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01.
采用HRP逆行追踪观察了大鼠视皮质锥体细胞至外侧膝状体背核的投射,结合谷氨酸及GABA免疫组化方法探测了该类细胞的化学递质。光镜下HRP标记细胞与谷氨酸和GABA免疫阳性细胞清晰可辨。谷氨酸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视皮质第Ⅱ~Ⅵ层。在第Ⅵ层可见HRP和谷氨酸双标记的锥体细胞,双标细胞的数量约占HRP标记细胞总数的42.7%。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在皮质各层。但未见有GABA和HRP的双标记神经元。因而有充分理由推测:谷氨酸可能是视皮质投射至外侧膝状体背核的锥体细胞的神经递质之一。  相似文献   
702.
建立抗呲虫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种群和敏感呲虫啉褐飞虱种群在不同抗虫水稻品种(TN1、IR36)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比较了抗感吡虫啉种群在感虫品种TN1上以及在抗虫品种IR36上饲养4代的种群趋势指数(Ⅰ)和适合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在TN1上,抗呲虫啉和敏感吡虫啉褐飞虱种群的种群数...  相似文献   
703.
从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的主干和侧枝树皮及皮下分离筛选得到181株纯化的内生菌株。经过摇瓶发酵培养,再用甲醇、乙酸乙酯萃取抽提,抽提产物经以标准紫杉醇为对照的薄层层析(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MS)分析,发现有1株菌株HD181-23能够产生紫杉醇,其紫杉醇产量为206.34μg/L。对菌株HD181-23菌落、菌丝体和孢子形态和产孢特征进行了研究,表明菌株HD181-23为葡萄孢属的种,暂定为Botrytissp.。该菌株的发酵提取纯化产物经HeLa细胞毒实验,结果显示对HeLa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04.
发根农杆菌介导药用甘薯西蒙1号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发根农杆菌A4分别感染药用甘薯西蒙1号的叶片、茎切段、叶柄等外植体,诱导出毛状根,并对毛状根进行了离体培养.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优化甘薯西蒙1号的毛状根诱导条件;PCR扩增检测转化毛状根;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了毛状根中咖啡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转化中茎切段是最合适的外植体,最佳感染时间20 min,共培养最佳时间为2天;PCR扩增检测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T-DNA片段已整合进植物的基因组中;经高效液相色谱仪证实毛状根中含有咖啡酸,含量为0.03792 mg/g.  相似文献   
705.
土壤团聚体物理保护是促进有机碳积累主要机制之一。以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天然次生林植被演替群落为对象,研究从农田、草地(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灌木林(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先锋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到顶级林(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5个植被演替阶段0-20 cm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团聚体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随着植被演替显著提高(P<0.05),顶级林的团聚体稳定性最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各粒径土壤团聚体(> 2 mm、2-0.25 mm、0.25-0.053 mm、<0.053 mm)有机碳含量均随着植被演替而增加。除草地0.25-0.053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外,其他演替阶段均为0.25-2 mm粒径最高。根系生物量、凋落物生物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团聚体稳定性均与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总体而言,长期植被演替有助于团聚体稳定性和团聚体有机碳累积。  相似文献   
706.
植物应答非生物胁迫与微管的动态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微管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微管结合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 MAPs)进行调控。MAP70-1是一种微管结合蛋白,为了揭示MAP70-1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以苹果砧木M26为材料,采用PCR方法,克隆MdMAP70-1基因(登录号XM_008390949),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叶盘法转化‘黄珍珠’番茄,并进行抗旱性分析。结果显示:(1)成功克隆得到苹果MdMAP70-1,其开放阅读框(ORF)为1 860 bp,编码619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68.77 kD,等电点8.64;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苹果MdMAP70-1具有MAP70家族蛋白的保守结构域,与葡萄VvMAP70-1蛋白(Vitis vinifera VIT_201s0011g05790)的亲缘关系较近。(2)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转化野生型番茄,经抗性筛选获得12株阳性植株,PCR检测获得分别含有目的条带(1 860 bp和680 bp)的8个过表达株系,证明MdMAP70-1基因已转入番茄中;qRT-P...  相似文献   
707.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结构特征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白鲜叶绿体基因组具有典型的环状四分体结构,总长度为157 139 bp,大单拷贝区和小单拷贝区长度分别为84 478 bp和18 587 bp,一对反向重复序列长度为27 037 bp,总GC含量为38.5%。共注释到132个基因,包括87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8个rRNA和37个tRNA基因。计算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频率(RSCU),发现编码最多的密码子是亮氨酸(Leu/L),编码最少的密码子是半胱氨酸(Cys/C),RSCU值大于1的密码子有32个。白鲜叶绿体基因组共包含61个简单重复序列。通过对芸香科8种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进行比较,发现白鲜属与其他属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基本一致,并未发生重排和倒位现象。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白鲜与臭常山(Orixa japonica Thunb.)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708.
兰涉平  刘汉儒 《遗传》1981,3(5):13-14
目前,水稻花药培养绿苗生产率平均已达 5%。但从育种实践要求看,还是低的。为了提 高绿苗生产率,我们在不增加培养程序的前提 下,在改变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寻找大幅度提高 绿苗生产率的途径中,发现了丁二酸及其钱盐 对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09.
长滨文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省长滨文化中包涵大量楔型石器,与河南小南海遗址出土石器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7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