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8篇
  3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该文报道了采自新疆的木灵藓属中国2个新记录种——帕米尔木灵藓(Orthotrichum pamiricum)和细齿木灵藓(O.scanicum)。帕米尔木灵藓的识别特征为:叶尖钝,气孔隐型,多着生于孢蒴下部,外齿层齿片8对,干燥时蒴齿背曲,内齿层蒴条16,上部内曲;细齿木灵藓的识别特征为:叶尖部具细齿,气孔半隐型,蒴帽具分散的透明毛,内齿层和外齿层均16片,具8条黄色细沟,干燥时中部以上具沟。对这2种藓类的形态特征、生境和地理分布及与其相似种的形态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绘制了每种的形态结构墨线图。木灵藓属植物在中国的新分布记录进一步表明,新疆地区富含生物多样性,并与中亚植物区系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2.
阐明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8-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特征和病毒基因特征。对2018-2019年中国流腮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2018-2019年中国流腮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8.65/10万和21.48/10万,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是我国流腮的高发人群,分别占总病例数的85.30%和82.56%。流腮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份均有流腮病例报告,西部和中部地区发病率高于东部地区。2018-2019年共获得160条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SH基因序列,其中150条(93.75%)序列鉴定为F基因型MuV,在我国11个省份检测到;10条(6.25%)序列为G基因型MuV,2019年在广东、湖北和新疆3个省份检测到。和我国既往流行MuV代表株相比,2018-2019年流行的F基因型MuV代表株序列在基因亲缘性关系树上相对集中。现阶段我国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未发生明显改变,仍呈现病毒自然流行模式;F基因型作为优势流行基因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持续流行,但毒株的遗传多态性有所降低,这可能和我国实施1剂次腮腺炎疫苗常规免疫策略有关。G基因型MuV主要在我国局部地区流行,但流行范围在逐渐扩大。建议进一步加强两剂次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降低我国腮腺炎易感人群。同时持续性开展MuV流行学和病毒学监测工作,为鉴别病毒的来源,确定病毒传播途径和评估腮腺炎疫苗免疫策略奠定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3.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毛齿藓短蒴变种(新拟)在中国的分布和毛齿藓属在新疆的分布。研究表明:(1)毛齿藓短蒴变种的主要识别特征为:叶基部鞘状,突然狭窄成线状披针形,背仰,叶缘平展,中肋充满叶上部,背面粗糙,远轴面有厚壁细胞束分化,叶细胞长方形至短长方形;有假根生芽胞;孢蒴椭球形,稍弓形弯曲,蒴齿线状披针形,二裂至近基部。(2)毛齿藓属的3个分类单位在中国均有分布,毛齿藓短蒴变种以较短的孢蒴和蒴柄区别于原变种,以有根生芽胞、叶基部呈明显鞘状、叶缘平展区别于云南毛齿藓的无假根生芽胞、叶基部略呈鞘状、叶缘背卷。(3)在牛毛藓科中有许多类群与毛齿藓短蒴变种形态相似,但仅有毛齿藓属的叶在横切面上主细胞的远轴面有厚壁细胞束,而其他类群的叶在横切上主细胞的近轴面和远轴面均有厚壁细胞束。该变种的叶背仰不同于牛毛藓科其他属的叶直立;以具鞘部的叶、表面光滑的孢蒴、内弯的蒴齿区别于无鞘部的叶、表面有纵沟槽的孢蒴、直立的蒴齿的牛毛藓属。(4)该变种属北极 高山分布类型,表现出了明显的欧洲 亚洲 北美洲间断分布模式,可作为研究气候变化、海陆变迁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24.
报道了新疆南、北、东3个主要粮棉混作生态区茧蜂科种类14个亚科,28个属,63种;其中新疆新记录18种,国内新记录3种.调查分析表明: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茧蜂亚科Braconinae、内茧蜂亚科Rogadinae和蚜茧蜂亚科Aphidiinae种类的数量在新疆粮棉混作生态区占明显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25.
以往对几种酶的变性研究表明,酶的失活先于酶分子的整体构象变化[5]。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在盐酸胍、脲和SDS等变性剂存在下,比较磷酸化酶b的失活、辅基磷酸吡哆醛附近微环境的变化、AMP结合的协同性以及酶分子的去折叠。检测内源荧光的变化发现,随着变性剂浓度的增加,酶的失活作用不仅先于酶分子的整体构象变化,而且也先于磷酸吡哆醛结合部位的微环境以及AMP结合的协同性的变化,这表明,酶的活性不仅需要每个亚部位构象的完整性,而且也需要所有亚部位之间的正确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26.
报道新疆拟橙衣属地衣的6个分类单位。其中南方拟橙衣Fulgensia australis,荒漠拟橙衣F.desertorum和苔生拟橙衣F.schistidii为中国新记录种。在形态学、解剖学、化学及生态学方面对它们进行了简短的论述。此外,还提供了形态特征和内部解剖特征照片以及新疆种类的分种检索表。研究所用的标本采自托木尔峰、铁力买提达坂、阿尔金山和准葛尔盆地等,保存于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地衣标本室。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不同温度条件对马免疫血浆外观和效价的稳定性影响,为马免疫血浆的采集、分离、贮存、运输及抗毒素生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破伤风类毒素及肉毒A、B、E、F型类毒素制备的马免疫血浆,分别放置于2~8℃、20℃、37℃3种温度下,并分别于0、1、3、6、12个月取样,依据《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对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及效价检测。结果破伤风及肉毒A、B、E、F型马免疫血浆在2~8℃条件下,放置12个月稳定性良好,外观及效价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规定要求。20℃与37℃下放置的马免疫血浆随着时间的延长,外观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浑浊,效价也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低效价组比中、高效价组的效价下降明显,且温度越高效价降低幅度越大。结论马免疫血浆在2~8℃条件下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28.
探究了新疆盐生植物黑果枸杞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为深入研究盐碱、干旱等环境下内生真菌与宿主的互作机制,筛选和开发促生、防病和抗逆等功能的有益内生真菌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利用ITS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黑果枸杞不同组织真菌群落组成及差异,并采用FUNGuild数据库预测真菌群落生态功能。测序共获得高质量内生真菌序列354 058条,涉及291个OTUs,分属于9门、19纲、34目、50科、60属。α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根、果中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程度较高,叶居中,花的多样性最低,茎的丰富度最低。对黑果枸杞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和优势菌群的分析表明,子囊菌门为优势菌门,花、叶、果、茎和根中相对丰度分别为86.85%、72.36%、75.97%、84.44%和85.02%。链格孢属为黑果枸杞植株中的核心属,不同组织中均有分布,在花、叶、果、茎和根中占比分别为85.41%、69.79%、47.07%、79.94%和36.97%。较优势的菌尚有枝孢属、枝顶孢属、新凸轮孢菌属、茎点霉属和楔孢黑粉菌属等真菌。这些菌多具有促生、抗逆等特性,在宿主对盐碱、干旱等极端环境的适应性方面有着潜在功能。各组织独有属的相对丰度均未超过1%。共有菌和独有菌在不同组织中的组成和相对丰度差异较大。经FUNGuild软件平台解析显示,黑果枸杞中病理-腐生-共生营养型的相对丰度最高,在花、叶、果、茎和根中分别为85.41%、69.84%、47.24%、79.98%和37.09%。果和叶中含多种相对丰度≥1%的条件致病菌,而根中腐生真菌种类较多。黑果枸杞中蕴含着功能丰富的内生真菌菌群,在不同组织中的组成及其生态功能差异较大,同时还含有大量未鉴定出种属和未定义的功能菌群,这些可为黑果枸杞功能菌群发掘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9.
以采自新疆各地的350余份芦荟藓属植物为材料,对新疆芦荟藓属植物的分类及其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新疆产芦荟藓属植物3种:短喙芦荟藓(Aloina brevirostris(Hook.&Grev.)Kindb.)、斜叶芦荟藓(A.obliquifolia(Müll.Hal.)Broth.)和钝叶芦荟藓(A.rigida(Hedw.)Limpr.)。其中斜叶芦荟藓为新疆新记录种。对它们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明确了各种的识别特征,并提供了生境、产地与分布地等信息及显微照片,编制了新疆芦荟藓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RNAi技术明确马铃薯甲虫TOR上游的关键信号集成节点及类胰岛素信号通道下游基因结节性硬化复合物TSC1和TSC2的功能。旨在为探明马铃薯甲虫类胰岛素信号转导提供更多理论支持。【方法】在NCBI(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获取马铃薯甲虫LdTSC1/2序列,分别利用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基因的完整性和系统发育关系;采用喂食幼虫dsRNA的方法,观察该基因的调低对马铃薯甲虫幼虫生长发育、糖脂代谢的影响。【结果】克隆得到马铃薯甲虫TSC1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鞘翅目白蜡窄吉丁直系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自展一致度为100%,聚为一支;TSC2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鞘翅目白蜡窄吉丁和赤拟谷盗的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的自展一致度为100%,聚为一支。通过分别喂食2龄幼虫LdTSC1/2的dsRNA能有效降低靶标基因的表达量,幼虫出现体重减轻,化蛹率和羽化率显著下降,葡萄糖的吸收转化效率降低,海藻糖含量升高和甘油三酯均减少。【结论】下调2龄幼虫LdTSC1/2的表达量,导致试虫出现抑制了糖脂代谢、脂肪体减少、体重减轻以及发育延迟;结果表明LdTSC1/2调控了马铃薯甲虫幼虫的糖脂代谢过程,显著影响幼虫化蛹和蜕皮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