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6篇
  18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花粉管中的微丝和微管研究的几个问题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包括微丝和微管在花粉管中的分布;微丝和微管在花粉管胞质流动、细胞器运动以及花粉管生长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并对今后这些方面研究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2.
对果蝇的两对性状进行了约束选择,以无约束选择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约束选择对于控制数量性状有一定作用,其理想程度受遗传相关的影响。当遗传相关高时,约束性状仍有增加趋势,而选择性状的进展速度明显下降;当遗传相关低时,约束性状可保持基本不变,选择性状的进展速度基本不受影响。文中还讨论了试验所揭示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3.
我国食用菌的药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食用菌资源非常丰富,它们之中有些属于子囊菌纲(Ascomycetes),如块菌(truffles)和羊肚菇(morels);但绝大多数属于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如香菇、草菇、蘑菇、银耳、木耳等。由于食用菌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且味鲜可口,因此早已为人所共知的佐膳佳品。其中某些食用菌作为药用已有悠久的历史,但一直发展缓慢,只是近十几年来,应用现代新技术、深入研究食用菌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才使我国食用菌在药用研究上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分别将即有食用又有药用价值的菌概述如下: 一、香菇(Lentinus edodes) 香菇是营价值极为养丰富的“植物性食物”,作为营养上不可缺少的五种成分——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几乎是任何其他植物性食物不能代替的。此外钙、钠磷等无机物质以及维生素B_1、B_2、B_(12)、维生素D原(麦角甾醇)含量也相当高。香菇菌丝体细胞内还含有三十多种酶和十几种氨基酸。  相似文献   
44.
荞麦柱头、花柱的结构及ATP酶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薄切片结合ATP酶定位技术,研究了荞科柱头及花柱的结构。结果表明,成熟的荞麦柱头表面无乳突细胞,柱头细胞的细胞壁存在发达的壁内突,花柱为实心型无引导组织,柱头表面的细胞壁根据电子密度的不同可划分为3层,最外一层电子密度最大,最内一层电子近透明,并形成壁内突的结构,柱头表面和花柱细胞的质膜上ATP酶的活性较高,表明成熟的柱头和花柱细胞物质代谢和运输十分活跃,成熟的柱头和花柱细胞中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45.
倒虹吸管过水钉螺能否扩散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倒虹吸管过水能否防止钉螺扩散,在倒虹吸管的上游渠中,采用投放染色螺依附载体,在倒虹吸管出口处设拦鱼网回收的方法,观察其随水漂流过闸情况。结果,在倒虹吸管出口处的拦鱼网中,载体和染色螺的回收率分别为17.5%(21/120个载体)和2.2%(201/9095只染色螺)。 实验证实倒虹吸管过水可导致钉螺扩散,而无完全防止钉螺扩散的作用。为防止灌溉导致钉螺扩散,还需继续寻找新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6.
灌溉频次和时期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的节水灌溉模式,2006—2008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以冬小麦品种科农9204为试验材料,在总灌溉量为120mm的条件下,研究了灌溉次数和灌溉时期对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籽粒蛋白质含量以及相关主要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一次灌溉分别有利于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千粒重的形成或提高;两次灌溉处理中,以拔节和抽穗期各灌60mm处理籽粒产量最高,籽粒蛋白质产量有随灌溉时期后移而降低的趋势;冬小麦生育期间随灌溉次数增多和灌溉时期后移,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等均显著降低。综合考虑冬小麦的籽粒产量、WUE、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在总灌溉量为120mm的条件下,以拔节和抽穗期各灌溉60mm为宜。  相似文献   
47.
从上部低次烟叶中筛选出耐高温淀粉酶产生菌GW-2和耐高温蛋白酶产生菌GW-3,通过对菌落的形态观察、16S rRNA的鉴定和同源性分析,初步确定GW-2为解淀粉芽胞杆菌,GW-3为枯草芽胞杆菌。对上部低次烟叶进行双菌种固态发酵,并优化发酵条件,最佳发酵条件:GW-2菌悬液(OD600=1)接种量为7.5 m L/g,GW-3菌悬液(OD600=1)接种量为10 m L/g,物料填充度为500 m L三角瓶中装50 g烟叶干基,当烟叶发酵水分质量分数为45%时,48℃发酵5 d。在该发酵条件下,上部低次烟叶的淀粉降解率为22.33%,蛋白质降解率为16.74%。烟叶淀粉和蛋白质的质量分数较大幅度下降,其含量指标接近优等烟叶的含量。该发酵方式比传统的贮存式烟叶发酵大大缩短了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48.
为加强特有濒危植物长梗杜鹃资源的评价、保护和鉴定工作,及为今后遗传育种和改善其农艺性状提供有益参考。本研究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 4000对其转录组测序,得到的数据过滤后进行de novo组装并聚类去冗余,获得74 092个Unigenes,平均长度、N50、Q20、Q30以及GC含量分别为938 nt、1 616 nt、98.22%、95.20%和43.24%,其中1 Kb以上的Unigenes有23 879条。通过与七大功能数据库比对,分别有39 876(NR:53.82%)、38 065(NT:51.38%)、27 384(Swissprot:36.96%)、16 099(COG:21.73%)、30 401(KEGG:41.03%)、17 518(GO:23.64%)以及29 676(Interpro:40.05%)条Unigenes获得功能注释。长梗杜鹃转录组中的Unigenes根据GO功能大致可分为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56亚类,其中执行生物学过程的基因最多,占41.53%;与COG数据库比对,根据其功能大致可分为25类;以KEGG数据库为参考,可归为6个代谢通路大类、32类代谢途径,并发掘出176条与人类疾病相关的Unigenes,包括内分泌及代谢疾病(167条)和抗药性(9条)。根据注释结果共检测出39 418个CDS,未注释上的Unigenes使用ESTScan预测后获得3 194个CDS。同时,预出到1 488个编码TF的Unigenes,以及检测到57 927个SNP多态位点。该转录组分析为今后长梗杜鹃乃至杜鹃属植物功能基因挖掘与利用、基因克隆、抗性机理分析、遗传资源分类和进化、分子标记开发以及分子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9.
应用复合单标记分析进行QTL检测和参数估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希江  吴常信  杨达 《遗传》2001,23(1):38-38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进展,在整个基因组范围内系统地搜索影响数量性状的基因座(QTL)已成为可能,这便是利用分子遗传标记,通过标记QTL连锁分析来对QTL进行检测和参数估计。目前对标记基因进行连锁分析的原理与方法相对成熟,而在标记QTL连锁分析方面,仍然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根据简单的性质,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单标记分析的QTL定位方法———复合单标记分析(CSM),并通过Monte-Carlo模拟,研究了在近交系设计(BC1)当中,不同因素(如标记密度、QTL效应等)对QTL检测效率及参数估计精度的影响,同时…  相似文献   
50.
板栗干腐病研究:Ⅰ.树体及果实中真菌区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地调查了我国不同产栗区及栗不同生长期中,树体及栗果实的自然带菌情况,分析了板栗各生长期真菌区系的变化及其与栗干腐病发病的关系。结果初步证明,栗树整个生长期中都带菌,只是不同生长期和部位所带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所不同。例如,栗树枝条、芽、栗棚和成熟栗子的带菌情况不是不同的,也即在不同生长期和不同部位,微生物的区系组成有较大差异。其中分离频率较高的真菌有Phoma sp.、Dothiorella sp.、Sphaeropsis sp.、Gloeosporium sp.、Cytospora sp.、Alternaria sp.、Rhizoctonia sp.、Comeothyrium sp.、Phomopsis sp.、Fusarium sp.等。真菌种类最多的时期是花期和栗实贮藏期。调查结果还表明,不同地区真菌区系组成有较大的差异,其中致病和弱致病菌所占比例高低顺序为:西南>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燕山地区。分布较广的致病菌有Phoma sp.、Dothiorella sp.、Gloeosporium sp.、Rhizoctonia sp.、Alternaria sp.等。从分析栗树微生物区系变化与干腐病发病的关系中看出,某一地区干腐病的轻重,与该地区的常见致病菌的分布与数量比例有关。致病菌数量及种类多,则干腐病重,反之,则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