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4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在对中国东北辽宁本溪中三叠统林家组的化石研究中,发现了木贼目瓣轮叶属一个新种——林家瓣轮叶(Lobatannularia linjiaensis sp. nov.)。该种叶轮小,明显分成两瓣,每瓣叶数约10–12枚。叶线形至倒披针形,叶长差别大,叶联合长度占叶长约1/3–3/4。自1927年Kawasaki建立瓣轮叶属以来,该属已至少发现了33种,其中大部分报道于二叠纪,少数见于三叠纪。瓣轮叶属作为晚古生代华夏植物群孑遗分子之一,当前该属新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瓣轮叶属的分类多样性,而且拓展了对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及之后复苏过程中瓣轮叶属演化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242.
半双工PIT遥测技术的监测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T遥测技术作为鱼道过鱼效果监测的一种重要方法,其设备本身具有高可靠性、高精度、高自动化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在野外过鱼效果监测中,受外界环境干扰下如何维持高精度的监测是保证数据准确性的难点之一。本文以鱼类通过PIT天线的视频数据为基础,验证半双工PIT遥测系统的监测效果,分析过鱼数量和运动方向对半双工PIT遥测系统准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双工PIT遥测系统的监测效果较好,试验鱼通过大小天线(Ⅱ、Ⅰ)的误差时间为(0.40±0.46) s(Mean±SD),最大误差2.53 s;过鱼数量对大小天线的检测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当一尾鱼通过天线时,大小天线的检测效率分别高达97.3%和93.9%;当过鱼数量增加至8尾时,大小天线的检测效率分别降低至7.5%和3.1%;运动方向对天线Ⅰ的检测效率存在显著影响,对天线Ⅱ的检测效率不存在显著影响。提出了一些在实际监测中的可行性措施,以提高PIT遥测系统在鱼道过鱼效果监测中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43.
吴燕如 《动物学研究》1985,6(4):377-379
本文记述采自四川峨嵋山的丽长足条蜂Elaphropoda pulcherrima,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所。  相似文献   
244.
随着淡水珍珠养殖业的发展,研究蚌的精、卵发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也愈加迫切,而亲蚌的选择对繁殖的成败以及珍珠质量和产量的提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观察研究两种蚌斧足内生殖腺中的卵子和外鳃中的钩介幼虫的成熟度和外鳃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人工繁殖选择恰当的受精时间,亲蚌成熟度的掌握等,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资料。材料和方法在蚌的繁殖季节,以我国淡水人工育珠常用的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和褶纹冠蚌(Cristariaplicata)为实验材料。从100个蚌中,按外鳃膨大的不同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雌蚌共40个,其中褶纹冠…  相似文献   
245.
本文首次选用酵母α-因子启动子前导肽系统有效地表达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基因。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3′端不翻译区的长度对表达有影响。  相似文献   
246.
本文记述采自横断山区四川境内条蜂科的两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宽跗泽条蜂,新种Heliophila latitarsalis sp.nov.(图1—9)  相似文献   
247.
目的:探讨人类胚胎三叉神经运动核的位置及细胞分布特征。方法:选用非疾病死亡的引产胚胎标本4例,胎龄20-26周(根据胎儿B超检测和孕妇末次月经日期来计算并获得胎龄),在获取标本1-4小时内,对标本进行灌流固定。其中,2例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开颅取出脑干,石蜡包埋、冰冻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照相,其余2例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开颅、分离三叉神经根,注入DiI结晶体、在37℃恒温箱内保存3个月,取出脑干、明胶包埋、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结果:(1)胚胎三叉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三叉神经根连脑水平;(2)三叉神经运动核为多级细胞、胞体较大、位于三叉神经根入脑桥的一束纤维的腹内侧;(3)三叉神经运动核呈椭圆形,神经核细胞呈大小不等,体积较大,胞体呈多角形。结论:人类胚胎三叉神经运动核为大型的多级细胞成群所形成的核团,位于脑桥三叉神经根连脑水平。  相似文献   
248.
研究以具有下行洄游需求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幼鱼为实验对象, 分别在2种不同流态加速流(Ⅰ: 22—55 cm/s, Ⅱ: 25—60 cm/s)中进行下行实验, 对实验鱼在2种加速流中的游泳行为(下行率、下行方式及各区域游泳时间)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游泳停留时间百分比Ft衡量其偏好水流速度。结果显示: 加速流下鲢、鳙均表现出了直接下行与非直接下行两种行为。其中加速流Ⅰ中鲢、鳙直接下行率分别为35.71%、30.00%, Ⅱ中分别为45.83%、59.09%。非直接下行的鲢在2种加速流中小于30 cm/s流速区域的停留时间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 即鲢在实验条件下的偏好水流速度范围为小于30 cm/s; 非直接下行的鳙在加速流Ⅰ中小于30 cm/s及50—55 cm/s流速区域的停留时间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 Ⅱ中小于30 cm/s流速区域的停留时间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 即鳙本实验条件下偏好水流速度范围为小于30 cm/s。将2种加速流流速相同区域合并分析发现鲢、鳙在小于30 cm/s和50—55 cm/s流速区域的停留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中间及高流速区域无明显性差异(P>0.1)。研究表明: 加速流对鲢、鳙下行游泳行为产生了影响且2种鱼在下行通过方式和偏好流速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249.
以高寒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7个主要植物种为研究对象,利用15 N同位素标记技术,通过分析不同器官对氮素的吸收及分配特征,揭示主要植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适应性、竞争力和地位。结果显示:(1)矮嵩草的叶和茎、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的叶,以及双柱头藨草(Scirpus distigmaticus)和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的叶、茎、根均偏好累积硝态氮,早熟禾(Poa annua)的穗和叶以及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和短穗兔耳草(Lagotis brachystachya)的根均偏好积累铵态氮。(2)矮嵩草对吸收的甘氨酸和硝态氮主要分配于叶中,铵态氮分配于茎中;双柱头藨草对吸收的甘氨酸和硝态氮主要分配于茎中,铵态氮分配于叶中;垂穗披碱草和早熟禾对吸收的硝态氮和铵态氮主要分配于叶中;垂穗披碱草对吸收的甘氨酸主要分配于根中,而早熟禾将较多的甘氨酸分配到穗中;甘肃马先蒿对吸收的硝态氮主要分配于叶中,铵态氮分配于根中;鹅绒委陵菜对吸收的甘氨酸、硝态氮和铵态氮主要分配于叶中;短穗兔耳草对吸收的甘氨酸主要分配于叶中,硝态氮和铵态氮主要分配于根中。(3)在牧草生长盛期,矮嵩草草甸土壤的有机氮和无机氮主要贡献于甘肃马先蒿的花、早熟禾的穗、垂穗披碱草的根和鹅绒委陵菜的茎叶。研究表明,高寒矮嵩草草甸主要植物不同器官对氮素的吸收及分配呈现多元化特征,因不同植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适应习性而异。  相似文献   
250.
木蜂作为蜜蜂科的重要类群,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显花植物常见的传粉者.木蜂具有访花的季节时间长、访花植物种类多、能耐高温或低光照、能嗡声传粉等特点.这些访花特点是木蜂作为热带植物、尤其是温室作物、夜间开花植物和部分茄属植物的重要传粉者.近年来国外已经证明木蜂能有效为蓝莓、西番莲、荷包豆、温室西红柿和温室甜瓜授粉,但我国有关木蜂为多数农作物传粉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的证据较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木蜂的访花行为和传粉作用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保护、管理和利用木蜂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