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Fluo-3AM为游离Ca2+荧光探针,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对烟草悬浮细胞在热激诱导的凋亡过程中Ca2+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正常细胞中,Ca2+集中分布在细胞壁和细胞核中,细胞质中分布较少;在凋亡早期细胞中,细胞质中Ca2+的浓度增加;在凋亡晚期的细胞中,细胞核中的Ca2+浓度增加较为明显。结果提示,在凋亡过程中,Ca2+的定位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72.
皮下盘菌属种内及种间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子标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皮下盘菌属(Hypoderma)4种23个菌株进行了ISSR分析。结果表明,被试材料ISSR标记多态性好,8个引物共扩增出131个条带,其中126条(占9618%)具有多态性。经欧氏最短距离中的类平均法聚类,得到各菌株之间的ISSR标记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变异范围为0.30—0.82,23个菌株可聚为6类。通过ISSR分析结果与表型性状的比较和分析,明确了悬钩子皮下盘菌种内遗传差异体现在子囊果大小、形状及埋生深度、唇特征、侧丝顶端形状、子囊和子囊孢子形状及大小,以及寄主、着生部位和分布区域方面;皮下盘菌属的种间差异主要表现在子囊果、唇、侧丝、子囊及分生孢子器等部分形态学特征、寄主及着生部位方面。  相似文献   
73.
报道斑痣盘菌科的2个分类单元,其中生于八角Illiciumverum上的八角生散斑壳Lophodermiumilliciicolasp.nov.是新种,寄生于柳属植物Salixspp.上的脐突斑痣盘菌Rhytismaumbonatum为中国新记录种。对此二种进行了汉文描述、图解和讨论,新种附有拉丁文特征简介。供研究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74.
报道散斑壳属的2个新种:寄生于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针叶的灰散斑壳Lophodermium griseum和生于油茶Camellia oleifera 叶片上的江南散斑壳L. jiangnanense。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75.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或镇位于东经105°3′-105°50′,北纬25°20′-25°40′,地处云贵高原东缘,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上,交通不便,解放前属地质工作的空白地区。1970-1972年广西区测队第五分队对本区进行了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为本区的区域地质工作奠定了基础(插图1)。本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于右江褶皱带红水河  相似文献   
76.
稻螟赤眼蜂是我国水稻二化螟的优势卵寄生蜂,本文在室内条件下,初步研究了稻螟赤眼蜂分别与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在水稻二化螟卵上的种间竞争作用。结果表明,同时接入稻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时,寄生水稻二化螟卵(40.2粒)及子代雌蜂总数(32.0头)最多,且松毛虫赤眼蜂平均寄生二化螟卵的数量(26.5粒)明显高于单独接蜂的平均寄生的数量,后代雌蜂比率(76.3%)明显低于单独接蜂时的雌蜂比率,发育历期(10.7 d)明显长于接入同种时的发育历期。而稻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共存时,螟黄赤眼蜂平均寄生二化螟卵的数量(10.3粒)、后代雌蜂比率(75.3%)以及发育历期(8.0 d)与单独接蜂时相似;同样,当稻螟赤眼蜂与松毛虫赤眼蜂混合接蜂时,稻螟赤眼蜂平均寄生二化螟卵的数量(14.4粒)、后代雌蜂比率(79.0%)以及发育历期(8.6 d)与单独接蜂时相似,但是,当稻螟赤眼蜂与螟黄赤眼蜂混合接蜂时,其后代雌蜂比率(76.7%)明显低于单独接蜂处理,而发育历期(8.8 d)明显长于单独接蜂处理。总的来看,在二化螟卵上,同时接入二种赤眼蜂时,蜂种间存在一定的竞争作用,其中混合接入稻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时,对水稻二化螟的控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7.
中国北部地区一些针叶树生斑痣盘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英任  梁师文 《真菌学报》1995,14(3):179-183
本文报道我国北部地区针叶树生斑痣盘菌目真菌6属13种。其中哈尔滨散斑壳是新种,用斑壳和雪松散斑壳为中国新记录种,其余诸种国内曾有过记录。对新种作了拉丁文、汉文述及图解,对新记录种进行了简要记述,并记载了已知种的寄主新记录和地理新分布。  相似文献   
78.
杉木上舟皮盘菌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英任  侯成林 《真菌学报》1995,14(3):175-178
本文报道了在安徽省岳西县发现的 皮盘菌属一新种,即毁坏舟皮盘菌。该种以子整 具长柄,侧丝顶端显著膨大以及产生分生孢子果和线纹等特征,区别于近种P.handelii Y.R.Lin et Hou?在发生地,此菌引起严重的杉木梢枯病。  相似文献   
79.
近年作者对我国南部地区松树上的散斑壳属(Lophodermium Chev.)真菌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本文报道8个种,其中椭圆散斑壳(L.ellipticum Y.R.Lin)是新种,喜马拉雅散斑壳(L.himalayense P.F.Cannon & Minter)和库曼散斑壳(L.kumaunicum Minter &M.P.Sharma)为我国新记录种,南方散斑壳(L.australe Dearn.)等5种为国内已记载种。对新种作了拉丁文、汉文描述和图解,对新记录种进行了简要记述。另外,记载了已知种的寄主新记录和地理新分布。  相似文献   
80.
一.引言食虫植物又有人广义地称为肉食性植物。它们是植物界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植物,因为它们都具有特殊的器官或结构来捕捉昆虫或小动物,做为它们生活上必需的全部或一部分养料。在我国境内的食虫植物最常见的要算是南部各省,次为长江流域各省,北方各省虽然出有少数种类分布,但已不够普遍了。食虫植物的经济用途除了在我国民间有用以供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