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生长光强和冬季低温对三种亚热带木本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种植于100%、40%和16%自然光下的荷木、黧蒴和黄果厚壳桂幼苗叶片,在冬季低温期中细胞电解质未发生明显泄漏.强光下的黄果厚壳桂的叶绿素荧光Fv/Fm只有0.34.离休叶园片经5℃弱光处理,Fv/Fm下降.黄果厚壳桂在三种光下叶片的chla/b、可溶性糖/蛋白质和Fv/Fm皆比荷木和黧蒴低.显示其对高光和低温较为敏感.40%光比其他两种光强较有利于三种植物中有机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63.
光周期诱导光敏感核不育水稻花药蛋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向电脉技术对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农垦58s)的可育与不育花药蛋白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花粉发育的不同阶段中,不育花药具有四个特异蛋白pI6.2/bMW70KD,pI6.2/MW68KD,pI6.2/MW38KD和pI7.4/MW37KD.对游离组蛋白的分析表明.长日照诱导的不育花药中游离组蛋白的相对百分率均明显低于短日照下的可育花药.据此推测长日照诱导不百花药蛋白质组成和代谢变化.不育花药中游离组蛋白含量低,可能受DNA合成数量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稳定性碳同位素在植物生理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稳定性碳同位素~(13)C/~(12)C比率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及有关的物质代谢、水分关系和生态系统中种间关系、进化及对环境的响应等的有效指标。δ~(13)C值与细胞间CO_2浓度及水分利用效率之间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光合作用过程中对碳同位素的辨别力主要是不同的CO_2扩散阻抗和羧化反应速率引起的结果。  相似文献   
65.
鼎湖山南亚热带地区植物的叶片矿质元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64种植物叶片中19种矿质元素的含量,讨论了不同生活型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研究表明:64种植物叶片的19种矿质元素的频数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不同植被型及生活型,子叶数及光合途径对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和组成有显著的影响。密林植物含较多P和Mg,有较高的微量元素/大量元属比;疏林植物含较多Al和Mn;木本型植物缺Mo;草本型植物积集较多的K、Ca、Si、Mg、P和Ti。草本中的双子叶植物平均矿质元素总量高于单子叶,尤以Ca与B较为明显。单子叶中的C_4植物叶片含较多的Na。  相似文献   
66.
测定了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几种树木年轮的13C/12C比率(δ13C)。云南银柴的1962-1983年年轮δ13C平均为-28.53±0.84(n=5),华润楠的1951-1984年年轮的δ13C为-28.46±0.53(n=6)。黄果厚壳桂的1951-1984年年轮的δ13C为-29.19±0.80(n=6),木荷的1975-1984年年轮δ13C为-28.42±0.41(n=4),δ13C数值偏离平均值逐年增大。计算空气CO2浓度每年递增1.21μ1/L。  相似文献   
67.
采后荔枝果实的类脂褐素和有机自由基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两个荔枝品种(糯米糍和淮枝)果实的类脂褐素水平随贮放时间延长而增高。低温抑制类脂褐素的形成。品种间果皮的自由基水平呈不同类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68.
新的C4及CAM光合途径植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稳定性碳同位素比(δ~(13)C)鉴别禾本科、莎草科、苋科和萝摩科共46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途径,发现了36种新的C_4植物(δ~(13)C-10.43到-13.66‰)和1种CAM植物(δ~(13)C-15.24‰)。根据Hattersley区分C_4植物三种亚类型的不同δ~(13)C值,提出在36种C_4中有8种具δ_(13)C值-10.4到-10.9‰者是NADP-ME型,6种具δ~(13)C值-13‰左右的是NAD-ME型,其余种类可能是NADP-ME或PCK型。  相似文献   
69.
叶龄对苋菜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是生长期短的C_4双子叶蔬菜,叶片较易进行细胞器的分离,可作为研究C_4光合作用特性的一种好材料。我们前已报道,苋菜属于C_4双子叶的NADME亚类的范围。本文报道苋菜的光合速率,气孔传导性,细胞间CO_2浓度以及PEP羧化酶、乙醇酸氧化酶活性与叶片年龄的关系并确证其C_4途径亚类。  相似文献   
70.
采后荔枝果实中氧化和过氧化作用的变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后的荔枝(Litchi chinensts)果实的果皮和果汁中的抗坏血酸及果汁的谷胱甘肽含量逐渐下降,果皮的谷胱甘肽甘肽含量先增多(采后3天)接着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采后时间加长而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高,采收7天后果皮中丙二醛含量增加2倍,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6-7倍,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只为原来的44%,内源清除活性氧能力的减弱与膜脂过氧化产物的积累表明,荔枝果实的衰老与活性氧的伤害有关,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可作为果实衰老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