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杨梅  吴军  吴顺华  高博  田伟真  李林 《生物磁学》2009,(16):3056-3059
目的:通过中性粒细胞抗原(NA)等位基因的频率调查,了解乌鲁木齐地区(乌市)健康、无血缘关系的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人群NA基因的多态性,为NA相关的输血性疾病建立可靠的基因诊断技术。方法:优化并建立了多重PCR—SSP法,对乌鲁木齐市健康、无血缘关系的维吾尔族120名,汉族118名,哈萨克族102名进行中性粒细胞抗原(NA)的NA1和NA2等位基因频率的调查。结果:维吾尔族NA基因频率(NA10.383,NA20.617),汉族、哈萨克族NA基因频率(NA1分别为0.555、0.510;NA2基因频率为0.445、0.490)。结论:多重PCR—SSP法分析NA基因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较为可靠,重复性良好,方法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62.
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技术, 分析了2018年8月采自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畔水产市场2尾刀鲚(Coilia nasus)干制个体的矢耳石中锶和钙微化学特征。定量线分析结果显示, 2尾样本的耳石锶钙比值(Sr/Ca×1000)波动显著, 从耳石核心到边缘可分别出现对应淡水生境的锶钙比值<3的低值区, 对应于半咸水生境的3—7高值区和再次为对应于淡水生境<3的低值区。面分布分析结果更直观显示两尾刀鲚个体的耳石从核心到边缘对应于不同盐度生境的锶含量变化图谱, 即从耳石核心到边缘可分别出现对应于淡水生境的蓝色区域, 对应长江口外半咸水生境的黄绿色区域和再次对应于淡水生境的蓝色区域。这种淡水-半咸水-淡水的生境转换显示出了上述个体的典型溯河洄游生活史“履历”。研究显示目前距长江河口约1400 km的洞庭湖中仍可能存在溯河洄游型刀鲚个体。  相似文献   
63.
韩小美  黄则月  程飞  杨梅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10):3365-3375
以望天树纯林(WC)、望天树×降香黄檀(WJ)和望天树×尾巨桉(WA)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林分中望天树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并利用Biolog-Eco微平板法和磷脂脂肪酸(PLFA)甲酯法研究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探讨不同混交树种对望天树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 3种林分望天树根际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及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表现为WA显著高于WC和WJ,而WC和WJ差异不显著;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含量表现为WA和WJ差异不显著,二者均显著高于WC;全磷和速效磷含量表现为WJ>WA>WC,林分间差异显著。3种林分望天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 、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及6类碳源底物利用情况均表现为WA>WJ>WC;主成分分析表明,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和酚酸类化合物是望天树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3种林分望天树根际土壤微生物总PLFA及细菌、真菌、放线菌的PLFA含量均表现为WA>WJ>WC。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包括含水量、pH值、有机质、全氮、全钾、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含量及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微生物特征(即代谢活性、功能多样性指数及PLFA含量)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从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和结构特征分析来看,3种林分中望天树×尾巨桉是最有利于改善望天树幼树期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土壤可利用养分的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64.
核酸提取是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也是核酸诊断中最关键的方法,它是下游诊断、分析和制备的前提。过去的核酸提取方法繁琐费时且有限。目前,核酸提取方法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本文综述了核酸提取方法的进展情况,包括传统的基于溶液的抽提方法、现在常用的柱提取法、正兴起的多效生物分子抽提法和自动化抽提系统等。多效生物分子抽提法、自动抽提系统的微型化和完全自动化或者它们的组合是核酸提取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5.
工程制图是土木类专业一门基础课,空间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66.
对武夷山天然槠栲林光照、温度和湿度与林隙结构和年龄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光照、温度及湿度指数均与林隙面积关系不密切;光照指数、温度指数均与1.5m以上植物种密度、平均高和优势度,均与每个林隙的边界木优势度和平均高、单位边界木优势度及林隙年龄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湿度指数与1.5m以上植物种密度、平均高和优势度,与每个林隙的边界木优势度和平均高、单位边界木优势度和林隙年龄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林隙年龄的增大和结构特征的改变,光照指数和温度指数下降,而湿度指数却上升。应根据不同年龄林隙的环境特征进行森林经营。  相似文献   
67.
杉木种子涩籽地理分布的空间插值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距离反比插值法进行杉木种子涩籽率的空间插值,并提出一种改进的距离反比插值法(MID),其包含了距离反比法(ID)和距离平方反比法(IDS)。根据福建省25个杉木种子产地的涩籽率观察值,建立了杉木种子涩籽率的改进距离反比插值模型。改进距离反比插值法经交叉验证,其平均误差及平均误差平方的平方根均较距离反比法和距离平方反比法更小,具有较高的精度,平均精度达88.91%,可应用于杉木种子涩籽的空间内插。这不仅为杉木种子涩籽的空间插值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而且为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辅助的杉木种子涩籽区域分布与流行趋势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福建省杉木种子园的合理布局与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8.
白鱀豚(Lipotesvexillifer)是仅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水域的一种珍稀濒危动物。长江水体污染(如有毒元素等)被认为可能是白鱀豚种群致危的主要因素之一(Yang,1997)。迄今,有关白鱀豚体内微量元素的研究尚很少,只有陆佩洪等(1983)、杨利寿等(1988)曾报道过白鱀豚组织中铁(Fe)、铜(Cu)、锌(Zn)、锰(Mn)、镍(Ni)、铅(Pb)、汞(Hg)和镉(Cd)在某些组织器官中的积累水平。本文对1头饲养条件下白鱀豚“淇淇”体内的必需元素Cu、Zn、锰(Mn)、钼(Mo)、硒(Se)和有毒或非必需元素砷(As)、Cd、铝(Al)的积累特征进行了报道,以期为白豚的保护提供…  相似文献   
69.
杉阔混交林主要种群多维生态位特征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在生态位空间分割基础上,应用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位宽度公式和生态位重叠公式测定了杉阔混交林不同资源空间中主要种群的多维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考虑资源利用率与否对生态位宽度的测度有较大影响。杉阔混交林主要种群在不同资源空间中的生态适应性不同。在同一资源空间中,种对间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并非成正相关关系。在不同资源空间中,杉木与同一其它树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发生变化。生态位重叠与竞争之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种对间的生物学特性的左右。研究杉阔混交林多维生态位特征对混交林营造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0.
PCR扩增葡萄糖脱氢酶基因(glucose dehydrogenase, gdh),连接到测序载体pUC19,转化大肠杆菌JM109,测序(GenBank登录号:EF626962)后,亚克隆到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M15,筛选得到GDH高产工程菌M15/pQE31-gdh8.工程菌经IPTG诱导表达,超声波破碎,粗酶液比活力高达15 U/mg.镍凝胶柱亲和层析纯化表达蛋白,超滤、冻干后,比活力达360 U/mg.重组质粒pQE31-gdh8在E .coli M15中稳定程度高达99.8%.工程菌M15/pQE31-gdh8诱导表达的重组酶活力高,易纯化,重组质粒稳定程度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