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缓步动物门三新种及一新记录种记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潼 《水生生物学报》2002,26(5):505-508
记述了得自云南省和河南省苔藓与丝状绿藻中的缓步动物门三新种和一新记录种:异缓步纲棘影熊虫科的西藏角棘影熊虫新记录种 Cornechiniscus tibetanus)Maucci, 1979)和石林假棘影熊虫,新种 Pseudechiniscus shilinensis sp. nov.;真缓步纲大生熊虫科的河南趾生熊虫,新种 Dactylobiotus henanensis sp. nov.;高生熊虫科的昆明高生熊虫,新种 Hypsibius kunmingensis sp. nov..    相似文献   
32.
本文对鲢、鳙锚头鳋的生物学、病后获得免疫以及药物治疗进行了探讨。通过试验与观察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成虫产卵、虫卵孵化的最适水温是20-25℃。2)当水温15-20℃时,幼虫发育约需14-16天;26-31℃时,约需7天。3)在鱼种培育阶段的7月中旬至9月中旬,当水温25-37℃时,成虫的平均寿命为20天。4)成虫可分“童虫”、“壮虫”和“老虫”三种形态。5)感染一定数量锚头鳋的鲢、鳙鱼种,在虫脱、病愈后可以获得明显的免疫力。6)0.3-0.5 ppm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能有效地控制较大水体里的鲢、鳙锚头鳋病。7)锚头鳋的寿命和鱼种病后获得免疫与防治此病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3.
应第三届国际水蛭科学家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耶路撤冷希伯莱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生物化学系教授里格比(M.Rigbi)的邀请,我于今年5月上旬途经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前往耶路撒冷出席了第三届国际水蛭科学家会议。会议从5月6日至11日在耶路撒冷南郊俯伯利恒(Bethlehem——耶稣降生地)的Mitzpeh Rachel Kibbutz会议中心举行,到会的有美国、苏联、中国、东德、西德、加拿大和英国等13国近40位水蛭科学家和医学临床学专家,中国仅我一人出席。会议中心的门口插有包括中国国旗在内  相似文献   
34.
本文记述了无吻蛭目沙蛭科巴蛭属的1新种,命名为云南巴蛭Barbroniayunna-nensissp.nov.;还记述了该科沙蛭属在我国1新记录——侧眼沙蛭Salifalateroculata(Kabu-raki,1921)。  相似文献   
35.
鲢、鳙锚头鳋的生物学及其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鲢、鳙锚头鳋的生物学、病后获得免疫以及药物治疗进行了探讨。通过试验与观察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成虫产卵、虫卵孵化的最适水温是20-25℃。2)当水温15-20℃时,幼虫发育约需14-16天;26-31℃时,约需7天。3)在鱼种培育阶段的7月中旬至9月中旬,当水温25-37℃时,成虫的平均寿命为20天。4)成虫可分“童虫”、“壮虫”和“老虫”三种形态。5)感染一定数量锚头鳋的鲢、鳙鱼种,在虫脱、病愈后可以获得明显的免疫力。6)0.3-0.5ppm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能有效地控制较大水体里的鲢、鳙锚头鳋病。7)锚头鳋的寿命和鱼种病后获得免疫与防治此病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6.
37.
杨潼 《动物分类学报》2003,28(2):235-240
记述采自河南省洛阳市、湖北省京山县和四川省都江堰市的缓步动物门2新种及3新纪录种和亚种:异缓步纲棘影熊虫科的四棘棘影熊虫,新纪录Echiniscus quadrispinosus Richters,1902;真缓步纲小斑熊虫科的都江小斑熊虫,新种Milnesium dujiangensis sp.nov,大生熊虫科的节值大生熊虫戴冠亚种,新纪录Macrobiotus harmsworthi coronatus Barros,1942;高生熊虫科的大指等高熊虫,新纪录Isohypsibius macrodactylus(Maucci,1978)和京山等高熊虫,新种Isohysibius jingshanessis sp.nov.  相似文献   
38.
吸血水蛭化学感受器的特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潼 《生物学通报》2001,36(12):8-9
通过取食行为实验和扫描电镜观察,验证了我国两种吸血水蛭的化学感受器分布在头部背唇和口的内侧皮肤上,它们对血液中固有成分的选择性识别是专一的,这对引起取食反应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