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烟草叶片衰老期过程中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田烟叶生产过程中因打顶打叉的处理,改变了烟叶正常的衰老模式。为研究这一特殊的衰老机制,我们自旺长期开始,对‘云烟87’不同发育阶段烟株的中部叶片,进行形态观测、生理生化分析及蛋白质组学检测。结果显示:随着烟叶的逐渐成熟和衰老,烟草的叶色逐渐变黄,叶片逐渐变短、变窄,厚度减少;解剖结构清晰看到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从最初的整齐排列到逐渐排列紊乱,组织细胞间轮廓不明显,细胞间隙明显增大;亚显微观测表明,淀粉粒在叶绿体中逐渐积累,类囊体片层结构被挤散,叶绿体膜被撑破。生理与生化分析表明衰老过程伴随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光合色素降解加速,呼吸代谢的增加,这可能与衰老叶片中叶绿体逐渐崩塌和细胞膜透性增加相一致。iTRAQ标记方法共检测到不同发育阶段432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注释到308个与多种生命过程相关。蛋白差异富集分析表明,烟草叶片衰老过程中与光合作用等合成代谢相关蛋白多下调表达,而逆境反应及呼吸作用等分解代谢相关蛋白多上调表达。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寻找一种有效而客观的评价清醒大鼠内脏痛觉敏感性的方法。方法:分别通过腹壁撤退反射评分测定,非埋电极和预埋电极法测腹外斜肌对结直肠扩张刺激的放电反应,来评价清醒雌、雄模型大鼠对不同压力的结直肠扩张刺激的反应差别。结果:腹壁撤退反射评分与非埋电极方法测腹外斜肌放电,模型组雌鼠的反应高于雄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预埋电极方法测得模型组雌鼠腹外斜肌放电高于模型组雄鼠。结论:预埋电极测腹肌放电是一种评价清醒大鼠内脏痛觉敏化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4.
以黄花芥蓝的子叶、子叶柄和带柄子叶为外植体,在不同的BAP和NAA浓度的组合诱导下,获得再生植株.研究结果表明,在测试激素浓度下,带柄子叶为外植体的再生率最一致,其最适BAP和NAA浓度分别为3.0mg/L和1.0mg/L;较低浓度的BAP和NAA有利于子叶再生,其最适BAP和NAA浓度分别为2.0mg/L和1.0mg/L;子叶柄只有在较高的BAP和NAA浓度下才能再生,但再生率依然很低.  相似文献   
25.
广西苦苣苔科植物花粉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明  林春蕊  唐赛春  韦毅刚 《广西植物》2003,23(2):139-T004
对广西苦苣苔科(Gesneriaceae)8个属(1个特有属)11个种(8个特有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发现这些不同属种的花粉形状均为长球形或近球形,花粉形状对苦苣苔科的系统与分类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但花粉外壁纹饰则有多种类型。其中,吊石苣苔属(Lysionotus)、金盏苣苔属(I sometrum)、长檐苣苔属(Dolicholoma)、紫花苣苔属(Loxostigma)、半蒴苣苔属(Hemiboea)、圆唇苣苔属(Gy rocheilos)及唇柱苣苔属(Chirita)中的百寿唇柱苣苔(C.baishouensis)为网状纹饰;唇柱苣苔属(Chirita)的桂林唇柱苣苔(C.gueilinensis)和融安唇柱苣苔(C.ronganensis)为拟网状纹饰;异唇苣苔属(Allocheilos)为脑纹状纹饰。孢粉学特征表明,花粉外壁纹饰特征在苦苣苔科的分类与系统研究方面可能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6.
为什么点样孔会发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和检测核酸的一般办法是琼脂糖凝胶电泳.并且用溴化乙锭(EB)显色。除目的条带以外,人们还经常发现点样孔上或点样孔四周也能被EB染色而发亮。许多学生就此问过老师。老师们一般将其解释为核酸样品不纯,有蛋白质污染或有其他杂质污染。还有些人认为这是琼脂糖凝胶本身的因素造成的。但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27.
提升作物产量、抗逆性和品质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利用杂种优势,其中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CMS/Rf)系统是应用最广的雄性不育系统。研究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机理是“三系”法选育的重要分子遗传学基础。目前,各个作物已经创制了不同类型的不育系。随着分子技术、基因组学和测序技术的深入,大量育性恢复基因已被定位,且部分已被克隆和功能鉴定。针对主要作物中恢复基因的遗传模式,分子标记定位、克隆及CMS/Rf系统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总结。希望本文能为今后恢复系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或利用转基因、基因编辑手段创制新恢复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8.
保鲜剂对香石竹切花保鲜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经由蔗糖、8-羟基喹啉和醋酸银组成的保鲜剂处理的香石竹切花瓶插寿命延长,吸水能力提高,乙烯生成受抑,乙烯释放高峰和呼吸跃变的出现推迟,吸水率与呼吸强度以及鲜重与花径之间都呈极显著相关。切花在乙烯释放高峰和呼吸跃变时,花瓣电导率迅速提高。保鲜剂抑制花瓣电导率的上升幅度。  相似文献   
29.
c-di-GMP对细菌胞外多糖合成与运输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二鸟苷酸(Cyclic diguanylate,c-di-GMP)的发现已有29年。作为重要的细菌第二信使,c-di-GMP可参与调节细菌生物膜的合成与降解、运动、毒性、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等多种活动过程。胞外多糖(EPS)是细菌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合成和运输主要受c-di-GMP调控。目前细菌胞外多糖在医药、食品、农业、工业和环保等多个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其相关研究备受关注。本文旨在论述细菌中c-di-GMP合成与降解的调控,部分合成酶(Diguanylate cyclase,DGC)与降解酶(Phosphodiesterase,PDE)及其受体分子(Receptor)晶体结构等研究成果,并结合我们研究农杆菌ATCC31749中c-di-GMP对可德胶合成调控的基础上,重点阐述c-di-GMP对纤维素、藻酸盐、多聚氮乙酰葡萄糖胺(PNAG)和可德胶等EPS合成与运输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30.
陈瑜  林春 《生理通讯》2005,24(4):100-101
由中国生理学会主办、福建医科大学及福建省生理科学会共同承办、成都仪器厂协办的“全国现代生理学实验方法技术及机能实验研究性教学法培训班”于2005年7月16~20日在福建医科大学机能实验室如期举办。来自全国24个省市36个单位的50多名生理科学工作参加了此次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