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3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137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填充床反应器中酶法连续合成甘油二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1,3-甘油二酯(DAG)由于其广泛用途及健康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报道了一种无溶剂条件下填充床反应器中连续酶促合成1,3-DAG的方法。研究了填充柱的长径比、进料体积流速、温度、底物摩尔比对酯化率和1,3-DAG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酶填充柱长径比7.8,亚油酸、甘油摩尔比1∶2 ,进料速度1.2mL/min ,65℃条件下酯化反应可实现脂肪酸酯化率、1,3-DAG纯度及生产效率的统一。填充床反应器中固定化酶连续催化酯化反应的一个主要问题即体系水分清除困难。实验研究了采用过量甘油吸附脱水的可行性,亚油酸、甘油摩尔比为1∶2时,可明显改善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增加LipozymeRMIM的使用寿命。连续运行10d ,残余酶活仍保持在80 %以上,而对照组则仅为52%。  相似文献   
342.
绵羊GDF9和BMP15基因多态性检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绵羊GDF9基因FecG^H突变和BMP15基因FecX^B和FecX^G突变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研究其在湖羊、夏洛来、陶赛特、萨福克、中国美利奴肉用多胎品系、中国美利奴羊和罗米丽羊7个品种中的多态性.结果发现,湖羊群体中存在GDF和BMP15基因的FecG^H和FecX^B突变,但发生率极低,分别为0.645%(2/310)和0.968%(3/310):而其它品种中则没有发现GDF9和BMP15基因的相应突变.这一发现对于建立绵羊基因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3.
以大鼠前体脂肪细胞原代单层培养为模型,用不同浓度花生四烯酸(AA)处理细胞.通过台盼蓝排斥试验及噻唑蓝比色法(MTT)反映各组细胞增殖状况;Hoech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AA处理后细胞核形态变化;油红O染色提取法分析细胞分化程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环氧合酶2(COX2)mRNA表达情况,探讨外源性AA对大鼠前体脂肪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120μmolLAA处理前体脂肪细胞24~72h,细胞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160μmolLAA作用48h时,前体脂肪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凋亡现象;脂肪细胞经40~80μmolLAA作用72h时,细胞油红O染色的吸光度值显著减少;40μmolLAA在作用的24h时,可显著上调COX2mRNA的表达量.说明外源性AA以时间性和剂量依赖性调节前体脂肪细胞的生长与分化,40~80μmolLAA在不显著增加脂肪数目的同时,可抑制前体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转化、减少脂肪生成量,对控制动物体脂的形成有一定参考价值,COX2mRNA表达量的上升可能是AA抑制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344.
生殖细胞缺陷症(gcd)小鼠突变体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不育突变小鼠,FancL(也叫Pog)的缺失是产生god突变小鼠的原因。FANCL是一种含有PHD结构域的泛素E3连接酶,是Fanconi贫血复合物中的组分之一。在生殖细胞中,FANCL与GGN1和GGN3相互作用,而GGN1和GGN3蛋白的功能还不清楚。为了研究GGN3的功能,揭示更多的参与该过程的蛋白质,运用Clontech公司新开发的第三套酵母双杂交系统以GGN3为诱饵从成年小鼠睾丸cDNA库中筛选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发现了一个精子生成期间在睾丸中特异性高表达的基因Ggnbp2,免疫共沉淀分析表明,Ggnbp2编码的蛋白质产物GGNBP2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与GGN3特异相互作用。通过构建突变体,确定了GGNBP2蛋白与GGN3相互作用的区域。以上结果为揭示GGN3和GGNBP2在生殖发育中的功能、丰富生殖细胞发育的蛋白调控网络及其调控规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45.
人DNA 拓扑异构酶Ⅰ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体外以人DNA拓扑异构酶Ⅰ(hTopoⅠ)为靶位进行抗肿瘤化合物的快速筛选,用RT-PCR法从Hela细胞中克隆了hTopoⅠ基因ORF并在毕赤酵母中首次成功表达,表达产物可分泌到发酵上清,易于制备。蛋白酶A缺陷的重组酵母(SMD-hTopoⅠ)分泌重组酶的能力比具有蛋白酶A活性的重组酵母(X33-hTopoⅠ和KM-hTopoⅠ)更高。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使用BMMY(pH7.25),于20℃,每隔24h补加0.5%(V/V)的甲醇和3%(V/V)的营养液,SMD-hTopoⅠ诱导72h后可表达最高的酶活力(43000u/mL),发酵上清中hTopoⅠ可达11mg/L,约占总蛋白的10%。SDS-PAGE和Westem blot分析显示,表达的hTopoⅠ为91kD蛋白,无糖基化修饰。  相似文献   
346.
甜味蛋白thaumatin基因转入烟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分别克隆在两个不同载体上的甜味蛋白thaumatin cDNA基因片段连接成一个完整的cDNA基因,并将该基因克隆进pBI121,构建成表达载体pBI121-tha。通过冻融法导入农杆菌,农杆菌介导叶盘法转入烟草,经过组培,得到转基因的植株。提取转基因烟草总DNA,经PCR,PCR—Southern和Southern杂交证实,甜味蛋白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RT—PCR结果证明,thaumatin基因已在转基因烟草中转录成mRNA,但SDS—PAGE和甜味尝试都表明thaumatin基因在转基因烟草中没有表达出甜味蛋白。  相似文献   
347.
本文报道采自韩国的黄蚜小蜂属5种,包括1新种(Aphytis albus,sp.nov.)及4个韩国新记录种(Adiaspidis,A.japonicus,Aproclia和Avandenboschi),编制了雌成虫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韩国国立树木园和东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348.
杨义民  史明 《蛇志》2004,16(4):71-7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8岁.因牙龈出血10天,于2004年7月29日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8.7/10.7kPa,神志清,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扁桃体不大,牙龈轻度肿胀,见有少量渗血,胸骨下段压痛,心肺(一),肝脾肋下未及.  相似文献   
349.
几种化学药剂对川西獐牙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属龙胆科(Gentianaceae)一年生草本植物,为高寒藏药,藏名蒂达,产于青海海拔3 600~3 800 m的高寒地区.植物以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舒肝利胆之功效,专治黄疸性肝炎和病毒性肝炎.目前,川西獐牙菜仍处于野生状态,其野生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医药生产和外贸出口的需求.  相似文献   
350.
对人类基因组3号染色体短臂的3pter-p26区域进行了初步分析, 序列组装后整个区域全长约为8.1 kb, 靠近端粒区还存在一个约20~30 kb的空洞. 序列比较分析表明: (ⅰ) 该区域的GC含量为38.5%, 为人类基因组所有近端粒区域最低; (ⅱ) 共含有42个基因, 平均大小为97.5 kb, 以前通过基因连锁分析定位于该区域的基因Cntn3存在定位错误, 应位于3p12.3; (ⅲ) 该区域散在重复序列活跃程度高于全基因组平均水平, 其中(TA)n含量是全基因组平均水平的2倍; (ⅳ) 该区域在小鼠6号染色体104.1~112.4 Mb的位置有一个保守的同源序列; 通过染色体进化分析推断, 3pter-p26区域可能于最近的一次染色体重排之后才转移到染色体的末端, 其发生时间应在人与小鼠的基因组分离之后, 在这次重排过程中, 染色体断裂点附近的一些序列, 连同所包含的基因发生了丢失, 而丢失的基因总拷贝数却在基因组的其他地方得到了增加; (ⅴ) 3pter-p26区域较低的GC含量可能不利于保持染色体末端的稳定, 容易发生DNA丢失, 而这又可能是引发基因表达异常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