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医蛭科牛蛭属Poecilobdella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Moore(1930)报道有一种菲牛蛭P.manillensis曾在南京发见,但未附图,也未描述其特征。另据胡经甫(Wu,1930;48)记载有一种颗粒牛蛭P.granulosa分布于北京、苏州和福建。然而陈义(1962)和宋大祥等(1977)报道,他们未在这些地区采到牛蛭属的标本,因此这是有待进一步弄清的问题。笔者于1979年5至6月先后从武昌东湖以及毗邻安徽省的黄梅县各获得牛蛭属标本一条。经过详细地活体观察以及内部解剖,並与产于海南岛陵水县和广西贺县的牛蛭属标本作了比较,认为此两标本同属一种並是一新种。由于标本首先在湖北地区发见,故命名为湖北牛蛭Poecilobdella hubeiensis Yang,sp.nov.  相似文献   
12.
中国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苔藓中的缓步动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潼 《动物分类学报》2007,32(1):186-189
记述了采自湖北省西部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苔藓中的缓步动物12种,包括:日本棘影熊虫Echiniscus japonicus Morikawa,1951;双粒棘影熊虫Echiniscus bigranulatus Richters,1907中国新纪录种;华美假棘影熊虫Pseudechiniscus facettalis Petersen,1951;于猪假棘影熊虫Pseudechiniscus suillus(Ehrenberg,1853);迟缓小斑熊虫Milnesium tardigradum(Doyère,1840);隐匿大生熊虫Macrobiotus adelges Dastych,1977;锦葵大生熊虫Macrobiotus hibiscus Barros,1942中国新纪录种;胡芬大生熊虫Macrobiotus hufelandi Schultze,1833;华丽大生熊虫Macrobiotus richtersi Murray,1911;陆栖大生熊虫Macrobiotus terricola Mihel(c)I(c),1949;水生趾生熊虫Dactylobiotus aquatilis Yang,1999;金猴等高熊虫Isohypsibius jinhouensis sp. Nov..所有的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杨潼 《动物分类学报》2007,32(4):890-895
记述了采自中国安徽省黄山、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西藏自治区米林县和海南省三亚市的减化小斑熊虫Milnesium reductum Tumanov,2006中国新纪录种;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伊春市和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的小隙大生熊虫Macrobiotus areolatus J.Murr.,1907中国新纪录种;采自安徽省黄山,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和伊春市,山东省曲阜市的懒惰大生熊虫Macrobiotus arguei Pilato et al.,1975中国新纪录种;采自安徽省黄山的具斑双相熊虫Diphascon(Adropion)punctatum(Iharos,1962)中国新纪录种;采自中国西藏自治区当雄县的等高熊虫属标本因大的外爪不在底部分叉,有尖锥形的共同基部,较小的内爪在底部分叉,初级分枝与次级分枝顶部均成钩状弯曲而与该属中已知其它种均不相同,定名为当雄等高熊虫新种Isohypsibius damxungensis sp.nov..所有的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记述了采自云南省丽江县的缓步动物13种,包括:安哥拉棘影熊虫Echiniscus angolensis da Cunha etal,凹口棘影熊虫Echiniscus cavagnaroi Schuster,米吉棘影熊虫Echiniscus migiurtynus Franceschi,华美假棘影熊虫Pseudechiniscus facettalis Petersen,丽江苔小猪熊虫Bryodelphax lijian-gensis sp.nov,隐匿大生熊虫Macrobiotus adelges Dastych,云杉大生熊虫Macrobiotus yunshanensis sp.nov,华丽大生熊虫Macrobiotus richtersiJ.Murr,双甲高生熊虫Hypsibius biscuitiformis Bartos,锐齿高生熊虫Hypsibius runae Bartos。棒形双相熊虫Diphascon clavatum(Bartos)。云南等高熊虫Isohypsibius yunnanensis spnov,隆肿等高熊虫Isohypsibius tuberculatus(Plate)。本文所用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关于湖蛭属及其一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潼 《水生生物学报》1987,11(3):268-273
我国原有鱼蛭科湖蛭属两种,其中中华湖蛭广泛分布华中地区,严重危害鲤、鲫鱼。据对安徽巢湖的调查,鲤鱼的感染率较鲫鱼高,大个体的感染率又较小个体的高。此蛭每年4月上旬开始离开鱼体到湖底繁殖,12月下旬新生幼体开始侵袭鱼体。哲罗湖蛭则仅限于黑龙江流域。1964年在青岛附近的黄海以及1975年在秦皇岛附近的渤海从两种硬骨鱼体上共得到4条属同一种的大型湖蛭,经鉴定为冈湖蛭Limnotrachelobdella okae,这是该种在我国首次记载。1985年在厦门附近的南海从赤点石斑鱼鳍上得到两条同属一种的小型湖蛭,被定为新种福建湖蛭(Limnotrachelobdella fujianensis sp.nov.)。本文给予此一新记录和一新种以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关于红蛭属Dina Blanchard,1892的系统位置,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最初在Blainville 1818年命名石蛭属Erpobdella时,曾将红蛭属的种类都包括在内,直至1892年Blanchard以完全体节的第5环是否较宽和有无次生环沟将石蛭属分成红蛭属和石蛭属两个属。1930 Moorc用Dina quaternaria记述了从中国得到的一新  相似文献   
17.
论环节动物蛭纲的体腔与血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世纪初,Oka(1902)通过对蛭纲几个主要科的代表属进行的比较解剖学研究,提出了体腔与血管系统在蛭纲中演替的理论,从而纠正了前人对蛭纲循环系统的错误认识。他所得出的结论有:1.在整个蛭纲中都有体腔存在,但在舌蛭科和鱼蛭科中比在医蛭科和石蛭科中要明显得多。这个体腔随着结缔组织的扩大而逐渐缩小成为体腔窦(coelomic sinus)。人们所说的医蛭科和石蛭科中的血管,实际上只是缩小成管状的体腔部分。2.只有在舌蛭科和鱼蛭科中才有真正的血管系统。这种血管系统是完全封闭的,它  相似文献   
18.
杨潼 《动物分类学报》2002,27(2):212-216
记述采自我国福建省福清海滩大弹涂鱼体的鱼蛭科热蛭属一新种。命名为福清热蛭Aestabdella fuqingensis sp.nov.,并就形态特征对热蛭属已知3个种与本种的区别进行了比较与讨论。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蟹蛙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潼 《水生生物学报》1986,10(2):194-196
蟹蛙蛭(Batracobdella cancricola)属于舌蛭科(Glossiphoniidae)的蛙蛭属(Batracobdella)。这一属的种类体形较小,长度在321毫米之间。其背面常常是光滑的或只覆盖着细小而难辨别的感觉乳突。在环a2上至多排列成6纵列,而在环a3上次不具有这种乳突。通常1或2对眼,如果仅有1对眼,往往是由几个眼合并而成。两个生殖孔被2环隔开。肛门后有02个体环。口孔位于前吸盘的中央。唾液腺散开,难得致密的。有6对精巢。它们的寄主有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鱼类和两栖类。已知全世界有16个种,我国发现有5种。    相似文献   
20.
杨潼  王铁辉 《动物学研究》1997,18(1):26-26,32,50
日本医蛭的染色体数目和形状CHROMOSOMENUMBERANDCHARACTERISTICSOFAHIRUDINIDAELEECHHirudonipponia关键词日本医蛭,精巢和卵巢,染色体数目,蛭类系统发生KeywordsHirudonipp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