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6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从HL-60细胞中获得了sTrail基因片段,优化蛋白表达条件,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培养HL-60细胞,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sTRAIL蛋白基因片段,并将目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上,并电击转化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优化蛋白表达条件,Ni-IDA柱纯化重组蛋白,SDS-PAGE蛋白电泳,胶内酶解质谱鉴定。纯化后的重组蛋白作用HUVEC,He La,Hep-3B,HCT-116,MDA-MB-231,H460细胞检测蛋白生物学作用。结果:DNA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 ET28a-sTrail,SDS-PAGE蛋白电泳,胶内酶解质谱检测显示成功表达sTRAIL蛋白,MTT法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TRAIL蛋白对肿瘤细胞包括He La,HCT-116,MDA-MB-231,H460,Hep-3B细胞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对正常的HUVEC细胞无毒性。结论:成功构建可以高效表达sTRAIL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优化蛋白的表达和纯化后所得sTRAIL蛋白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生物活性,为研究和发展利用sTRAIL蛋白作为临床治疗抗肿瘤药物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2.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而全身其他部位未发现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较低,进展快,死亡率高,其主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是淋巴瘤细胞抵抗化疗药物的一个避难所,血脑屏障通透性升高为淋巴瘤发生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1],但其通透性升高机制尚不明确。其治疗和预后的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本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33.
【背景】薇甘菊为危险性入侵植物;同时椰子坚蚜为椰子上的重要害虫,对其防治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薇甘菊次生物质对椰子坚蚜的生物活性可为薇甘菊的综合利用及椰子坚蚜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薇甘菊4种溶剂提取物对椰子坚蚜的胃毒和触杀活性。【结果】供试的4种提取物中,正丁醇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对椰子坚蚜的胃毒水平较高,LC50分别为12.93和12.48 mg·m L-1,显著高于环己烷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而4种提取物对椰子坚蚜的触杀毒力差异不显著,环己烷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丙酮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对椰子坚蚜的LC50分别为15.28、12.28、11.40和16.62 mg·m L-1。【结论与意义】薇甘菊提取物在椰子坚蚜防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4.
目的:采用溶剂热方法合成Fe3O4磁性微球,在其表面进行硅包覆,将其应用于蓖麻叶染色体DNA提取.方法: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仪(FT-IR),振动磁强计(VSM)对合成的磁性微球进行表征,最后用电泳验证核酸.结果:合成的硅包覆的磁性微球粒径均匀、具有超顺磁性和高饱和磁含量.对蓖麻叶染色体DNA提取,A260/A280达到1.83,产率为0.556mg/g.结论:与传统氯仿-异戊醇抽提法相比,基于硅包覆磁微球的磁目相提取DNA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周期短,提取率高,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5.
具选择性蛋白质降解功能的泛素在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电子克隆的方法钓取家蚕基因组中多聚泛素基因序列,命名为Bm-polyUB(GenBank登录号:AADK01019318),并进行序列分析和电子表达谱预测。序列分析表明,该编码区长3426bp,编码1141个氨基酸残基的15聚体,预测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127.97kD和7.33,二级结构中α-螺旋、延伸带、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各占17.09%、32.78%、14.37%和35.76%,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各占43.5%、34.8%和21.7%,无前导肽、信号肽和跨膜区;多重序列比对显示,15个泛素单体基因序列间同源性和遗传距离分别介于89.0%~100.0%和0.000~0.120,其中Bm-UB3与Bm-UB10、Bm-UB5与Bm-UB7及Bm-UB10与Bm-UB14的序列相同;遗传多样性分析可见,共检出33个多态性位点,共生成12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0.962)、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7.495)、核苷酸多样性(Pi=0.03287)、密码子有效值(ENC=41.62361)、偏爱指标(CBI=0.4960)和χ2检验计算(χ2=0.713)显示泛素单体间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且呈现较强的密码子偏爱性;电子表达谱预测结果表明Bm-polyUB基因在家蚕中高表达的组织和发育阶段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低表达。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该基因进化机制、表达特性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实验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6.
八角茴香油的提取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八角茴香油的主要成分、提取分离方法及在医药等方面的应用,为八角茴香油的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目的】了解分析山东地区健康犬及腹泻犬中犬冠状病毒(CCoV)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其基因型。【方法】采集2017年以来山东省宠物市场、流浪犬中心、犬舍、各地宠物医院等的健康和腹泻犬只的肛拭子样品,采用PCR方法检测CCoV及其CCoV-Ⅰ和CCoV-Ⅱ(CCoV-Ⅱa和CCoV-Ⅱb)基因分型情况,并对扩增出的M、S全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199份样品中,共检出CCoV阳性样品79份,健康犬中的检出率为40.2%(33/82),腹泻犬中的检出率为39.3%(46/117)。健康犬中CCoV-Ⅰ型与CCoV-Ⅱ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8%(26/33)和51.5%(17/33);腹泻犬中CCoV-Ⅰ型与CCoV-Ⅱ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9.13%(18/46)和80.4%(37/46)。基因型阳性比率分析表明,健康犬中单独感染CCoV-I型的比率最高,为48.5%(16/33);腹泻犬中单独感染CCoV-Ⅱa比率最高,为47.8%(22/46)。测序分析获得48株M基因序列,遗传进化分析表明,12株CCoV-Ⅰ型毒株中除1株外,其余均从健康犬中分离。36株CCoV-Ⅱ型毒株中除7株来自健康犬外,其余均为腹泻犬中获得。获得的3株S全基因均来自腹泻犬且均属于CCoV-Ⅱa亚型。【结论】山东地区犬群中CCoV检出率较高,说明CCoV广泛流行,健康犬和腹泻犬中均存在多重感染情况,健康犬中主要流行CCoV毒株为CCoV-Ⅰ型,腹泻犬中主要流行CCoV-Ⅱa型。  相似文献   
38.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及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SO2漂白伤害程度的红提果实进行香气成分的提取与鉴定,以探讨SO2漂白伤害对贮藏葡萄果实中香气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经漂白伤害后其具有芳香气味的气体所占比重明显下降,主要成分醇类化合物下降最多,而具有刺激难闻气味的酸类化合物所占比重明显上升;此外,4-萜烯醇、正己醇、月桂醇、松油醇、芳樟醇、橙花醇、乙酸萜烯酯及青叶醛等具有葡萄特征性香味的化合物在香气中所占比例明显下降或消失,而异辛醇、1-辛烯-3-醇、壬酸、辛酸、正癸酸、乙酸、己酸、2,6-二叔丁基对甲酚及2-丁基-5-(2-甲基丙基)-噻吩等具有臭味或刺激性气味的化合物出现或所占比重上升.说明,SO2伤害对红提果实香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香味化合物所占比重的减少或消失及异味化合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39.
豆皮水溶性多糖组分SHP-3的物化性质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豆皮采用热水浸提得到豆皮水溶性多糖,通过DEAE-cellulose离子交换柱洗脱,得到3个组分。本文主要研究了采用0.3 M NaOH溶液洗脱纯化得到的组分SHP-3的物化性质。对SHP-3进行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分析、紫外光谱及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分析,结果表明:SHP-3的分子量为45554,其糖醛酸含量为26.71%(wt.%),单糖组成摩尔比为Rah:Fuc:Ara:Xyl:Man:Gal:Glu=3.55:0.44:11.58:1:7.45:5.12:1.12,紫外光谱在260~280 nm没有吸收峰,表明没有蛋白质或核酸等物质;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结果表明SHP-3的连接结构以为(1→4)糖苷键为主,其摩尔比例占68.9%,(1→2)糖苷键占11.4%,(1→6)糖苷键占19.7%。  相似文献   
40.
目的:对直接影响神经支架微观结构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制备不同孔径仿真支架的制备工艺。方法:用前期开发的神经支架制备工艺,应用不同浓度的醋酸浓度和冷淋速度制备仿真神经支架,以扫描电镜观察神经支架结构特征,以确定醋酸浓度和冷淋速度对神经支架内部结构的影响。结果:醋酸浓度和冷淋速度对神经支架内部结构具有重要影响。醋酸浓度为0mg/ml时,无法制备定向结构的神经支架,当醋酸浓度为1mg/ml、2mg/ml、3mg/ml和4mg/ml时,可制备轴定向仿真支架,并且神经支架的孔径随醋酸浓度增大而增大;当冷淋速度为1×10-5m/s、2×10-5m/s和5×10-5m/s时,所制备的仿真支架内部均呈明显的轴向微管结构,其中冷淋速度为2×10-5m/s时,其轴向微管结构排列最为有序、规律。当速度为1×10-6m/s,2×10-6m/s,5×10-6m/s以及1×10-4m/s时,所制备的材料内部微管结构走向无明显规律。结论:醋酸浓度和冷淋速度是影响神经支架内部结构的两个关键因素,通过改变醋酸浓度和冷淋速度可制备不同孔径的仿真神经支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