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3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2001-2014年博斯腾湖流域植被物候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博斯腾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的MCD12Q2和LST产品、GHCN_CAMS气温观测/再分析资料与气象数据,采取趋势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法探求了博斯腾湖流域2001-2014年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对作用,对博斯腾湖流域植被物候分区不同的驱动区域。结果表明:①在研究期内,整个研究区植被物候始期在第76-168天,末期在第172-295天;物候始期自南向北逐渐推迟、而末期逐渐提前,物候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该区海拔高度的分布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②2001-2014年植被始期和末期有明显提前趋势(提前3-6d),主要分布在流域的盆地和平原绿洲区,表示研究区植被物候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③植被物候始期与末期变化受气候因子驱动影响的区域占比分别为57.10%和51.30%,主要分布在黄水沟流域,清水河流域,孔雀河流域,大尤路都斯盆地和小尤路都斯盆地周围地区;而非气候因子占42.90%和48.70%,主要位于博斯腾湖周围绿洲和库尔勒绿洲等地势较低的区域。④由植被生长季物候与降水、气温的偏相关性关系和复相关性关系可以得出,多年物候始期和末期与气温有关;而且随海拔升高,气温的敏感幅度越高。博斯腾湖流域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不仅是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还主要受人类活动和海拔高度差异等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2.
前期的相关研究发现mRNA二级结构中存在对蛋白质折叠速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而mRNA二级结构中普遍存在着各种复杂的环结构,这些环结构是否对蛋白质折叠速率也有重要的影响呢?不同的环结构对蛋白质折叠速率的影响是否相同呢?基于此想法,建立了一个包含mRNA内部环、发夹环、膨胀环和多分支环等环结构信息和相应蛋白质折叠速率的数据库.对于数据库中的每一个蛋白质,计算了mRNA二级结构中各种环结构碱基含量、配对碱基含量及单链碱基含量等参量,分析了各参量与相应蛋白质折叠速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各种环结构碱基含量与蛋白质折叠速率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说明mRNA环结构对蛋白质折叠速率有重要的影响.进一步,把蛋白质按照不同折叠类型或不同二级结构类型分组后,对每一组蛋白质重复上述的分析工作.结果表明,对不同类蛋白质,mRNA的各种环结构对其相应蛋白质折叠速率的影响存在着显著差异.上述研究将为进一步开展有关mRNA和蛋白质折叠速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3.
基于多重水力学因子的竖缝式鱼道中鱼类上溯轨迹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鱼类在竖缝式鱼道上溯过程中对各种水力学因子的适应性特征,对其上溯轨迹的模拟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竖缝式鱼道中的流场、湍流动能场及湍动耗散率场进行计算,并根据鱼类对各种水力学因子的偏爱程度赋以相应的权重,从而模拟分析以上3种水力学因子综合影响下,鱼类个体在竖缝式鱼道中的上溯轨迹,并采用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校准。结果表明:鱼道中湍流动能场的分布结构是影响鱼类轨迹最为重要的水力学因子,鱼类上溯轨迹总是出现在某一湍流动能阙值附近;鱼类的趋流特性虽然影响较小,但不可忽略,它在鱼类洄游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是鱼类能够不断上溯的关键因子;湍动耗散率对鱼类上溯的影响非常有限,可以考虑将其忽略。  相似文献   
154.
国外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表型性状与品质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利用形态指标、农艺性状指标和品质性状指标探讨引进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紫花苜蓿品种改良和亲本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地理来源的75份紫花苜蓿种质资源的21项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其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紫花苜蓿种质的各个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农艺性状变异最大,其次是形态性状和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2.7748%,其中茎秆干重、单株干重、单株鲜重、叶干重4个性状是构成紫花苜蓿种质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以21个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所研究的75份种质材料分为5类,其中第Ⅱ类群的3号材料和第Ⅰ类群的25、31号材料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可以作为苜蓿新品种选育和改良的优异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55.
目的了解HIV患者新生隐球菌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点,为HIV患者新生隐球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首次分离自HIV患者的新生隐球菌34株,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VITEK MS质谱仪进行菌种鉴定,ATB Fungus3测定新生隐球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值;利用PCR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确定变种和交配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菌株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 34株新生隐球菌绝大部分分离自中年男性,且主要来自脑脊液(73.5%)标本;初次脑脊液压力平均为(27.26±11.52)mmH2O,CD4细胞计数中位数28cells/μL(3~163cells/μL),脑脊液白细胞中位计数32(2~110)×106/L,蛋白质定量中位数为362 mg/L(160~2 730 mg/L),葡萄糖含量中位数为2.28mmol/L(1.50~5.98mmol/L);所有菌株对5种抗真菌药均敏感,且所有菌株均为Aα、VNⅠ型;MLST分析共检出3种ST型,ST5(n=32)、ST32(n=1)和ST186(n=1)。结论近两年本地区HIV合并新生隐球菌感染主要以中年男性多见,常规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性不强,ST5是其感染的主要克隆系。  相似文献   
156.
新疆天山南坡中段种子植物区系垂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的研究可以有效揭示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本文通过野外调查、查阅标本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天山南坡中段种子植物区系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区域尺度上,科属种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最高值出现在中低海拔1900~2000 m处;不同生活型植物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格局有所不同,其中,乔木、一年生草本、藤本及寄生植物表现出随海拔升高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的趋势,灌木、多年生草本及二年生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则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从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来看,世界分布所占的比重沿海拔梯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温带地理成分所占的比重沿海拔梯度升高呈缓慢上升趋势;古地中海地理成分所占的比重沿海拔梯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然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热带地理成分所占的比重沿海拔升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东亚地理成分所占的比重沿海拔梯度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然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对该分布格局与当地干旱的气候条件及海拔梯度上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变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7.
赤霉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纯化及部分理化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加热、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及DEAE-Sephadex A-50柱层析的方法,提纯了赤霉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纯酶比活力为2640U/mg蛋白,最大紫外吸收峰为276nm,为Mn-SOD,由二个亚基组成,亚基分子量为14.5kD。此外还报道了该酶的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158.
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大型细胞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本文报导了用双酶直接酶解法从烟草叶肉细胞中分离原生质体和完整液泡。在最适保存条件下,原生质体和液泡分别在36和12小时后,尚有一半保持活力。液泡内含有大量游离氨基酸,液泡膜ATPase的最适pH为7.0,受Cl-激活,受NO3-抑制。  相似文献   
159.
采用遗传工程技术获得了含有恶性疟原虫子孢子CS抗原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pMC055-CS的工程菌株,能高效分泌CS抗原的融合蛋白至胞外,可达25mg/L.具有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和子孢子CS的抗原性.将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C57纯系小鼠,免疫后抗CT-B抗体滴度可达1:3200~6400,抗CS抗体滴度可达1:320~640.免疫小鼠采用约氏疟子孢子腹腔攻击,保护率达34~45%.  相似文献   
160.
拐芹根化学成分研究I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伞型科当归属植物拐芹的根及根茎中又分得4个结晶性化合物。经物理常数测定、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欧前胡素I,异氧化前胡内酯Ⅱ,Pabulenol Ⅱ,Phellopterin 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