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5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133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82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电离辐射对于神经系统高级机能(如学习记忆和感觉分辨功能等)的影响曾有若干报道。一些人认为电离辐射对于分辨学习和延缓反应没有损伤作用, 应用超过半致死剂量的辐射强度对猴的学习记忆没有影响。新近一些报告发现,电离辐射后猴的视觉分辨出现暂时的下降,视敏度下降以及诱发电位幅度降低。上述结论存在一定的分歧。已有资料主要是视觉分辨学习的研究,我们采用纯音频率分辨和瞬时记忆为指标,观察γ线和 X 线对于猕猴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2.
杨希林  杨柳芬 《蛇志》2004,16(2):44-45
我院1999年10月至2003年12月先后对32例高胆红素血症的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胆红素血浆吸附治疗,在加快黄疸消退,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13.
冠状病毒是一类可感染人类和动物的RNA病毒,可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其人际传播迅速,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寻求疫苗防控对策。基于冠状病毒疫苗领域全景专利,在综合对比分析该领域的全部专利的发展趋势、主要国家和主要机构的专利产出的同时,重点揭示了其中的人用相关疫苗的发展与分布情况以及重点分析了人用疫苗产品的研发现状,以期为我国冠状病毒疫苗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管理决策者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14.
215.
2-O-α-D-甘油葡糖苷是一种在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及医药领域有着重大应用前景的高附加值产品,但国内仍未实现2-O-α-D-甘油葡糖苷的工业化生产,且鲜有关于2-O-α-D-甘油葡糖苷合成的相关报道。文中旨在开发一种利用食品安全级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全细胞催化合成2-O-α-D-甘油葡糖苷的方法,通过构建一株异源表达肠膜明串珠菌蔗糖磷酸化酶 (Sucrose phosphorylase,SPase) 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168/pMA5-gtfA,并将其用作全细胞催化剂合成2-O-α-D-甘油葡糖苷,通过优化培养温度、时间及全细胞转化条件,提高其转化合成2-O-α-D-甘油葡糖苷的产量。结果表明,重组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 168/pMA5-gtfA在30 ℃下培养20 h,菌体裂解物酶活力最大达1.43 U/mL,并且在1 mol/L蔗糖、2.5 mol/L甘油、pH 7.0、菌体OD600为40、30 ℃下全细胞转化反应48 h,共生成2-O-α-D-甘油葡糖苷189.3 g/L,平均转化速率为15.6 mmol/(L·h),蔗糖转化率约为75.1%,是目前报道的利用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催化合成2-O-α-D-甘油葡糖苷的最高产量,这为2-O-α-D-甘油葡糖苷的工业化生产及应用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16.
马可波罗盘羊是帕米尔高原的代表性物种,开展生境适宜性评价对于该物种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植被、地形等影响马可波罗盘羊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以及道路和牧场等人为干扰因子,借助ArcGIS,构建生境适宜性指数模型,在不同尺度上评价分析马可波罗盘羊的生境适宜性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5836 km~2保护区内马可波罗盘羊夏季潜在适宜生境面积为2127.19 km~2,冬季为1915.70 km~2。保护区西北部面积3767.73 km~2的马可波罗盘羊实际分布区内,夏季潜在适宜生境面积为1095.48 km~2,冬季为1072.82 km~2,马可波罗盘羊适宜生境集中分布于保护区内该物种实际分布区。受人为干扰,保护区内马可波罗盘羊夏季和冬季实际适宜生境丧失率分别为18.43%和17.78%,实际分布区内适宜生境丧失率分别为33.65%和29.73%,表明实际分布区马可波罗盘羊适宜生境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应予以重点保护。总体而言,影响马可波罗盘羊生境适宜性的关键因素是国道314和放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4点关于马可波罗盘羊生境保护,以及保护区管理与规划的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217.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颗粒和寒冷复合对人肺腺癌上皮细胞A549细胞毒性及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A549细胞为实验对象,分别用10, 50, 100, 200 μg/ml Nano-SiO2颗粒对A549细胞染毒,以及分别在35℃,33℃,31℃条件下对A549细胞进行低温暴露,培养48 h后,观察细胞形态及测定细胞相对存活率。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出对A549细胞相对存活率有显著降低作用的Nano-SiO2剂量和温度的基础上,按照2×2析因设计实验,分为4组:①37℃对照组;②Nano-SiO2染毒组;③低温暴露组;④Nano-SiO2和低温复合组,不同条件下暴露48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比色法检测LDH活性,以及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的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IL-6和IL-8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100 μg/ml Nano-SiO2组和31℃低温组能够显著降低A549细胞活性(P<0.01),在复合条件作用下对A549细胞活性抑制最为显著,且炎性因子IL-6和IL-8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100 μg/ml Nano-SiO2与31℃低温复合暴露可协同降低A549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增加炎性因子IL-6和IL-8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18.
南亚热带人工林种植对赤红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南亚热带地区桉树、杉木、马尾松、米老排和红锥5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Elliott湿筛法和Le Bissonnais(LB)法研究了人工林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5种人工林土壤经湿筛法处理后,水稳性团聚体(WR>0.25)均在62.2%以上,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介于1.58~3.71和0.57~2.02 mm,表现为杉木林最大,桉树林最小。各林分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PAD)介于4.6%~31.5%之间;采用转移矩阵法评价5种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得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数(ASI)为杉木林>红锥林>米老排林>马尾松林>桉树林。在LB法3种处理下,快速湿润处理(FW)对土壤团聚体的破坏程度最大,说明消散作用是研究区团粒崩解的主要机制;预湿润振荡处理(WS)的破坏程度最小;慢速湿润处理(SW)介于两者之间,MWD和GMD值变化一致,均表现为WS>SW>FW,且随土层的加深,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5种人工林土壤在LB法FW处理下团聚体GMD值与湿筛法ASI、MWD、GMD均达到显著正相关,表明湿筛法与LB法的FW处理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于表征南亚热带赤红壤地区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综合MWD、GMD、PAD和ASI等团聚体稳定性指标,杉木人工林比其他4种人工林更有助于土壤团聚水平的提高,其土壤结构相对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219.
荒漠草原两种类型土壤的水分动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7—2018年的定位监测数据,分析了宁夏东部的盐池荒漠草原2种不同类型土壤(灰钙土和风沙土)的水分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 2017和2018年生长季(5—10月),研究区降雨量分别为208.2和274.8 mm,降雨在各月份的分配差异较大。2018年除5月存在极端降雨事件(129.6 mm)外,其余各月降雨量均低于2017年。土壤水分变化的季节动态规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土壤水分补偿期(5月初至6月初)和土壤水分波动期(6月中旬至9月底)。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降雨后呈骤增骤减的脉冲式特点,深层土壤含水量较稳定。灰钙土土壤含水量随土层加深表现为“升-降-升”的变化,风沙土土壤含水量在0~60 cm土层出现井喷式增加,而后增加缓慢,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大。2017年,灰钙土全剖面(0~100 cm)土壤水分表现为积累型,风沙土表现为消耗型;2018年,两种类型的土壤水分在全剖面均表现为消耗型。两种土壤类型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强,灰钙土和风沙土全剖面的平均土壤含水量代表性土层分别为80~100和40~60 cm。2种类型土壤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不同,风沙土受降水的影响高于灰钙土。降水会降低土壤水分的变异性,改变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  相似文献   
220.
程东亚  李旭东  杨江州 《生态学报》2020,40(4):1161-1174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反映植被生长的重要指标,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对生态保护、退耕还林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0—2015年贵州沅江流域典型年份NDVI,采用重心分析、标准差椭圆、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从干旱视角探究流域NDVI变化和降水敏感性。得出以下结论:(1)2000—2015年贵州沅江流域NDVI总体处于上升趋势,植被正在改善,期间西部植被改善最为明显,退耕还林还草取得较好成果。(2)2000—2015年贵州沅江流域干旱年与正常年NDVI空间变化趋势不一致,干旱程度对植被影响具有区域差异。(3)贵州沅江流域NDVI与降水呈负相关,空间敏感性自西向东递增,降水对流域西部喀斯特山区NDVI影响更明显。(4)2000—2015年贵州沅江流域NDVI时段变化与降水主要为负相关,降水越多NDVI时段变化敏感性越弱,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应重点放在负敏感区。研究结果可为退耕还林还草和干旱灾害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