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在我国南方亚热带湿地松人工林设置了3个水平的野外氮添加控制试验(0、40、120 kg N·hm-2·a-1),于2014和2015年生长季高峰期(7月底)和末期(10月底)采集湿地松成熟绿叶和落叶,分析外源氮添加对湿地松叶片碳(C)、氮(N)、磷(P)、钾(K)、钙(Ca)、镁(Mg)、铝(Al)、铁(Fe)、锰(Mn)9种元素浓度及其养分回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N添加显著增加了湿地松绿叶中N、Al、Mn浓度,降低了P和2014年的Ca浓度,而对C、K、Mg、Fe 浓度无显著影响.N添加显著提高了绿叶N/P,且该比值及绿叶养分浓度(N、P、Mn)对N添加的响应依赖于N的剂量(高N条件下响应更强).N添加显著降低了2015年N的回收效率,提高了2014年K的回收效率.相比于养分回收效率,回收能力对增加的可利用氮响应更强.N添加显著降低了N的回收能力,提高了P、K的回收能力,降低了枯叶中的Fe浓度,而对枯叶中Ca、Mg、Al、Mn浓度无显著影响.这表明,N添加对叶片化学计量的影响因不同元素而异,植物会通过调整自身的养分内循环(养分回收)来应对环境变化.N添加提高了绿叶N/P和K/P,说明氮添加条件下植物生长可能由N、P共同限制转变为P限制.氮添加增加了绿叶中Al、Mn浓度,表明N添加下湿地松面临潜在的金属离子毒性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32.
扬子台地北缘神农架群发育一套中元古代中期和晚期的海相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地层,其中台子组是神农架群中部地层,也是该群古生物化石丰度最高的组。本文利用化学浸泡法对中元古代中期台子组细粒碎屑岩进行微体化石研究,结果显示:台子组化石总的特征是组合简单、化石个体较小,大部分标本直径介于20-50μm。本文共鉴定出微体化石7属11种,包括光面球形类Leiosphaeridiacrassa、L.minutissima、L.jacutica、L.bicrura和Leiosphaeridiasp.,细胞聚合体Synsphaeridium sp.、Eomicrocystismalgica和相对复杂的疑源类Navifusa sp.、Satka sp.、Germinosphaera sp.与Arctacellularia tetragonala。台子组微体化石组合中原核生物是主要的化石类型,真核生物丰度很低。其化石多样性和膜壳平均直径远小于邻近时期的生物化石群落,这可能与台子组沉积期的地表环境特征以及独特的生物群落特征有关。拉曼光谱分析表明台子组有机质处于较高的热演化阶段,埋藏温度约280℃,过高的埋藏温度也可能降低了台子组化石保存质量。  相似文献   
33.
陈东军  钟林生  马国飞  杨浩 《生态学报》2022,42(19):7796-7806
自然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及重要内容。自然保护地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为自然教育实践提供活动场地及教育资源基础。在界定分析自然教育相关概念及内涵基础上,提出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资源分类方案,包括自然事物、场地设施、自然文化3项主类,9个亚类、48种基本类型;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包括教育价值、资源质量、开发条件3层要素、10项指标的自然教育资源评价体系;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例进行自然教育资源分类及评价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自然教育资源分类方案及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普适性与可操作性,可在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资源的调查、分类与评价中推广,为自然保护地的自然教育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4.
沟头是沟蚀的主要活跃部位,严重影响沟头溯源侵蚀发生。为明确典型植被沟头根系分布及土壤物理和力学特征,本研究以自然植被恢复沟头和人工植被恢复沟头为对象,分析0~1 m不同土层土壤入渗、根系分布以及根-土复合体物理和力学性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沟头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变异较小,容重在1.10~1.37 g·cm-3,土壤总孔隙在48.3%~58.4%;各入渗指标总体随土层增加呈减小趋势,自然植被恢复沟头不同土层入渗速率在20~30 min趋于稳定,人工植被恢复沟头在40 min趋于稳定,人工植被恢复沟头的稳定入渗速率、平均入渗速率总体大于自然植被恢复沟头;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平均直径均随土层的增加呈降低趋势,除20~40 cm土层,自然植被恢复沟头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平均直径皆小于人工植被恢复沟头,两种植被沟头根系主要由0~0.5 mm根系构成,占总根长的84.2%~93.6%;在垂直深度上,随着含水率的增加,黏聚力随土层由上至下迅速线性衰减,变化范围为0.42~22.67 kPa,在相同含水率条件下,人工植被恢复沟头平均黏聚力总体大于自然植被恢复沟头。本研...  相似文献   
35.
摘要 目的:探讨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胫骨干闭合骨折大鼠早期骨愈合的效果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模型组、NGF组、PDGF组和NGF+PDGF组,各20只。建立胫骨干闭合骨折模型后,给予NGF组大鼠肌注0.8 μg NGF;给予PDGF组大鼠肌注0.8 μg PDGF,给予NGF+PDGF组大鼠肌注0.8 μg NGF和0.8 μg PDGF;给予模型组大鼠肌注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在治疗第2周(T0)、第4周(T1)、第6周(T2)通过X线检查计算骨痂体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水平。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胫骨骨折端病理学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骨痂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NGF+PDGF组大鼠在T1时骨折断端愈合,骨痂体积大于其他三组;NGF组、PDGF组大鼠在T2时骨折断端愈合,骨痂体积大小均大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T2时骨折断端尚未完全愈合,骨痂体积显著大于其他三组(P<0.05)。NGF+PDGF组大鼠T0~T1时血清AKP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NGF组和PDGF组大鼠血清AKP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T2时4组大鼠血清AK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1时,NGF组、PDGF组和NGF+PDGF组大鼠均可见骨小梁形态更加粗大、致密,呈栅栏状排列,骨小梁间的间隙变小,NGF+PDGF组大鼠骨断裂处被新生骨填满,NGF组、PDGF组骨断裂处仍有少量间隙。T1时NGF+PDGF组大鼠BMP2、VEGF和IGF-1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NGF组和PDGF组大鼠各指标m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T2时各组大鼠骨痂组织中BMP2、VEGF和IGF-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GF和PDGF对胫骨干闭合骨折大鼠早期骨愈合有协同促进作用,可能与促进BMP2、VEGF和IGF-1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36.
引黄灌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剖面特征及固碳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灌溉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剖面(0—100 cm)分布产生的影响,通过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实地调查与采样,以无灌溉耕作的自然土壤作为对照,研究不同灌溉耕作时间序列下灌区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剖面分布特征,并估算其平均固碳速率。结果表明:灌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的剖面分布特征,灌溉耕作对增加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作用最明显;灌区土壤剖面碳密度与灌溉耕作时间和土壤类型均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3和0.74,且因灌溉耕作时间和土壤类型的不同,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性显著(P0.05);灌溉耕作影响的土层深度及剖面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增加量因灌溉耕作时间长短的不同而异;引黄灌区5类土壤的平均固碳速率为0.53 MgC·hm-2·a-1。引黄灌溉耕作在增加农田土壤固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滇西北高原入湖河口退化湿地生态修复效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取滇西北高原典型退化湿地剑湖,对入湖河流永丰河入湖河口退化湿地进行的生态修复措施及其效益进行研究,评估其恢复效果,为高原退化湿地的修复和污染湖泊的治理提供依据。研究地修复2a后,入湖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得到较大改善,空间结构得到优化配置;水质状况明显改善,水体透明度提高101%,水体中总氮(TN)、氨氮(NH+4-N)、硝氮(NO-3-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含量较恢复前明显下降,去除率分别达到62.5%、89.3%、62.5%、91.7%、68.0%,这一水质降解结果表明:基底修复促进了入湖河口水文状况的改善,而依据植物对不同浓度污水的适应状况进行多生活型、多种类的植物配置,并适当增加沉水植物比例,有效发挥了植物的净化作用,但不同湿地植物群落之间净化效果存在差异,显示了植物对氮磷的喜好程度和植物间的互作关系,而相同植物群落在不同浓度污水条件下的表现同样存在差异。因此,污染水体的治理必须选择性利用适合不同污水浓度的水生植物进行合理的群落配置,同时,根据水质变化及时对植物进行适应性调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该退化湿地修复后,每年可产生以净化功能效益为主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185万元,以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生态旅游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32.7万元,以及以生态农业系统为主的市场价值270万元,呈现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价值。  相似文献   
38.
通过N端替换提高木聚糖酶的热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来源于Thermomonospora fusca的耐高温木聚糖酶TfxA和来源于Streptomycesolivaceoviridis的高比活木聚糖酶XYNB为亲本,构建出耐热高比活融合木聚糖酶TB,将TB在大肠杆菌BL21和毕赤酵母GS115中进行表达并对表达产物的酶学性质进行分析比较。分析表明,融合蛋白TB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70℃,较XYNB有大幅度的提高;在热稳定性方面,TB明显优于XYNB,将两种稀释好的酶液分别在80℃和90℃下热处理3min,TB的热稳定性较XYNB提高了6倍左右;TB的pH稳定性为5~9(相对剩余活性在50%以上的pH范围),较XYNB有所下降,但两者的比活性基本不变,保持了亲本XYNB的高比活性。通过同源建模和序列比较,分析了可能影响融合蛋白TB酶学性质的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木聚糖酶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损伤严重程度计分法(Injuryseverityscore,ISS)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eⅡ,APACHEⅡ)评分对急诊多发伤患者伤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急诊收治的多发伤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ISS和APACHEⅡ评分,追踪患者住院期间的伤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结果:急诊多发伤患者入院时I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越高,患者ICU收住率和死亡率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0.05);死亡的急诊多发伤患者I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ISS评分预测急诊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灵敏度为87.06%,特异性为85.88%,APACHE-Ⅱ评分预测急诊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24%和87.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预测急诊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灵敏度为95.29%,特异性为94.12%,均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I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能够较为准确的评估急诊多发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两者结合使用的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0.
蓄水对三峡库区重庆段长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分析三峡库区长江干流重庆段因蓄水产生的三类不同水体(自然河流型、过渡型、类湖泊型)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分别于不同季节和蓄水期对水体浮游植物进行了群落调查,结果显示各群落指标仍呈现亚热带河流型水库的季节变化趋势:春季绿藻、隐藻占优势,夏季蓝藻所占比例增加,冬季硅藻占绝对优势,但不同类型水体对季节的响应程度不同:(1)2010年3月春季调查期间绿藻的优势种的优势度以及所占比例均呈现随水体类型改变逐渐增加趋势,并在类湖泊型水体中达到最大(优势度0.62、所占比例达67.8%),而夏秋季(9月蓄水前)蓝藻的优势种数、优势度、藻密度以及所占比例也存在同样的变化,2009年9月蓝藻所占比例由河流型水体的8.5%增加到类湖泊型水体的52.6%,到2010年9月类湖泊型水体蓝藻比例甚至达到63.8%。冬季蓄水期间(2010年1月),硅藻占绝对优势,但绿藻在类湖泊型水体中的比例要大于其他两类型水体。(2)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为2.43,总体呈现出河流型水体>过渡型水体>类湖泊型水体,类湖泊型水体多样性指数夏秋季>冬季>春季,而自然河流型和过渡型水体冬季多样性指数低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