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2篇 |
免费 | 67篇 |
国内免费 | 504篇 |
专业分类
163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32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74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66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32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3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5篇 |
1959年 | 5篇 |
1957年 | 5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中国汉族儿童生长的长期趋势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17
本文报告了中国北京、天津、济南、哈尔滨、沈阳、长春、上海、南京、杭州、武汉、广州及成都等12个城市汉族7—18岁儿童生长的长期趋势。 50年代至今,汉族儿童生长的长期趋势是明显的,30年来同年龄儿童身高每10年增长2.66(男)、2.40(女)厘米,体重每10年增长1.64(男)、1.14(女)公斤,近10年来的增长最为显著。生长突增高峰年龄大都提前1—2年。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杭州等五所城市自30年代至今,生长长期趋势也是明显的,半个世纪来,每10年增长值,男童身高为1.12—2.66厘米,体重为0.56—1.29公斤,女童身高为1.42—2.67厘米,体重为0.65—1.18公斤。 相似文献
962.
流行性出血热Ⅱ型纯化疫苗(即亚单位疫苗)系用Ⅱ型Hautaan病毒R_(22)SM株感染乳鼠脑精制而成。为了保证疫苗生产和质量控制,我们对病毒株的繁殖量,感染度,毒力及纯毒株的中和指数作了实验性检测,依据检测的结果:用Ⅱ型EHF毒株R_(22)SM株乳鼠脑内接种感染后的第4或5天病毒在脑内开始出现,而大量繁殖则在接种感染后第7~8。其单一鼠脑内病毒繁殖量(病毒滴度)和制成单一收获原液中病毒含量基本相一致;脑内病毒滴度log LD_(50)为9.7;原悬液中病毒滴度log ID_(50)为11.2,纯毒试验的特异性中和指数为1378。如上所述,各种实验检测结果完全符合EHF疫苗生产规程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63.
964.
珊瑚及共生藻在白化过程中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学功能。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CO2浓度的升高,珊瑚白化事件越来越频繁,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严重的危机。影响珊瑚白化的重要因子主要有海水温度的异常(过高或过低),太阳辐射与紫外线辐射,海水盐度的偏离,珊瑚疾病,海洋污染,长棘海星的爆发,人类的过度捕鱼和全球CO2浓度升高等。其中,海洋表面水体温度(SST)的异常升高为珊瑚白化的主要因素。珊瑚主要是通过珊瑚与共生藻的生理适应机制以及更换共生藻基因型机制两种方式来适应环境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主要通过叶黄素循环、珊瑚色素荧光(热)、活性氧清除系统(自由基)、分泌紫外线吸收物质MAAs(紫外光)、产生热休克蛋白HspS(热)来实现的。珊瑚共生藻基因型更换适应机制是指珊瑚的适应性白化假说。珊瑚的适应性白化假说还有很多争议,还需要更多的实验证据提供支持。未来的研究重点将在珊瑚白化过程中共生藻-珊瑚共生功能体作为整体性的研究,尤其是珊瑚宿主在白化过程中对共生功能体作出贡献的研究。 相似文献
965.
【目的】为研究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毒素蛋白致病分子机理,制备用于红火蚁蜇伤防治的制剂。【方法】本研究采用反转录PCR(RT-PCR)与套式PCR(nPCR)扩增出红火蚁体内毒素蛋白Sol i1全基因及其活性基因片段Sol i1a,进行测序与序列分析,构建重组质粒Sol i1-pET43.1a 和 Sol i1a-pET43.1a, 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化BL21(DE3)进行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检测后,用亲合层析法纯化,并将纯化的重组蛋白通过动物试验进行了致敏活性分析以及过敏体质治疗研究。【结果】本研究克隆的Sol i1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红火蚁序列同源性为99%,原核表达预期大小的2种重组蛋白能与组氨酸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且具有较高的致敏活性和良好的免疫治疗效果。【结论】原核表达的2种重组蛋白Sol i1和 Sol i1a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为红火蚁蜇伤的致病机理和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6.
967.
吴皎如,又名吴桂秋,英文名Chiao Ju Wu.1907年(据1956年自传,一说1908年)9月9日出生于福州市,1981年5月31日在福州逝世. 相似文献
968.
为探究核黄素在水稻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以粳稻Kitaake和籼稻T98B为试验材料,考察了核黄素对2种材料的盐、高温、渗透、碱和氧化胁迫响应的影响,重点测定了盐和高温胁迫下水稻体内核黄素合成基因的表达和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施加外源核黄素有效提高了2种水稻材料的盐和高温胁迫耐受性,降低了渗透胁迫耐受性,而其氧化和碱胁迫耐受性不受影响。(2)逆境胁迫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核黄素在2种水稻材料中的积累,尤其在盐和高温胁迫下促进效果最明显。(3)盐和高温胁迫均诱导了核黄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促进了核黄素的生物合成,改善了水稻的胁迫耐受性。研究表明,非生物逆境胁迫能促进核黄素在水稻体内的合成和积累,外源核黄素也能明显提高水稻对盐和高温胁迫的耐受性,但却降低了其对渗透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69.
植物中存在芪类次生代谢产物(stilbenes)作为一种重要的植保素,不仅能够使植物体本身的抗逆性提高,在人类健康医疗领域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由于其合成途径具有专一性,需要芪合酶(Stilbene synthase,STS)的存在,近年来芪合酶基因工程日益引起人们的研究和重视.介绍了芪合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诱导表达的调控机理,并对其转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芪类次生代谢物在作物品质改良及人类健康营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0.
【目的】探讨肠球菌溶血菌株及非溶血菌株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表达TNF-α的影响。【方法】用多粘菌素B抑制排除内毒素污染对实验的影响。肠球菌溶血菌株、非溶血菌株各11株,以菌/细胞比30:1感染RAW264.7细胞1h,加入200gg/mL氨苄青霉素继续培养24h,分别于感染后3、6、9、24h,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观测点细胞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比较肠球菌溶血、非溶血菌株感染6h后TNF-α RNA表达的差异。【结果】未感染的RAW264.7细胞培养液中检测不到TNF-α。肠球菌溶血株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各观测点的TNF-α的平均含量(pg/mL)均比非溶血株性组高。经t检验,P〈0.01,差别有显著性。RT-PCR法检测其mRNA的表达也有相同结果:TNF-α RNA在肠球菌溶血株感染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比非溶血株感染的细胞高,经t检验,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球菌溶血株比非溶血株更能促进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TNF-α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