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1999~2000年在内蒙古草原区的中温型草原和暖温型草原两个研究站点, 分别对大针茅(Stipa grandis)、羊草(Leymus chinensi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hurica)和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 5个共有种地上生物量、营养元素(全C、全N、全P)和能量(热值)的繁殖分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两站点共有种各自的地上生物量、全C 和能量之间的繁殖分配较为接近,但全P、全N  相似文献   
22.
西鄂尔多斯六种强旱生植物的花粉形态及其生态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特殊生境条件下强旱生植物的花粉形态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应用光学显微镜对西鄂尔多斯地区5月份开花的2科5属6种强旱生灌木刺柄叶棘豆(Oxytropis aciphylla Ledeb)、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 (Maxim) Cheng f.]、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 Pojark)、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 Maxim)和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近球形至长球形,萌发孔主要是3孔沟,沟狭.外壁纹饰主要是细网状纹饰.同时研究了采样点生态因子,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及生境等,特别提供了5月份的气候因子,得出这些花粉分布区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23.
中国特有种四合木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张颖娟  杨持 《生态学报》2002,22(11):1917-1922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技术检测了西鄂尔多斯高原特有种四合木种群 5个斑块的遗传多样性。2 2个扩增引物产生 1 1 6条带 ,Shannon信息指数和 Nei指数对 RAPD数据的分析表明 :四合木种群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其中千里山斑块的遗传多样性和多态位点比例较高 ,石嘴山斑块的最低。遗传多样性的 86.5 %存在于斑块内 ,斑块间的遗传变异为 1 3 .5 %。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直接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说明 ,遗传多样性反映了四合木种群基因组 DNA存在较高的变异性 ;同时各斑块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 ,四合木各斑块可看成是处于同一种群的半隔离状态 (meta-种群 ) ,对四合木应注意保护遗传多样性丰富的 meta-种群。  相似文献   
24.
根茎半灌木羊柴对光合同化物的克隆整合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张称意  杨持  董鸣 《生态学报》2001,21(12):1986-1993
羊柴为根茎半灌木,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区的沙地。该种的营养繁殖是由根茎的水平延伸使顶端分生组织与腋生分生组织序列化不断产生而进行的。本项研究采用^14C标记和去叶实验,探讨了母株、子株所组成的分株对内的光合同化物的整合。在24h的传输中,相当可观量的14C光合同化物自母株传输给子株、子株的根系和根茎,且它们的汇活度均超过了10%。在^14C-光合化物向基向传输(由子株向母株)中,传输率较小,且汇活度不足1%,但根茎在这一传输中的汇活度却超过2%。去叶影响着母株与子株之间的光合同化物整合。保持完整的母株增大向遭受去叶的子株传输光合产物;反之亦然。母相提并论和子株都向根茎传输一定量的同化物,表明根茎自分株获得光合同化物的支持。羊柴的相连分株间通过根茎而发生克隆整合,可能使其分株和基株在不利的沙地生境中都获得净收益。  相似文献   
25.
科尔沁地区植物种多样性对沙地草场生产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对科尔沁沙地草场不同物种多样性指数与草地生产力关系的研究表明 ,依据植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产力的关系可分为两类 ,其中功能多样性和组成多样性为一类 ,最高生物量变化于 2 99~ 3 3 6g·m-2 ,为简单的一元线性关系 ,相关性显著 .种丰富度和S W指数为一类 ,最高生物量变化于 42 6~ 43 3 g·m-2 ,与沙地草场生产力关系较复杂 ,曲线类型为抛物线型 ,相关性较显著 .同时 ,种丰富度、S W指数、功能多样性和组成组样性与沙地草场生产力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 ,组成多样性指数对沙地草场生产力影响最大 ,S W指数最小 ,依据灰色关联度排序依次为组成多样性 ( 0 .74) ;功能多样性 ( 0 .72 ) ;种丰富度 ( 0 .66)和S W指数 ( 0 .14 ) .可以认为沙地草场改良应建立在种的引进 (增加种丰富度 )和引进种所产生的组成 (生活型 )多样性上 .  相似文献   
26.
冷蒿种群在放牧干扰下遗传多样性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王静  杨持  尹俊  王铁娟  刘朋涛 《生态学报》2004,24(11):2465-2471
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方法检测了放牧干扰下冷蒿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变化。 17条 (组 )引物进行 RAPD分析 ,扩增共产生 2 5 4条带 ,其中 2 4 0条为多态性带 ,多态位点百分率达 94 .4 9%。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 ,冷蒿种群多态位点百分数 ,Nei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均下降 ,种群内个体平均遗传一致度增加。放牧梯度上 4个冷蒿种群 H t=0 .2 116 ,Hs=0 .170 0 ,Dst=0 .0 4 16 ,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 Gst=0 .196 5 ,基因流 N*m=2 .0 4 5 1;同时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 ,种群间的 Dst、Gst增加 ,N*m 降低。说明放牧限制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使种群发生遗传分化。放牧梯度上的 4个冷蒿种群的遗传距离很小 ,但是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 ,遗传距离在缓慢的增加 ,种群间的遗传一致度降低。根据遗传距离所构建的 U PGMA聚类图中冷蒿 4个种群随着牧压的增加 ,逐级聚在一起。这表明冷蒿种群的遗传分化与放牧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四合木种群生殖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种群的生殖对策,发现四合木既可进行有性生殖,又可进行营养繁殖,以有性生殖为其主要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过程中具以下特征:1)具有自交和异交相结合的交配系统,异交比例(50%)高于自交比例(15%);2)具有花多果少的生殖格局,其开花率与生境、降水、植株年龄关系密切,不同种群的开花率有一定差异,种群的年龄结构对开花率有较大影响。在3~5月降水丰富的情况下,不仅开花比例高(40%~80%),且每一植株的花量很大。不同年份种群结实率普遍偏低,3~5月降雨较少的1996年平均结实率为19.8%;3~5月降雨较多的1998年为12.2%。只是由于开花基数大,对四合木种群种子的总产量不会造成较大威胁;3)胚胎发育过程中败育比率极高,只有约10%~20%的胚能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28.
草原区区域气候变化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口增长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深刻影响,导致除自然规律产生的变化以外的全球或区域的气候变化,这些变化又从不同尺度影响生物多样性。本文就内蒙古草原区40年间气候变化对植物种的多样性影响作了初步探讨,结果如下:1)从1950年到1990年的40年间,草原区的气候变化造成湿润度等值线的摆动,而且向东摆动的幅度和频率都大,其中以0.3线的摆动最为明显。2)0.3线的核心区不同样方向个体数和生物量向相邻区的相对变化率(0.42,0.56)与波动方差都很显著,物种多样性指数有增大的趋势。3)湿润度等值线所处的位置正好是两个相邻湿润度区的交错区,在正常情况下,交错区植被数量特征的变化应比核心区敏感,本文所出现的异常情况,正是由于区域气候变化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9.
羊草无性系构件在不同环境下的可逆性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杨持  杨理 《应用生态学报》1998,9(3):265-268
对温室内栽培羊草,人为控制温度及光照强度的条件,观测无性系构件的生长与分化的结果表明,羊草的无性系构件生长存在明显的可塑性变化,长时间的低温显著抑制羊草根茎和无性小株的分化,而对分蘖无明显抑制作用,遮荫显著抑制根茎和无性小株的分化,但对分蘖的影响并不显著,羊草的这种生态的适应特征有利于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相似文献   
30.
放牧退化群落中冷蒿种群生物量资源分配的变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王静  杨持  王铁娟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2):2316-2320
对放牧退化群落中冷蒿种群生物量及生物量资源分配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放牧干扰下,随着放牧退化程度的增加,冷蒿种群叶、茎、根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增加.其中根的重量增加幅度较大,但生殖构件(花序、果实)的生物量在轻度退化群落中增加,中度退化群落中迅速减少,重度退化群落中未发现生殖构件.随着放牧退化程度增加,冷蒿种群生物量的资源分配发生变化,对根的分配增加,对茎、叶的分配减少,根冠比增加;对无性繁殖的分配增加,对有性生殖的分配减少.在重度退化群落,冷蒿有性生殖严重受阻,繁殖格局发生变化.从资源分配的动态来看,随着放牧退化程度的增加,生长初期至盛期,冷蒿种群资源优先分配给地上部分,尤其是光合器官叶;而生长盛期至末期,资源优先分配给有性生殖或贮藏器官.繁殖格局的转变是冷蒿种群耐牧,在重度退化下成为建群种的关键.资源分配格局的时空变化,使生长、维持和繁殖等方面的分配达到和谐,是冷蒿种群在重度退化下成为建群种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