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3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21.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一种异源二聚体转录因子,由结构表达型β亚基和氧调节型α亚基组成。在低氧环境下,HIF-1调控一系列促进细胞成活的基因,这些基因涉及血管生成、铁代谢、葡萄糖代谢和细胞增殖与存活。α亚基主要受到诸如乙酰化、羟基化、磷酸化和相扑化等转录后修饰,这些修饰可以稳定或激活HIF-1的活性。除氧环境外,胞内氧化还原稳态、铁代谢、线粒体代谢物和生长因子还可通过影响转录后修饰进而调节HIF-1的活性。此外,近来的研究表明HIF-1在病原学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在中风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这样的脑紊乱疾病中提供潜在神经保护作用。本文总结了HIF-1研究的最新进展,谨以此文献给忻文娟教授80周年诞辰。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大鼠蓝斑神经元β-catenin(β-连环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国际认定的SPS方法刺激建立大鼠PTSD模型,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 大鼠100 只,随机分为连续单一刺激( 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 模型1 d、4 d、7 d、14 d 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TSD 大鼠蓝斑神经元β-catenin的表达变化;透射电镜观察PTSD大鼠蓝斑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经SPS 刺激后大鼠蓝斑神经元细胞内β-catenin于1d开始逐渐减少,14d表达最少;蓝斑神经元出现细胞凋亡改变.结论 蓝斑神经元细胞凋亡可能是导致PTSD 患者蓝斑功能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3.
报道1例由小孢根霉变种导致的皮肤毛霉病.患者女,30岁.因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继发口腔颌面部小孢根霉变种感染,表现为发热、右侧颊黏膜水肿,皮损中央溃疡、焦痂,周边组织炎性水肿,以面颊部、颌下区为中心明显肿胀,逐渐累及右侧颈部及右下颌,进行性加重.坏死组织涂片镜检显示有粗大、无分隔直角菌丝,真菌学检查鉴定为小孢根霉,分子测序证实为小孢根霉变种.给予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静脉滴注和手术清创,坏死组织连续3次真菌培养均未培养出小孢根霉变种,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治疗2周后颔面部肿胀明显减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4周后额部及右眼睑肿胀已完全消退,伤口结痂愈合.随访2 a,右侧颌下可见长约2 cm手术疤痕,未见皮肤毛霉病复发.  相似文献   
124.
目的:评价微型腹腔镜下缝扎鞘状突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应用微型腹腔镜缝扎鞘状突治疗的小儿鞘膜积液10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单侧( 14.3± 3.7)min,双侧(22.1± 4.2)min.术后发生阴囊肿胀16例,皮下气肿3例,脐上缘切口大网膜突出2例,线结反应2例,均经及时处理后痊愈.无复发、肠粘连、腹腔内脏器损伤、切口感染、医源性隐睾及睾丸萎缩等并发症.结论:微型腹腔镜下鞘状突缝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适用于各型鞘膜积液,具有手术时间短、效果好、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并可发现并处理对侧隐性鞘状突未闭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5.
牧草之王——紫花苜蓿的特性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是一种国内外广泛种植的优质豆科牧草,本文介绍了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征.饲用价值、食用价值及在水土保持和植物生物反应器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讨纽蛋白(vinculin)在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辅肌动蛋白(α-actinin)的关系.方法将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分化及鉴定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定向分化过程中,纽蛋白的时空表达进行研究,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及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术对神经元定向分化过程中,纽蛋白与辅肌动蛋白关系进行探讨,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时段分化的神经元中vinculin平均积分光密度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在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过程中,vinculin由核周淡染分布逐渐至在胞体与突起中密集均匀分布,随着突起伸展而不断地延伸.图像分析结果表示,随神经元的分化成熟,vinculin的表达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免疫荧光双标vinculin/α-actinin在分化早期胞体和突起内均有分布,可见核周和突起两者融合两蛋白共存.近成熟期,随突起生长,两蛋白渐伸入突起,直至末端共存.结论本研究揭示大脑皮质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vinculin表达变化与神经元发育成熟呈正相关,并且vinculin与α-actinin共存.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Tau蛋白在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方法(SABC法)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Tau蛋白在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不同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过程中,Tau蛋白由核周淡染分布渐至在胞体与突起中密集均匀分布,随着突起伸展而不断地延伸,并且Tau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增加.结论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Tau蛋白的时空表达与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神经元形态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α辅肌蛋白在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方法(SABC法)、免疫电镜技术观察α辅肌蛋白在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过程中不同时段的表达变化.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时段分化的神经元中α辅肌蛋白平均积分光密度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在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神经元过程中,α辅肌蛋白由核周淡染分布逐渐至在胞体与突起中密集均匀分布,随着突起伸展而不断地延伸.免疫电镜可见α辅肌蛋白呈高电子密度球形颗粒.图像分析结果表示,随神经元的分化成熟,α辅肌蛋白的表达量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大脑皮质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α辅肌蛋白表达变化与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神经元形态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29.
用本室建立的人尿道高分化鳞状上皮癌细胞株(Hus-98)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杂交技术及ELISA方法进行筛选,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鉴定,获得10株能稳定分泌、选择性强、效价高的杂交瘤细胞株;同时从乳腺癌组织中提出肿瘤相关抗原行免疫印记实验(Western-blot)。结果6株经4次克隆能稳定分泌抗体Ig,免疫组化显示这些抗体是针对来源于上皮的鳞癌、腺癌细胞膜和细胞浆的,而癌旁正常组织及胎儿组织呈阴性反应;通过western-blot结果显示肿瘤相关抗原分子量为46.414kb。  相似文献   
130.
基于表达序列标签的微卫星标记(EST-SSRs)研究进展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作为一种新型分子标记,EST-SSR来自表达基因,因而除具备传统基因组来源的SSR标记所有优势外,可能与基因功能表达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从而强化了SSR标记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EST-SSR用于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比较基因组学及重要基因筛选和发掘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