和黑色素法研究了伍氏游仆虫在二分裂和接合期间的形态发生。在二分裂期间前仔虫继承亲体的口围带和口侧小膜。新伸缩泡开口起源于两组额腹横棘毛原基中的第5棘毛场。看清了接合期间两次形态发生的细节。在营养期口围带上见到的小膜第三排动体的骤然变换,已被证明起源于接合时第一次形态发生的不完整的口围带后端的保留。讨论了游仆虫与其它腹毛类在形态发生上的同源问题。  相似文献   
79.
蛋白质的NaOH-盐酸胍溶液在60℃恒温水浴中加热后与Zn(II)反应生成稳定的络合物,在pH9.4的NaOH-NH4Cl缓冲介质中于单扫描示波极谱上产生一灵敏的极谱波,Ep在-0.60V左右(vs,SCE),其一阶导数波高Hp与蛋白质浓度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达0.998以上,检测限为0.1μg/mL.利用该波可以测定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结果与经典的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相一致,方法具有简便、灵敏、取样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0.
对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Cotesia flavipes complex (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分布全世界的5个种和外群侧沟茧蜂Microplitis 及荻茧蜂Diolcogaster 的25个性状,以及复合群5个种和外群螟蛉盘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粘虫盘绒茧蜂Cotesia kariyai、粉蝶盘绒茧蜂Cotesia glomerata 的24个性状,分别进行比较研究,并运用支序分析的方法探讨该复合群内5个种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支序分析表明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是一单系群,二化螟盘绒茧蜂C. chilonis 和大螟盘绒茧蜂C. sesamiae 近缘,芦螟盘绒茧蜂C. chiloluteelli 和汉寿盘绒茧蜂C. hanshouensis 近缘,螟黄足盘绒茧蜂C. flavipes相对独立。 以上研究表明无论是以近缘属作外群还是以同属其它种作外群,所得结果基本上都能反映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各种之间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