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1篇
  15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042BM noeAB基因的表达调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葫芦巴碱不能使noeAB的表达水平提高,证明它们的转录不受nodD2的调控。当nodD3和syrM同时存在时,noeAB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它们也不受nodD3-syrM系统的调控。在FY基本培养基上,毛地黄黄酮的诱导使noeAB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16倍,而在不添加该诱导物的TY培养基上,noeAB基因的表达水平也能够提高30倍以上,说明noeAB是受nodD1控制的,但除受毛地黄黄酮诱导外,noeAB还可能受到其他因子的调节。  相似文献   
42.
陈嘉政  高锦声 《遗传》1982,4(1):28-28
1981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中国遗传学会第 一届产前诊断和优生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江苏省无锡县 举行。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后不同吻合术式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毕Ⅰ式组26例,毕Ⅱ式组24例,Roux-en-y组16例.检测和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和术后随访3月时患者的OGTT空腹及负荷后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等水平.结果:术前三组OGTT空腹血糖、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胰岛素水平、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3月,与毕Ⅰ式组比较,毕Ⅱ式组与Roux-en-y组未达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百分率显著升高(X2=7.866,P=0.020),OGTT空腹血糖(F=6.472,P=0.005)水平、OGTT 2 h血糖水平(F=3.431,P=0.04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F=5.456,P=0.009)、空腹胰岛素水平(F=6.120,P=0.008)、HOMA-IR(F=8.091,P<0.001)均显著降低.毕Ⅱ式组与Roux-en-y组之间以上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消化道重建术后部分可得缓解,采用毕Ⅱ式或Roux-en-y吻合术可能更适宜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  相似文献   
44.
冯德芹  杨苏声 《微生物学报》2008,48(12):1675-1680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极端微生物研究领域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解决途径和研究现状。迄今为止,虽然蛋白质组学技术快速发展,但极端微生物的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困难。由于极端微生物的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解离不彻底,而嗜中温微生物的蛋白质解离和变性条件不适用于极端微生物合成的大多数蛋白质等特殊问题,致使蛋白质组学技术还没有广泛应用于嗜盐、嗜热/冷、嗜酸/碱等微生物的研究中。当然,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的潜能和前景吸引人们积极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目前,通过研究已经有效地解决了嗜盐蛋白质的分离、嵌合膜蛋白的鉴定和新蛋白质的功能推测,证实了基因组预测的一些结论,并揭示基因组不能充分解析的某些特性和新蛋白质。极端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表明,全面展示蛋白质表达谱需要不止一种蛋白质组学方法。此外,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的互相印证和结合,将加速极端微生物的研究进程,深入全面地揭示微生物适应极端环境的特殊机制,进而阐明极端微生物生存的机理,为改善胁迫因素导致的伤害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5.
【背景】粗糙脉孢菌LY03是从武平传统"红菌豆腐"中分离得到的主要发酵菌株。【目的】研究粗糙脉孢菌LY03菌株的基因组信息,揭示武平传统"红菌豆腐"发酵特性。【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ITS鉴定、重测序及框架图测序对所分离的LY03菌株进行鉴定和基因组信息解析。【结果】武平传统"红菌豆腐"中分离得到的主要发酵菌株LY03确定为粗糙脉孢菌,将其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进行专利保藏,保藏号为CGMCC3.19233。LY03菌株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的总Read数目为95.85%,测序对应深度的位点占全基因组76.13%;各变异类型在内含子区域均无变异,主要变异存在于基因组的外显子区域,具体变异数量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变异总数203128个、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 Del)突变总和26859个、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增加和减少的拷贝总数1 039个、结构变异(structure variation,SV)注释的变异总数777个;LY03菌株...  相似文献   
46.
抗血红素多二硫键ScFv在大肠杆菌中绝大多数表达产物为包涵体,为了获得可溶性的具有生物活性的ScFv,摸索了不同的复性条件,包括透析法、稀释和层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发现,先对溶解的变性ScFv溶液稀释,进行初步的蛋白质复性,再利用Sephadex G-25凝胶层析进一步复性、降低变性剂浓度和纯化,至少可以得到95%纯度,产率为150mg/L的目标蛋白,通过一次凝胶过滤层析,达到了去除变性剂、复性及纯化ScFv蛋白三种目的,为多二硫键ScFv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纯化提供了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7.
皮肤血管瘤组织中WT-1、Bcl-2、P53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肾母细胞瘤基因(WT-1)、Bcl-2和P53在增生期、退化期血管瘤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及相互关联。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人皮肤血管瘤组织中WT1、Bcl-2和P53在增生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利用计算机成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时期皮肤血管瘤与正常皮肤组织WT1、Bcl-2和P53的平均光密度及其阳性面积率。结果1.WT-1在退化期血管瘤中有较强表达,而在增生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微弱或不表达(P〈0.05)。2.Bcl-2在增生期血管瘤的表达明显高于退化期血管瘤和正常皮肤组织(P〈0.01);Bcl-2在退化期血管瘤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p53基因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退化期,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退化期血管瘤p53基因表达水平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WT-1可能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凋亡而抑制血管瘤的增生;2.Bcl-2可能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使其增殖和凋亡失衡;3.P53可能促进了血管瘤增生期内皮细胞的增殖,使血管内皮细胞大量生成。  相似文献   
48.
白藜芦醇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食品、化妆品及生物制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合成生物学生产白藜芦醇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将白藜芦醇合酶(resveratrol synthase,RS)和4-香豆酰-CoA连接酶(4-coumaric acid-CoA ligase,4CL)的编码基因整合到共表达载体pETDuet-1上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Duet-rs-4cl,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M9培养基中添加4-香豆酸,在诱导条件下培养,发酵液中白藜芦醇含量为8.6 mg/L。本研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白藜芦醇的转化,为微生物法生产白藜芦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选用分离自新疆昌吉市郊土壤的大豆根瘤菌61株和参比菌5株,对它们进行唯一碳氮源、抗生素抗性和抗逆性等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在70.1%相似水平上分为快生大豆根瘤菌和慢生大豆根瘤菌2群,其中快生大豆根瘤菌在81.4%相似水平上又分为2个亚群,40株供试的新疆快生大豆根瘤菌与新疆中华根瘤菌聚为一群;7株供试菌聚为一小群,抗逆性强。所有供试快生菌株都与费氏中华根瘤菌相似性低,所以新疆快生大豆根瘤菌可能是与费氏中华根瘤菌相独立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50.
用rep—PCR技术研究中国花生根瘤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  杨苏声 《微生物学报》1999,39(4):296-304
采用细菌基因组重复序列PCR技术(简称repPCR)中常用的REPPCR和ERICPCR,对从中国11个省、市的23个点、24个花生品种采集的根瘤中分离的59株花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sp.(Arachis)进行多样性研究,同时对来自国外的6株花生根瘤菌及14株参比慢生根瘤菌也进行了比较。得到的低相似性结果表明中国花生根瘤菌基因组存在显著的多样性。REPPCR揭示,在相似性50%上分为11个群,而ERICPCR却得到24个分群。这两种结果对菌株的分群有差异,暗示这两种短重复序列在慢生根瘤菌基因组中的分布的不同。没有发现菌株间基因组的多样性分布与花生品种、地理来源之间的必然联系。将两者电泳图谱结合并分析,得到介于上述两者间的结果。此结果进一步反映了菌株基因组间存在的多样性。同时还表明repPCR不仅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快速简便方法,还可应用于菌株的鉴别和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