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杉阔混交林主要种群多维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在生态位空间分割基础上,应用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位宽度公式和生态位重叠公式测定了杉阔混交林不同资源空间中主要种群的多维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考虑资源利用率与否对生态位宽度的测度有较大影响。杉阔混交林主要种群在不同资源空间中的生态适应性不同。在同一资源空间中,种对间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并非成正相关关系。在不同资源空间中,杉木与同一其它树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发生变化。生态位重叠与竞争之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种对间的生物学特性的左右。研究杉阔混交林多维生态位特征对混交林营造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进行耐药性及分子分型分析,掌握肺炎克雷伯菌在大熊猫圈养种群中的耐药和流行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18–2019年收集到的178株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使用纸片扩散法(K-B法)分析耐药表型,使用Wafergen Smartchip超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法分析其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使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法分析其序列类型(ST)。【结果】178株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对多西环素耐药率最高(15.2%),而且2019年分离到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和阿奇霉素的耐药性显著高于2018年(P<0.05);检出耐药基因106种(106/227),可移动遗传元件11种(11/19),涉及的耐药机制主要为外排泵(42.0%)、抗生素失活(41.8%)和改变作用靶位(16.2%);MLST分型显示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为42个不同的ST型,且ST型与耐药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从2018年到2019年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有所增加,耐药机制以外排泵和抗生素失活为主。ST17、ST23和ST400...  相似文献   
73.
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及分层切割法研究了不同干扰强度对马尾松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影响.并对3个林分蓄积量、各器官相对比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分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及净生产力均随干扰强度的减轻而增加,轻度干扰有利于林分生物量和蓄积量的积累及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4.
核酸提取是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也是核酸诊断中最关键的方法,它是下游诊断、分析和制备的前提。过去的核酸提取方法繁琐费时且有限。目前,核酸提取方法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本文综述了核酸提取方法的进展情况,包括传统的基于溶液的抽提方法、现在常用的柱提取法、正兴起的多效生物分子抽提法和自动化抽提系统等。多效生物分子抽提法、自动抽提系统的微型化和完全自动化或者它们的组合是核酸提取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5.
韩小美  黄则月  程飞  杨梅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10):3365-3375
以望天树纯林(WC)、望天树×降香黄檀(WJ)和望天树×尾巨桉(WA)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林分中望天树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并利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和磷脂脂肪酸(PLFA)甲酯法研究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探讨不同混交树种对望天树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 3种林分望天树根际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及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WA显著高于WC和WJ,而WC和WJ差异不显著;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含量表现为WA和WJ差异不显著,二者均显著高于WC;全磷和速效磷含量表现为WJ>WA>WC,林分间差异显著。3种林分望天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 、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及6类碳源底物利用情况均表现为WA>WJ>WC;主成分分析表明,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和酚酸类化合物是望天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3种林分望天树根际土壤微生物总PLFA及细菌、真菌、放线菌的PLFA含量均表现为WA>WJ>WC。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包括含水量、pH值、有机质、全氮、全钾、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含量及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微生物特征(即代谢活性、功能多样性指数及PLFA含量)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从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和结构特征分析来看,3种林分中望天树×尾巨桉是最有利于改善望天树幼树期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土壤可利用养分的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76.
研究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在幼龄阶段分别与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 × E. urophylla)、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混交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特征和碳源利用的影响, 以期为濒危树种望天树人工林培育模式和桉树纯林改造中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采用Biolog-ECO技术对比分析了望天树混交林和纯林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的利用特点和代谢活性, 探讨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差异及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1)望天树×巨尾桉混交林的Shannon-Wiener、Simpson和McIntosh多样性指数均最高, 其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显著高于纯林; (2)望天树混交林的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和代谢活性及微生物数量高于纯林, 并随土层加深而下降; 混交林和纯林的土壤微生物对酚酸类碳源的利用程度均最高、胺类次之、多聚物最低, 不同点在于混交林和纯林分别对氨基酸类、羧酸类碳源的依赖度更高; (3)望天树混交林土壤的含水率、总孔隙度以及有机质、全氮、全钾、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高于纯林; 并且除全磷和全钾外其他养分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呈现出明显的表聚效应; (4)环境因子分析表明, 土壤pH、有机质、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是造成混交林和纯林间以及不同土层间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碳源利用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驱动因子。综上所述, 望天树混交造林模式对幼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有显著影响, 尤其与巨尾桉混交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 促进凋落物和有机质的分解。与纯林相比, 望天树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质量和肥力, 为望天树幼树生长营造了较好的土壤环境和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77.
白鱀豚(Lipotesvexillifer)是仅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水域的一种珍稀濒危动物。长江水体污染(如有毒元素等)被认为可能是白鱀豚种群致危的主要因素之一(Yang,1997)。迄今,有关白鱀豚体内微量元素的研究尚很少,只有陆佩洪等(1983)、杨利寿等(1988)曾报道过白鱀豚组织中铁(Fe)、铜(Cu)、锌(Zn)、锰(Mn)、镍(Ni)、铅(Pb)、汞(Hg)和镉(Cd)在某些组织器官中的积累水平。本文对1头饲养条件下白鱀豚“淇淇”体内的必需元素Cu、Zn、锰(Mn)、钼(Mo)、硒(Se)和有毒或非必需元素砷(As)、Cd、铝(Al)的积累特征进行了报道,以期为白豚的保护提供…  相似文献   
78.
贵州大沙河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刚  徐宁  张国防  谭杨梅 《四川动物》2007,26(2):347-350
对贵州道真县大沙河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3次调查研究。共采获两栖动物2目8科15属27种(亚种),占贵州省两栖动物总种数62种(亚种)的43.5%;爬行动物3目10科(亚科)28属34种(亚种),占贵州省爬行动物总种数104种的32.7%。从物种组成和区系分析,本保护区的两栖动物以无尾目的蛙科为主,共12种,占保护区内总种数27种的44.4%;主要区系成分为东洋界的华中区种,共11种,占保护区总种数的40.74%;其物种的组成与中国及贵州的两栖动物区系特点一致。爬行动物以游蛇科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共有17种,占该保护区爬行动物种数的50.0%;这一特征与我国以及贵州爬行动物的组成特征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大沙河地区爬行动物组成中,蝮亚科有2属5种,居第2位,与我国以及贵州的爬行动物组成特点不同,故蝮亚科为构成该区爬行动物区系的主要特征成分之一。本文还运用G-F指数对大沙河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科属间的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爬行动物的科内和科间的多样性较高,属内和属间的多样性较低,G-F指数为正值;两栖动物的科内和科间的多样性较低,属内和属间的多样性较高,G—F指数为负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对酒精性肝炎的治疗影响方法选取78例酒精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整肠生治疗,另一组为常规治疗组,30d后,2组进行肠道菌群及血清谷氨酰转肽酶、白蛋白、内毒素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结果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整肠生治疗组的肠道菌群恢复正常,谷氨酰转肽酶、内毒素水平、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整肠生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的平衡,有效的降低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旨在评估抗坏血酸(VC)、表皮生长因子(EGF)、促卵泡素(FSH)对绵羊原始卵泡体外培养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按照2×2×2因子试验设计分为8组,分别为:MEM(对照组),MEM+VC(50μg/mL),MEM+EGF(100ng/mL),MEM+FSH(50ng/mL),MEM+VC+EGF,MEM+VC+FSH,MEM+EGF+FSH,MEM+VC+EGF+FSH。在培养0(未培养对照组)、2、6、12d后,对培养的卵巢皮质薄片进行组织学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以及透射电镜(TEM)观察。结果表明,与未培养组(发育卵泡比例15.4%±1.9%,正常卵泡比例88.2%±4.6%)比较,所有培养组中发育卵泡比例显著增加(P0.05),正常卵泡比例下降(P0.05)。培养12d后,与对照组(卵泡直径(34.5±3.3)μm,卵泡存活比例(38.9%±3.9%))比较,MEM+VC+FSH和MEM+EGF+FSH组中卵泡直径(分别为(39.7±3.4)μm和(42.5±5.1)μm)和卵泡存活比例(分别为58.5%±4.3%和59.3%±3.7%)都显著提高(P0.05);各处理组中,培养12d后,MEM+VC+EGF组中发育卵泡比例(49.3%±3.2%)和卵泡直径((32.3±2.3)μm)最低,颗粒细胞PCNA阳性卵泡比例(26.4%±1.2%)也最少,而MEM+VC+EGF+FSH组中卵泡存活率(59.7%±6.1%)和卵泡直径((42.5±5.1)μm)都显著增加(P0.05),颗粒细胞PCNA(43.5%±4.1%,P0.05)表达增加。电镜结果表明,VC+EGF+FSH组能够维持与正常卵泡类似的超微结构,而在MEM和MEM+VC+EGF组却显示不同程度的退化特征。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培养中联合添加VC与EGF抑制卵泡的发育和生长,而联合添加VC、EGF和FSH可能是促进绵羊原始卵泡体外激活和生长,维持卵泡存活以及结构完整的最有效的处理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