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7 毫秒
31.
以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亚热带自然林乔木荷树、黧蒴和林下灌木九节、罗伞幼苗的光合电子传递及激发能利用的分配对生长光强的适应特性。4种植物生长于100%、36%和16%的自然光下8个月,叶片的光化学速率和热能耗散速率随光强增大而提高,热能耗散占总的光能吸收的比例也因光强不同而改变,16%光下的相对热耗散率约为40%~45%,100%自然光下增大至50%~75%。叶片总的非环式电子流速率及其分配到光呼吸的比例在100%光强下最高。乔木和灌木的电子传递和光能分配特性在16%光下相似,在100%光下差别较明显。除灌木种有较高的热耗散比例之外,其余的参数皆比乔木的低。结果表明乔木与灌木皆可通过提高激发能热耗散比例和提高光合电子传递向光呼吸的比例来适应于高光强条件。  相似文献   
32.
植物黄体素(Lutein)与环氧化黄体素-黄体素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黄体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其在光合膜中的定位、生理功能及调控因子,提高黄体素水平的基因工程研究与生产应用概况以及近年来对新发现的环氧化黄体素-黄体素循环在植物中的分布,运行动态与功能的初步研究进展,并提出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通过停止浇水产生水分胁迫使兼性CAM植物长叶景天(Sedum spectabile Boreau)叶片光合途径由C3型转为CAM型.干旱15 d时观察到典型的CAM生理特征,且叶片的δ13C值与含水量成线性相关.水分胁迫改变了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能力,ΦPSⅡ和qP降低50%和34%,NPQ提高约180%,SOD活性和清除DPPH@ 自由基能力也明显下降, 但膜半透性变化不大.当将处于C3(浇水)和诱导为CAM(缺水)型的叶圆片用外源甲基紫精(MV)和强光作光氧化处理后,与C3型叶片相比,诱导CAM型叶片的NPQ不能提高,qP和ΦPSⅡ降至很低水平,光系统处于高还原态,光能供给与消耗失衡(1-qP=0.86和(1-qP)/NPQ>1),膜系统几乎失去完整性.这种严重的光氧化损伤表明,与我们以前报告的专性CAM植物不同,以兼性CAM植物诱导表达的CAM型未能显示比C3型较强的耐光氧化优势.讨论了出现这种光氧化敏感性差别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34.
抗SO2绿化植物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盆栽于广州市华南植物园内的72种城市绿化植物的叶片经模拟SO2(20mmol/L NaHSO3浸泡)处理后,研究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还比较了其中31种植物叶片的细胞液pH值和对碱缓冲能力的大小。通过对这些生理参数的分析,初步筛选出了一批抗污能力较强的树种,如:傅园榕(Ficus microcarpa var.fuyuensis)、红桂木(Artocarpus nitidus ssp.lingnanensis)、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石笔木(Tutcheria spectabilis)等,和抗性较差的树种,如:印度第伦桃(Dillenia indica)、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灰莉(Fagraea ceilanica)等。  相似文献   
35.
拟南芥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叶绿素荧光猝灭的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3个叶黄素组分缺失的拟南芥核基因突变体,npq1(缺乏玉米黄质Z和单环氧玉米黄质A)、lut2(缺乏lutein)和lut2-npq1(双突变体,同时缺Z和lutein),及其对照野生型(WT)在强光诱导下叶绿素荧光猝灭的特性.与WT相比,3个突变体的叶绿素a/b没有明显的差异,Fv/Fm则有不同幅度的增加,缺乏lutein的突变体lut2和lut2-npq1的叶黄素循环库(V+A+Z)显著增大.缺乏Z的突变体npq1和lut2-npq1在强光下,荧光的非光化学猝灭(NPQ)的诱导受到明显抑制,lut2的NPQ形成也受到部分抑制.强光处理9 min后,3个突变体和WT的NPQ大小顺序为WT>lut2>npq1>npq1-lut2.强光诱导过程中突变体的光化学猝灭(qP)都小于WT.强光下突变体显示较弱的抗光抑制能力,其抗光抑制能力的强弱顺序为:WT>lut2>npq1>lut2-npq1.结果表明叶黄素循环不但与NPQ的形成直接相关也与qP有关.  相似文献   
36.
几种南亚热带木本植物光合作用对生长光强的响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别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黧蒴(Castanopsis fissa)、荷木(Schima superba)、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的幼苗置于100%自然光和32%自然光下生长6个月,测定它们的光强-光合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的某些参数。结果表明,在100%光下,马尾松有最高的最大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暗呼吸(Rd)、表观量子效率(AQY)和总电子传递速率(JF),光化学猝灭(qP)也最大。而黄果厚壳棒有最大的分配到光呼吸的电子流比率(JO/JF)。100%光下AQY的大小顺序为:马尾松〉黧蒴〉荷木〉黄果厚壳桂,32%光下AQY的顺序则相反。这说明群落早期演替的先锋树种马尾松属于强阳生性树种,具有适应强光的特点,而处于群落演替项级阶段的优势种黄果厚壳梓则能更加充分利用低光生长环境中的光强,同时也可通过提高电子流向光呼吸分配的比例来避免自然光环境中强光的伤害。  相似文献   
37.
5-10μmol/L的甲基紫精(MV)处理末吸涨或已萌动的杂交水稻种子1d后,种子发芽率与对照差异不大,但活力指数和钟长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尤其胚根的生长受抑更甚,使胚芽/胚根长度比值提高1.4-11.0倍。组织的电解质渗漏率增大,胚芽鞘不能转绿,仅含少量或几乎不含叶绿素,随后逐步死亡.MV处理三叶期叶片切段或完整幼苗根部皆引起膜渗漏,叶绿素降解,光合速率下降和呼吸速率上升。杂交稻"代杂"对MV的敏感性稍低于父本"七桂早"和母本"Lemont",与"Lemont"较接近.MV既可降解已形成的叶绿素又可抑制叶绿素的形成。  相似文献   
38.
衰老已被认为是一种氧化过程,近年来已发现叶片的衰老过程伴随着细胞内防御活性氧毒害系统保护能力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变化。但迄今所研究的材料还不多,尚缺乏有关活性氧毒害作用的直接和确切的证据,据此而进行老化的调节研究也甚为罕见。抗坏血酸是一种抗氧化剂,其主要功能是清除叶绿体中光合电子传递链的支路产物O_2和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旅游、工业化等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对亚热带森林大气CO2、SO2、NOx浓度及两种木本植物———木荷(SchimasuperbaGardn.etChamp.)和马尾松(PinusmasonianaLamb.)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式人类活动使森林中大气CO2浓度上升了17~30μmol·mol-1,NOx化合物的浓度上升了5~20nmol·mol-1,SO2浓度上升了2~19nmol·mol-1。森林大气中CO2、NOx、SO2浓度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而升高。木荷和马尾松叶片Fv/Fm、ΦPSⅡ和稳态下的qP随人类活动加强而下降,其下降趋势与CO2、SO2、NOx的上升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40.
菠萝叶片中有机酸含量、转氨酶和脱氢酶活性的昼夜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菠萝叶片中苹果酸、柠檬酸、草酰乙酸、α-酮戊二酸和草酸等有机酸和转氨酶、脱氢酶活性的昼夜变化。结果表明,除了草酸外,其他4种有机酸的含量都呈白天降低晚上增高的趋势。有机酸的含量在上午9∶00时有最高值,下午18∶00时有最低值。苹果酸、柠檬酸、草酰乙酸、α-酮戊二酸和草酸的昼夜最大差值分别为140、61、31.8、8.2和6.7mmol·kg-1FW。异柠檬酸脱氢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昼夜变化与有机酸的趋势一致,白天降低晚上增高。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酸、谷丙转氨酶活性在下午18∶00时有最高值,凝胶电泳显示菠萝叶片中有新的蛋白带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