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6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钩端螺旋菌属菌株在微生物浸矿工业中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钩端螺旋菌属菌株的种类、特性,分离、培养方法,以及近些年来有关该属菌株在分子生物学及浸矿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2.
从嗜热硫矿硫化叶菌(Sulfolobussolfataricus)ATCC35092的基因组中用PCR方法扩增得到编码MTSase和MTSase的基因,分别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Trc99a中,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MTSase和MTHase酶活产率达到了31.3U/g(wetcell)和403U/g(wetcell)。在75℃,pH5.0条件下,两酶联合作用转化淀粉生产海藻糖,当淀粉浓度为15%,DE值为10时,海藻糖转化率最高为53.6%。  相似文献   
113.
鉴别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色素及少色素性恶黑鉴别诊断时,(1)组织化学铁反应,褪色素和黑色素银染对证实瘤细胞中黑色素是有帮助的,但不能从无色素性恶黑中检出黑色素。因此对无黑色素恶黑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帮助不大。网状纤维染色良性病均有增加,而恶黑几乎没有增加或仅极少增加。因此网状纤维染色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2)免疫组化S-10018例恶黑及6例良性痣均显示阳性,这对无色素恶黑的诊断是有价值的,但对色素痣的恶变帮助不大。16例恶黑中14例色素性与10例无色素性恶黑HMB45均显示阳性,证明两者有共同抗原,总阳性率87.5%,6例良性痣均为阴性,证明无HMB45抗原。结果提示HMB45免疫组化检测不仅对无色素及少色素性恶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实用性大,还可以用于对恶黑与良性痣、良性痣恶变的鉴别。(3)本组4例无色素性恶黑电镜下均找到前黑色素小体。因此在其他方法诊断困难时,应用电镜检查对确诊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4.
真核细胞对外界压力刺激会做出一系列应答反应,如暂停蛋白质翻译系统,从而使细胞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压力。通过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s,SG)的形成包裹未被翻译的mRNA是该适应性调节的重要方式。研究表明,环境压力导致eIF2α上游激酶的激活从而磷酸化eIF2α,翻译起始受阻,随后,TIA-1、TTP等蛋白迅速与mRNP结合聚集成SG,并在微管蛋白的帮助下进一步向细胞核聚集,形成成熟的SG。当压力消失,SG依赖微管及其动力蛋白进行解聚,释放包裹的mRNA及蛋白。细胞内成熟的SG在转录后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其组成蛋白在肿瘤凋亡、病毒侵染、免疫、炎症反应及由蛋白错误折叠引起的疾病中发挥作用。该文首次综述了压力颗粒研究进展,为充分认识SG的病理生理性调节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5.
刀鲚幼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形态学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长江刀鲚(Coilia nasus)幼鱼消化系统组织形态学结构。结果显示,刀鲚体长,口裂大,含有犬齿状的颌齿和尖锥状的腭齿,具有5对鳃弓,鳃耙长度明显大于鳃丝且表面附着不规则绒毛状细齿;胃呈"Y"型,胃与肠连接处具有16~21个指状环形幽门盲囊;肠为直肠,较短,比肠长为0.241±0.080;肝分为两叶,胰为独立的器官。刀鲚口咽腔为复层鳞状上皮,含有腺体、大量椭圆形黏液细胞、少量杯状细胞及味蕾;胃黏膜都为典型的单层柱状上皮,含有较多由上皮凹陷形成的胃小凹和胃腺;幽门盲囊具有20~25个丰富的褶皱,占满大部分幽门盲囊腔,黏膜层具有微绒毛;中肠黏膜上皮最发达,形成的褶皱细长且连接成网状,单层柱状上皮与复层扁平上皮交替分布。观察结果表明,刀鲚消化系统具有典型肉食性鱼类特征。  相似文献   
116.
本研究为了解南京地区儿童腺病毒(ADV)感染的流行特点及型别,收集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住院及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抽吸物(NPA)及咽拭子(NPS)共644例,采用巢氏聚合酶链反应法(Nested-PCR)检测ADV hexon基因,将阳性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同源性和进化分析。同时对12种其他呼吸道相关病毒进行PCR检测,包括人博卡病毒(HBo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1~4型(PIV1-4),流感病毒A和B(IFVA/B),人偏肺病毒(HMPV),冠状病毒NL63和HKU1(HCoV-NL63和HCoV-HKU1)。结果显示:644例标本中共检出ADV阳性扩增产物171份,检出率为26.55%,3型120例(70.18%,120/171),7型16例(9.36%,16/171),1型12例(7.02%,12/171),2型10例(5.85%,10/171),5型6例(3.51%,6/171),6型3例(1.75%,3/171),57型3例(1.75%,3/171),41型1例(0.58%,1/171)。ADV感染呈全年散发,其发病高峰主要在4~7月。以7岁以下儿童多见(96.49%)。171例ADV感染患儿中有99例(57.89%)存在混合感染,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鼻病毒(HRV)多见。ADV阳性患儿诊断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63.16%),肺炎占30.41%。结论:ADV是2010年8月到2011年7月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其优势流行株为3型,长期监测其流行型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构建重组泛素连接酶SH2-U—box、SH2-RING,并克隆进入pFlag—CMV4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靶向降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患者瘤细胞中过度活化的BCR/ABL,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基础。方法设计引物,扩增接头分子Grb2的SH2结构域以及E3泛素连接酶CHIP的U—box、Cb1的RING结构域,通过重组PCR,将SH2分别与U—box、RING进行融合,融合片段双酶切之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Flag—CMV4,经过酶切鉴定及测序后,转染HEK293T细胞,Western印迹验证重组质粒的表达。结果PCR结果提示SH2-U—box条带大小888bp,SH2一RING大小为633bp,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均正确,转染后可见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Flag—CMV4-SH2-U—box和pFlag—CMV4-SH2-RING,转染HEK293T细胞后能够正确表达,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8.
2010年7月29日下午6时20分,老一辈著名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中国生物化学与营养学的先驱之一,南京大学郑集教授以110岁高龄安详辞世。本文中,作者通过自己与郑集先生的交往经历描绘了郑集先生勤奋不倦、宽厚仁爱的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119.
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114° 04′~114°16′E,26° 28′~26°40′N,位于江西省西南部,东边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蜘蛛是农林生态系统害虫天敌的主要类群,也常作为生态系统稳定的指示生物.作者等人通过对井冈山白然保护区蜘蛛资源及区系分布进行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等,发现该保护区有蜘蛛18科48属73种,其中6种为江西新记录种,18种为未确定种.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Primary Adrenal Lymphoma,PAL)的临床特点、提高对PAL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5年12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9例PAL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组织病理类型以及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1例因常规体检发现,8例因腹痛、腹胀或腰痛就诊发现;其中单侧3例,双侧6例,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仅发现肾脏肿瘤,但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中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T细胞淋巴瘤;7例患者术后均接受了CHOP或RCHOP方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2例常规治疗;随访至2010年2月,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存活4年,1例在术后3年2个月死亡,余7均在2年内死亡。结论:PA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是明确诊断的好方法。术前确诊肾上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可避免手术,联合化疗应为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