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1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580篇
  229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5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长吻Wei和南方大口鲶胃肠道消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长吻Wei(Leiocassis longirostris)、南方大口鲶(Silurus meridionalis)胃、肠道所作大体解剖观察对比、粘膜扫描电镜观察、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测定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南方大口鲶的胃壁和胃粘膜皱褶非常发达,其伸缩能力远强于长吻Wei。但长吻Wei的胃、肠粘膜的分泌功能较南方大口鲶强,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强于相近体重的南方大口鲶。南方大口鲶的发达的胃壁作用可能在于有较强的伸张能力以便一次性地食贮较多或较大个体食物,并在胃内进行初步消化。总体评价,长吻Wei一次性的摄食能力不如南方大口鲶,但对同种食物的消化能力强于相近或相同体重的南方大口鲶。南方大口鲶胃、肠道消化生理特点适于一次捕食较大个体食物,具间歇性摄食的消化生理特点。而长吻Wei则适于以较高摄食频率和对食物较强的消化利用率以适应营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82.
利用回转器旋转模拟微重力生物效应是一常见的在地面研究失重对生物体影响的方法。本文应用流式细胞光度计测量8~16天的鸡胚经回转器旋转,不同时间后鸡胚脑细胞内的DNA含量,研究旋转对不同发育阶段鸡胚脑细胞周期时相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G1期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说明旋转后的鸡胚脑细胞被阻留在G1期  相似文献   
83.
本文研究了受汞污染的农田土壤—植物系统中汞的分布,迁移和积累的规律。土壤中的汞在离污染源3公里的范围内含量最高;主要集中在0一20厘米的土壤上层,几乎不往下迁移。植物可以从土壤和大气中吸收、积累汞。在汉沽区没有发现由于汞污染所造成的植物受害症状。植物中的汞含量与土壤中的汞含量成正相关。土壤汞含量与水稻茎叶汞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836(N=7),与糙米汞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898(N=7)。植物不同部位的汞含量根>叶>茎>种子。不同作物种子比较,糙米>高粱>小麦。在大气中汞含量高的地段,植物地上部分汞含量高于根。土壤、植物中的汞不断地向大气扩散,而大气中的汞随着降雨、降尘等又不断地沉降到土壤和植物的气生表面,并可被植物吸收。汞向其邻近地区扩散的能力较小。  相似文献   
84.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生长在海南岛的热带落叶树降香黄檀(Dalbegia odorifera T.Chen)1—2年生枝条着叶期和无叶期次生韧皮部筛分子的超微结构,并就这两个时期的筛分子进行了比较。着叶期每个成熟筛分子内有一个带尾的纺锤形P-蛋白质体,主体由稠密而散乱的P-蛋白质细纤维组成,尾部呈结晶状;筛分子具有横向端壁和单筛板,在邻近筛板处,细胞壁向筛分子腔内形成明显的突起。无叶期仍然保持着与着叶期大致相同厚度的有功能韧皮部,筛分子具有正常的原生质体,P-蛋白质和筛板孔的结构也与着叶期的相同,但筛分子内有较多的淀粉粒和囊泡。  相似文献   
85.
杨,榆混交型林带生长调解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三北地区大面积农田防护林网主要为杨树林网,树种单一,容易造成病虫害蔓延。但由多树种组成的混交林网由于树种生长速度不同,造成树木群体生长参差不齐,而导致某些树木受压抑而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从而降低了林带的防护效益。为改变这一现状并建立起一整套混交...  相似文献   
86.
乌冈栎(Quercus phillyraeoides )植物生长于广东仁化县丹霞山的峭壁上, 是一种适应于干旱、贫瘠环境的重要种群。针对乌冈栎+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枝穗山矾(Symplocos multipes )+狗骨柴(Diplospora dubia )群落, 开展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1)群落高6-7 m, 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乔木层以乌冈栎、乌饭树占优势, 灌木层高3-4 m,主要有枝穗山矾、狗骨柴等; 草本层稀疏。(2)群落中有种子植物27 科46 属53 种; 群落的种类组成以热带成分主为, 占热带性分布属总数的78.05%; (3)群落的主要优势科为壳斗科(31.28%)、杜鹃花科(17.10%)等, 建群种、优势种为乌冈栎、乌饭树, 重要值分别为87.913 和51.241; 而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84.00%)。(4)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 据DBH 起测阶径以上的物种其重要值计算Simpson 指数为0.855, Shannon-Winner 指数为2.354, 种间相遇机率(PIE)为0.85,Pielou 均匀度指数中的Jsw 为0.741, Jsi 为 0.892, Alatalo 均匀度指数为0.619。(5)频度分析显示A 级占优势且A(54.17%)>B(12.50%)>C(8.33%)>D(4.17%)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VEGF启动子区18-bp插入/缺失(Indel)位点对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方法]通过3%琼脂糖电泳,在DN和对照群体中检测基因型;根据分型结果统计分析基因型频率、风险值等,以及该Indel位点与DN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然后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检测VEGF的启动子活性; 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VEGF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等位基因型D在DN群体中的分布显著高于Ⅰ; ID和DD基因型均为DN的风险指标(OR=1.14/OR=1.03); DD基因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极显著高于ID及Ⅱ(P <0.01); DD基因型的VEGF启动子活性是Ⅱ的2.71倍; DD基因型患者血浆中的VEGF含量显著高于ID和Ⅱ(P <0.05)。[结论]18-bp Indel位点的DD基因型能够将VEGF的启动子活性提高2.71倍,进而促进其表达,是DN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88.
【目的】SC1通道(sodium channel 1)是昆虫体内一种重要的离子通道,被认为是一种开发新型杀虫剂的神经靶标。本研究拟克隆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的SC1通道基因,并初步分析其生理功能及其与SC1类通道、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的进化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禾谷缢管蚜SC1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禾谷缢管蚜成蚜在不同浓度的高效氯氟氰菊酯诱导下SC1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获得了禾谷缢管蚜SC1基因(命名为RSC1)完整的开放阅读框(Gen Bank登录号为KU640190),其长度6 687bp,编码2 228个氨基酸。RSC1具有SC1通道的结构特征,有一个不同于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的特殊DEEA模体(motif)。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RSC1与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组成一个进化枝,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组成另外一个进化枝,SC1与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在进化上有更近的起源关系。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LC15,LC35和LC503种剂量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6 h后,禾谷缢管蚜RSC1基因表达量相对于清水对照显著下调,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的0.57,0.82和0.78倍;3种剂量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24 h后,禾谷缢管蚜RSC1基因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的2.19,1.33和1.19倍,其中LC15(0.1484 mg/L)胁迫下RSC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结论】SC1类通道与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在进化起源上有更近的关系。RSC1通道可能是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次级靶标。由于RSC1和其同源基因只存在于节肢动物中,脊椎动物尚未发现该类基因,因此这类通道可能作为开发新型杀虫剂的神经靶标。  相似文献   
89.
本文从繁殖群体的环境条件、形体特征、卵巢发育与繁殖力方面对广东从化地区溪流、池塘、农田3种不同生境的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种群展开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流动水体溪流还是静水水体池塘和农田,食蚊鱼的繁殖期均在3~12月份,繁殖群体中雌鱼占比明显高于雄鱼(Chi-Square test,P0.01)。雌鱼周年平均体长及体重,池塘生境的显著大于农田和溪流生境。农田生境中雌鱼的个体怀卵量(24.1±12.1)粒,体重相对繁殖力(57.5±31.0)粒/g,二者均明显高于溪流生境[(16.6±11.6)粒,(40.8±15.5)粒/g]与池塘生境[(18.9±16.3)粒,(35.7±19.1)粒/g],但农田生境雌鱼成熟卵子的卵径显著小于溪流和池塘生境。结果表明,在环境稳定的池塘生境中,食蚊鱼的繁殖策略偏向k-对策特性;在人为干扰较大的农田生境中,食蚊鱼的繁殖策略偏向r-对策特性。不同类型生境中食蚊鱼的繁殖特性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与其栖息环境的稳定性和饵料生物的丰富度有关。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