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1篇
  2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鲤微卫星引物对麦穗鱼的适用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 Temminck et Schlegel)是淡水中广泛分布的小型鱼类,属鲤科(Cyprinidae)、鲍亚科(Gobioninae)、麦穗鱼属(Pseudorasbora Bleeker)。常见于中国东部地区各大水系,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开展小型鱼类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能为合理开发利用小型鱼类资源,发展鱼食性鱼类增养殖,优化湖泊渔业结构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2.
红细胞血型是以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进行区分的,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中。对哺乳纲、鸟纲、爬行纲、两栖纲、鱼纲、圆口纲等不同脊椎动物的红细胞血型系统分类进行了说明、归纳,并对多种动物的血型系统之间存在相似性的现象,以及不同纲的动物之间血型系统的复杂程度进行了比较和探讨。红细胞血型相似程度可反映动物之间的亲缘性,复杂程度可反映不同纲动物之间的进化地位,为生物学教学工作者和研究动物血型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3.
同域分布3种啄木鸟冬季取食的生态位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戎可  司雨蕙  潘麒嫣  王欢 《生态学报》2018,38(23):8314-8323
为了掌握黑啄木鸟、三趾啄木鸟和大斑啄木鸟的冬季取食行为特征,特别是三者之间取食生态位的差异,于2016年1月5-13日,在黑龙江省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样线法结合样方法对3种啄木鸟的取食生境和取食行为进行了系统调查,收集了15个生境和行为特征变量数据。共布设45条样线,484个对照样方,收集312组啄木鸟取食数据,其中黑啄木鸟73组,三趾啄木鸟97组,大斑啄木鸟142组。多变量回归树和多分类逻辑斯谛分析结果显示,3种啄木鸟在所调查的15项特征上存在显著分异。采用基于利用-可利用方法的Bailey''s方法和双因子方差分析,分别对3种啄木鸟的生境选择和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黑啄木鸟和三趾啄木鸟偏好在郁闭度较高的原始云、冷杉林中取食,而大斑啄木鸟则随机地在各种林型、生境中取食。黑啄木鸟、三趾啄木鸟多在树干取食,黑啄木鸟更常在倒木上取食,而大斑啄木鸟则多在树冠层取食。黑啄木鸟基本只在主干上凿洞,其他两种特别是大斑啄木鸟则可以在侧枝上取食。与黑啄木鸟和大斑啄木鸟凿洞取食昆虫不同,三趾啄木鸟多通过扒去树皮获得食物。黑啄木鸟的取食树基本为死树,单树取食时间最长,大斑啄木鸟多在活树上取食,单树取食时间最短,经常更换取食树,而三趾啄木鸟的取食树则死活参半,单树取食时间也较长。黑啄木鸟的冬季取食行为节律表现为双峰形,日出后和日落前各有一个活动高峰,其他两种则于白天持续取食。3种啄木鸟取食生境和行为生态位的差异,使它们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食物资源,共存于同一森林。  相似文献   
124.
郑欣雨  吕楠  张璐 《生态学报》2023,43(23):9925-9937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加剧,干旱半干旱区的土地退化愈发严重。为了防止土地退化,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提出了土地退化零增长(LDN)的目标。首先介绍LDN的概念与评估方法,接下来以蒙古高原为例,采用土地覆盖、土地生产力和土壤有机碳3个核心指标,评估2001-2020年蒙古高原LDN目标的实现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基线期(2001-2010年)的生态系统状态,评估期内(2011-2020年)新增恢复区域的面积(10.83×104km2)大于新增退化区域的面积(7.77×104km2),蒙古高原在2020年已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两个十年中,恢复面积比退化面积分别超出6.87×105km2(2001-2010年)和9.44×105km2(2011-2020)。但是现有的LDN评估方法存在指标和方法不完善以及数据源不确定等问题,未来研究需进一步优化和发展评估指标与方法。此外,目前以LDN为概念框架的实证性研究还比较少,区域评估有助于评判区域土地退化状况和识别关键区域,从而制订空间明晰的生态恢复策略。  相似文献   
125.
为了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Sieb.&Zucc.) Planch. ex Miq.)品种‘猕枣1号’采后生理、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比较分析了‘猕枣1号’果实在常温贮藏(20℃,85%相对湿度)和低温贮藏(1.5℃,90%相对湿度)过程中果实硬度、无损压力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失重率、可溶性总糖、总酸和维生素C等指标的变化,同时对低温贮藏6周结束时和转入20℃货架期3 d后的果实贮藏病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贮藏温度对果实软化和贮藏期限、失重率、内在品质均有较大影响。在20℃贮藏过程中,果实软化较快,贮藏7 d后果实可食,贮藏12 d后果实过熟;果实失重率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至12 d时分别达到7.17%和9.60%;而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在贮藏前期基本稳定。在1.5℃贮藏过程中,果实软化较慢,至贮藏4周后才开始快速软化,至6周时果实硬度仍有4.60 N,但是20℃货架3 d后果实过熟;果实日失重速率远低于常温贮藏,以致于贮藏6周后果实失重率仅为3.0%;可溶性总糖变化与常温下相似,但货架结束后的总糖含量(10.73...  相似文献   
126.
【背景】定陶王墓地M2汉墓出土了一批处于防护层的重要汉砖,目前部分汉砖表面出现了真菌病害问题。【目的】根据现场文物保护状况,选取了5块汉砖表面的微生物病害样本,检测并分析了汉砖表面的真菌病害,将分离得到的7株真菌进行抑菌试验。【方法】使用扫描电镜观察、高通量测序、纯培养和抑菌试验等方法对样本中的真菌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未经抑菌处理的汉砖表面真菌病害问题严重,经75%乙醇和0.5%硝酸咪康唑处理过的汉砖表面真菌病害问题减弱。汉砖上的主要真菌不同,汉砖9表面含量最多的真菌为Boeremia,汉砖13表面含量最多的为虫草科(Cordycipitaceae)。然而硝酸咪康唑和硼酸硼砂并无抑菌效果,抑菌产品K100(2-甲基-4-异噻唑啉-3-酮)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结论】本研究对分析和防治汉砖表面的真菌病害及对汉砖进行科技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7.
自然界中鱼类的捕食者种类繁多,为验证猎物鱼针对不同捕食者是否会做出相异的反捕食策略选择,选取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为猎物鱼,乌鳢(Channa argus)和胡子鲶(Clarias fuscus)为捕食者,将鲫幼鱼分别暴露于空白(对照)、乌鳢、胡子鲶和双捕食者(同时存在乌鳢和胡子鲶)环境中持续2个月,随后考查不同组鲫幼鱼的生长、行为特征、形态和运动能力等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经过2个月的捕食胁迫处理,鲫幼鱼的自发运动、隐蔽场所利用率和勇敢性等行为指标在4个组之间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相比对照组,乌鳢、胡子鲶和双捕食者暴露组鲫幼鱼的快速启动反应时滞显著缩短(P<0.05);但所有处理组中仅乌鳢暴露组鲫幼鱼的快速启动120ms移动距离(S120ms)和体高(B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鲫幼鱼的临界游泳速度(Ucrit)和活跃代谢率(MO2active)在各组之间也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乌鳢暴露组鲫幼鱼快速启动能力的提升可能与形态上体高的提高有关;另外相比临界游泳能力,快速启动能力可能在鱼类逃避捕食者过程中更为关键;鲫幼鱼表现出对乌鳢的反应最为明显,可能与乌鳢口裂较大,给鲫幼鱼带来的威胁更大有关。整体而言,应对捕食胁迫时,鲫幼鱼仅表现出形态和快速启动能力的反捕食响应,其行为特征的保守性可能是对生长作出的妥协,这对于鱼类适应生境中长期存在的捕食胁迫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28.
选用甲型流感H3N2亚型的代表株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对H3蛋白二级结构的分析预测和密码子使用频率曲线,对其基因序列进行了科学的密码子优化设计。以密码子优化的力度与局部二级结构混乱度成反比为原则,兼顾表达效率和正确的结构与功能,将优化后的H3序列克隆至表达载体pPICZα,电转入毕赤酵母系统中。经甲醇诱导使H3蛋白在毕赤酵母中高效分泌表达,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其表达,同时筛选高拷贝菌株。最后对该菌株培养发酵,30℃甲醇诱导72 h后收集发酵的上清液,采用10 kD膜包过滤对其浓缩,经钴柱亲和层析等手段得到了H3蛋白的单一条带,并通过Western blot确认。纯化获得的H3抗原溶液本身不表现出血凝活性,但是与镍柱填料结合富集后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血凝活性。本研究为流感病毒H3抗原在毕赤酵母系统中的重组表达和后续疫苗研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9.
线粒体和核基因的协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占90%的线粒体蛋白质是核基因(nRNA)的产物,线粒体基因组(mtRNA)表达产物常与核编码的成分组成复合物发挥作用,此外nDNA对mtDNA的复制、表达以及线粒体组装均起调控作用。线粒体中代谢物信号、反应氧族可影响nD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0.
报道了一种具混合型纹孔(互列式纹孔和对列式纹孔)的化石本。化石木产自内蒙古乌达矿区老石旦矿附近太原组上部,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经比较,确认为南洋杉型木属(Araucarioxylon Kraus)一种新;老石旦南洋杉型木(Araucarioxylon laoshidanense sp.nov.).根据混合型纹孔的存在及其他特征,认为新种可能代表了一种原始的松杉类植物的木材化石。主要特征:仅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