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8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1376篇
  423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黄河三角洲芦苇种群特征对水深环境梯度的响应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通过野外调查芦苇种群特征及获取的监测数据,应用多元统计法、函数极值法以及β多样性指数测度法,对黄河三角洲芦苇种群在不同环境梯度(以水深为主)条件下的生物生态学特征及β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通过离差平方和聚类分析方法,将研究区的10个调查样地划分为6个类型.随水深环境梯度变化,各样地群落优势植物也发生相应变化.(2)芦苇的平均高度和平均茎粗与平均水深呈显著相关.芦苇平均密度和平均盖度值与平均水深拟合曲线的变化呈非线性变化趋势.在平均水深为0.3m时,芦苇平均密度和平均盖度出现明显的峰,随水深变化向峰两侧递减,而芦苇平均株高和平均茎粗随水深增加呈递葺增趋势.(3)通过β多样性分析,黄河三角洲存在明显的环境梯度变化,随着水深的变化,物种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通过离差平方和聚类分析后得出的各相邻样地(水深段)间的Sorensen指数值均大于不相邻样地(水深段)间的值.水生环境植物群落间的相似性程度较大,而旱生环境植物群落间相似性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72.
正王文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如今虽然他已88岁高龄,但仍然活跃在专业领域。几十年来,他以平静、平淡、平和而谦逊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把对植物分类学的热爱与生命融为一体,在植物学研究的历史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2006年在庆祝王文采先生80岁寿辰之际,其弟子傅德志研究员着手主编《王文采院士论文集》(上、下卷),书内把王先生作为第一作者的所有研究论文进行了集合整理,从而把王先生的研究路线、方法和成果展示给各地学者。该书于2011年  相似文献   
73.
DNA损伤修复机制——解读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mas Lindahl, Paul Modrich和Aziz Sancar三位科学家因发现“DNA损伤修复机制”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Lindahl首次发现Escherichia Coli中参与碱基切除修复的第一个蛋白质--尿嘧啶 DNA糖基化酶(UNG); Modrich重建了错配修复的体外系统,从大肠杆菌到哺乳动物深入探究了错配修复的机制; Sancar利用纯化的UvrA、UvrB、UvrC重建了核苷酸切除修复的关键步骤,阐述了核苷酸切除修复的分子机制.DNA损伤是由生物所处体外环境和体内因素共同导致的,面对不同种类的损伤,机体启动多种不同的修复机制修复损伤,保护基因组稳定性.这些修复机制包括:光修复(light repairing);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NER);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 BER);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MMR);以及DNA双链断裂修复(DNA double strand breaks repair, DSBR).其中DNA双链断裂修复又分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 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两种方式.本文将对上述几种修复的机制进行总结与讨论.  相似文献   
74.
本研究旨在探究水牛(Bubalus bubalis)载脂蛋白B基因(ApoB)在地中海水牛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并与地中海水牛泌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筛选水牛产奶性状分子标记。本研究以350头地中海纯种奶水牛为研究对象,利用直接测序法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法筛选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与基因分型,并进一步分析单倍型与泌乳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地中海水牛群体ApoB基因中筛选到10个SNPs,分别位于启动子(g.-1718A>G、g.-1823G>C和g.-2063A>C)、第7内含子(g.8105G>A)、第26内含子(g.30643G>A)、第5外显子(g.5903G>A)、第26外显子(g.30879T>C、g.33638A>C和g.37375G>A)和第29外显子(g.40787A>G)区域。10个SNPs位点多态信息含量均大于0.25且小于0.5,属于中度多态。其中g.-1718A>G、g.-1823G>...  相似文献   
75.
人I型胶原基因第一内含子调节转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I型胶原α1(I)链(COLIA1)基因内含子序列在不同细胞内有不同的转录调节活性,报道了含人COLIA1基因内含子I不同区段(+544~+855和+820~+1093)的重组质粒pSCEP-CAT和pSCIP-CAT的构建并转染人胚肌腱成纤维细胞和Tca8113舌癌细胞,地高辛标记抗CAT-ELISA检测结果显示:pSCEP-CAT在两种细胞均获表达;pSCIP-CAT在人成纤维细胞未表达,但  相似文献   
76.
胡杨异形叶结构型性状及其与胸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胡杨5种类型植株的叶片厚度、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干重和干物质含量等5个结构型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叶片的结构型性状与胸径之间及各个结构型性状彼此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叶面积、叶厚度和叶干重与胸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片干物质含量与胸径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比叶面积与胸径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随着植株生长发育的进行,叶片的面积、厚度、干重和干物质含量均逐渐增加,而比叶面积逐渐减小。各性状指标间相关性表现为叶面积、叶厚度、叶干物质和叶片干物质含量任意2个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比叶面积与这4个指标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7.
MTT方法评价微生物细胞活性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MTT比色法用于评价微生物细胞活性进行了探讨。本文以大肠杆菌为模式菌株,研究了不同浓度MTT、不同用量、在不同时间对试验结果OD570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数在4.9×107-4.9×108个/mL范围内测出的OD570值与细菌浓度呈良好的正相关,0.5 mg/mL MTT用量20 L,反应时间20 min时效果最佳,其相关回归方程为y = 0.1769x + 0.03,R2 = 0.9983。  相似文献   
78.
杨弘远  周嫦 《植物学报》1989,6(4):193-196
植物实验生殖生物学是植物实验胚胎学发展的新阶段,其主要特征为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的加强。花粉原生质体、生殖细胞、精子、胚囊、卵细胞的操作、雌雄配子体外融合、配子-体细胞杂交等,代表了当前的主要研究趋势。实验生殖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相结合,开辟了植柏物生殖工程新技术领域的前景。对生殖工程的意义与内容提出了轮廓设想。  相似文献   
79.
樱桃种间杂种成熟胚培养及RAPD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胚培养技术对不同组合欧洲甜樱桃×'中国矮樱桃'的杂种胚进行了离体培养,建立了杂种胚萌发、伸长、增殖及生根培养等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樱桃杂种胚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MS+3 mg·L-1 6-BA+0.3 mg·L-1 IBA,伸长和增殖培养基为MS+1.5 mg·L-1 6-BA+0.3 mg·L-1 IB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8 mg·L-1 IBA.利用RAPD技术对获得的杂种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子代与亲代电泳图谱之间存在差异.本实验获得一批杂种为进一步的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种质.  相似文献   
80.
Leptin对猪原代脂肪细胞脂解及其关键脂酶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eptin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内源因子,在调节机体能量平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Leptin促进脂解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其作用机理尚不完善.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检测关键脂酶mRNA的表达变化来探讨Leptin促进脂解的分子机理.运用形态学观察,油红O染色和RT-PCR鉴定培养的猪原代脂肪细胞;甘油测定试剂盒和游离脂肪酸(FFA)测定试剂盒分别检测甘油和FFA的释放;半定量RT-PCR检测关键脂酶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100 nmol/L的Leptin可显著上调ATGL、TGH-2、HSL、MGL和LPL mRNA的表达(P<0.01),但同时下调Perilipin mRNA的表达(P<0.01);Leptin呈浓度依赖性促进甘油的释放(P<0.01),但对FFA的释放影响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提示,Leptin可能主要通过上调ATGL、MGL、LPL和下调Perilipin的表达促进猪原代脂肪细胞的脂解;同时推测,FFA释放的相对稳定可能是由Leptin通过上调UCPs的表达而增加FFA的消耗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