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9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64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2 毫秒
51.
摘要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HC)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图像特征及其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胸苷激酶1(TK1)、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PHC患者76例纳入研究,记作观察组。另取同期我院收治的70例良性肝病患者记作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均进行MRI扫描,比较两组MRI图像特征。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AFP、TK1、DKK1水平的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及上述各项血清学指标诊断PHC的效能。结果:PHC患者T1WI主要表现为均匀低或稍低信号,T2WI主要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DWI均表现为均匀高信号。观察组血清AFP、TK1、DKK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MRI检查联合血清AFP、TK1、DKK1诊断PHC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上述各项检查方式单独诊断。结论:PHC患者MRI图像特征如下:T1WI主要表现为均匀低或稍低信号,T2WI主要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DWI均表现为均匀高信号。此外,MRI检查联合血清AFP、TK1、DKK1诊断PHC的效能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阔叶百里香(Thymus pulegioides)鲜、干茎叶精油含油率、化学组成及其相对含量的差异,并比较精油对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和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的抑制效果。鲜、干茎叶含精油率分别为0.53%、0.37%,分别鉴定出35、40种化合物,其主要化学成分相同,均含有百里香酚(鲜样31.30%,干样26.82%)、麝香草酚甲醚、右旋龙脑和邻伞花烃等,只是相对含量略有差异;在抑菌实验中,百里香精油对链格孢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其次是意大利青霉和粉红单端孢。鲜、干阔叶百里香精油的组分较为接近,相对含量略有差异;阔叶百里香精油对3种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且鲜样精油的抑菌效果好于干样精油。  相似文献   
53.
小麦族(Triticeae)是禾本科、早熟禾亚科中一个有重要经济价值、以多年生植物占优势的族,族内绝大多数种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畜牧业上的优良牧草,饲用价值极高,有些种类具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是农牧业上良种繁育、牧草利用的重要基因资源。但该族同时又是分类学上的一个疑难族,各学者对族内系统分类意见不一、争议颇大,尤其在族的界限、族下类群划分以及类群演化关系上问题较多,至今尚未解决。查阅了国内外分类学文献,探讨其分类差异以及存在问题,为充分开发利用中国丰富的小麦族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莱菔子素是由萝卜中萝卜甙水解形成的一种异硫氰酸酯类物质,在植物抗性和人类抗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利用优化的HPLC检测方法测定了93份萝卜种质肉质根的莱菔子素含量,分析了不同来源地和不同类型萝卜种质莱菔子素含量分布。试验发现不同萝卜种质莱菔子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含量分布范围为34.445~1446.9 mg/kg﹒DW,最高含量约是最低含量的42倍;红皮白肉和绿皮白肉类型的萝卜种质莱菔子素平均含量较高,华东地区的萝卜种质莱菔子素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来源地的萝卜种质。试验初步获得莱菔子素含量较高的萝卜种质2份,为进一步试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55.
从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sp.WZ008的发酵上清液中纯化得到一个高活力碱性果胶裂解酶,经SDS-PAGE电泳估算其亚基相对分子质量为4.5×104。通过对该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酶能催化裂解果胶酸、低酯果胶和高酯果胶;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范围为55~60℃,最适pH为9.6,在最适条件下以低酯果胶为底物酶的比酶活达3 021.6 U/mg;Ca2+能增强该酶的活力,而Mn2+,Ba2+和EDTA强烈抑制该酶活力;当没有Ca2+存在时,高度酯化的果胶是该酶的最适底物,在4 mmol/L Ca2+存在时,该酶以果胶酸为底物比酶活最高(25 467 U/mg)。该酶N端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与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amylolyticus strain 27c64果胶裂解酶高度同源。  相似文献   
56.
考察5种萃取体系(A:正己烷,B:正己烷/乙醇,C:正己烷/异丙醇,D:氯仿/甲醇,E:氯仿/乙醇)对小球藻(Chlorella phyrenoidosa)油脂的提取效果及藻渣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萃取体系下,油脂得率为D(12.27%)、E(8.87%)、C(7.71%)、B(6.80%)、A(3.91%),藻渣蛋白含量为A(52.60%)、E(46.23%)、B(40.19%)、C(39.52%)、D(32.52%),藻渣碳水化合物含量为A(23.28%)、E(16.15%)、B(13.24%)、D(13.50%)、C(9.06%);藻渣色素含量为A(1.75%)、E(1.29%)、B(1.14%)、C(0.96%)、D(0.58%);藻渣灰分含量为D(3.63%)、E(2.94%)、C(2.23%)、B(2.25%)、A(1.48%)。综合考虑微藻生物柴油的生产及藻渣的可利用性,V(氯仿)/V(乙醇)=1是一种油脂萃取效果较好,藻渣营养成分损失较小的小球藻油脂萃取体系。  相似文献   
57.
紫金山铜矿酸性矿山废水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为避免环境污染,酸性矿山废水需经处理后才能排放,处理后的废水理化性质会发生显著变化,将影响整个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目的】分析处理前后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变化及其与理化参数的关系,为矿山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指标,并为矿山污染场地的修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集福建紫金山铜矿的酸性矿山废水并测定其理化性质。采用基于原核微生物16S rRNA基因V4区和真菌18S rRNA基因ITS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水样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经中和处理后的回水与矿坑水和生物浸出液相比,pH升高,重金属离子含量显著降低。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高于真菌,回水的物种多样性高于矿坑水和浸出液。回水中变形菌门的丰度最高,矿坑水和浸出液中分别以广古菌门和硝化螺菌门的丰度最高。回水中噬氢菌属为优势类群,矿坑水和浸出液中的优势菌是钩端螺旋菌属,铁质菌属等古菌也有一定的比例。pH、Al、Mn、Zn与回水中相对丰度较高的菌属显著相关,而矿坑水和浸出液中的高丰度类群与环境因子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研究表明酸性废水的中和沉淀处理对微生物群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微生物群落变化可以作为矿山酸性废水污染处理效果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8.
包括过氧化氢(Hzoz)在内的活性氧通过引起细胞内钙的变化而造成细胞损伤。然而,不同浓度的H202可以导致细胞内不同的钙变化,并激活不同的信号通路。细胞内钙振荡是其中的一种钙信号变化形式,钙振荡可以调控转录因子NF—KB的活性。该研究探讨可以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内钙振苏发生的H2o2浓度。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采取钙离子荧光探针Fura_2标记细胞。并使用离子成像系统,观测不同浓度的H:0:(0~1000μmol/L)作用下细胞内钙浓度的变化。结果发现,低于50μmol/L的H202仅仅引起“钙火花”;50~500μmol/L的H202导致细胞内钙振荡的发生;而1000μmol/L的H202引起细胞内持续的高钙;同时也证实150μmol/L的H202诱发明显的钙振荡,而钙振荡随后引起了NF—KB活性的升高。该研究提示,适当浓度的H:0:可以诱发支气管上皮细胞内钙振荡的发生,推测可能是活性氧导致慢性气道炎症损伤的一个机制。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基质(matrix,M)蛋白和禽细胞核磷蛋白B23.1在HEK-293T细胞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分别参照GenBank中NDV JS/5/05/Go株全基因序列(JN631747)和禽细胞核磷蛋白B23.1基因序列(NM205267),设计、合成扩增M基因和B23.1基因的引物,利用RT-PCR扩增出M基因和DF1细胞的B23.1基因,分别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EGFP-M、pCMV-HA-M和pDsRed-B23.1;将pEGFP-M和pDsRed-B23.1共转染HEK-293T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M蛋白与B23.1蛋白的共定位;利用免疫共沉淀(Co-IP)技术进一步验证两种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在转染的HEK-293T细胞中正确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M蛋白与B23.1蛋白在核仁具有共定位特征;Co-IP进一步证实两者能发生相互作用。【结论】NDV M蛋白与禽细胞核磷蛋白B23.1存在相互作用,M蛋白可能通过与B23.1蛋白的相互作用进入核仁。  相似文献   
60.
增强酿酒酵母对单萜的耐受性对于利用其生产单萜和利用含有单萜的生物质均具有重要意义.深入了解酿酒酵母应对单萜胁迫机理有助于构建一株较高单萜耐受性的酵母菌株,该菌株将有助于更高效率的单萜生产效率.研究表明,单萜会破坏酿酒酵母体内的氧化还原平衡,造成活性氧积累并进而导致菌体死亡.为了应对单萜诱发氧胁迫造成的损伤,酿酒酵母需要系统提升其抗氧化能力.本文归纳了酿酒酵母耐受多种典型单萜化合物胁迫机制的研究进展,并从酿酒酵母自身抗氧化机制方面,介绍了酿酒酵母应对氧胁迫的策略,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