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哺乳动物克隆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核移植一词最早出现于Spemann(1938)所著《胚胎发育与诱导》一书中,他建议把发育后期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中,以研究细胞核的发育能力,但由于当时实验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够实施。直到1952年,Briggs和King才第一次报道了蛙的胚胎细胞核移植成功。Gurdon(1962)将爪蟾蝌蚪期肠上皮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重构胚胎发育成正常的个体;而将成体爪蟾的肠上皮细胞核移入去核卵母细胞中时....  相似文献   
12.
花背蟾蜍蝌蚪发生类坏死的皮肤在恢复过程中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花背蟾蜍后肢芽期的蝌蚪为材料,用0.001 mol/L氨水(氨水组)和0.01mol/L醋酸(醋酸组)处理皮肤使之发生类坏死。以细胞核、细胞表面、细胞质及细胞间隙等的超微结构变化为指标,研究了各组皮肤发生类坏死后恢复过程中的可逆变化。结果观察到:两组均能引起核染色质浓缩,粘液分泌,液泡增多,线粒体及内质网膨大变形,细胞间隙变窄;醋酸还引起张力原纤维的凝集及紊乱等。恢复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分布趋于均匀,粘液的分泌渐正常,液泡减少,线粒体及内质网的形态逐步恢复,但细胞间隙一直很??窄;醋酸组中张力原纤维恢复成束且排列较整齐。作者认为氨水及醋酸引起蝌蚪皮肤发生类坏死后,在一定时间内是可以恢复的,而且此可逆变化也反映在超微结构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13.
实验利用焦锑酸钾法对豚鼠精子在发生及顶体反应过程中的Ca~(2+)定位作了较详细的研究。在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上都有Ca~(2+)分布,但睾丸中的精子上则无Ca~(2+)。成熟精子中Ca~(2+)主要定位于顶体帽的整个腹面及背面的两个特定区域。发生顶体反应的精子上Ca~(2+)则位于顶体外膜上或囊泡内,已发生顶体反应的精子中Ca~(2+)则位于顶体内膜上。  相似文献   
14.
山羊早期胚胎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促卵泡刺激素(FSH)进行超排处理所得的胚胎为材料,首次对山羊附植前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桑椹期以前,胚胎中大都为带帽线粒体,从此期开始这种线粒体明显减少;从四细胞期开始,出现基质浅具横嵴的线粒体,且以后各期逐步增多。具横嵴的线粒体可能由带帽线粒体的帽状泡消失后转变而来。(2)核仁从四细胞期开始网状化,以后网状化程度逐步增强,颗粒部明显增加。(3)间隙连结最早形成于4细胞期,紧密连结和桥粒分别从8细胞期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5.
豚鼠精子在发生及顶体反应过程中细胞内Ca^2+...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增明  陈大元 《动物学报》1992,38(4):425-428
  相似文献   
16.
雌激素的非基因组调节模式在雌性生殖系统中广泛存在.雌激素通过基因组、非基因组及两种调节模式的整合在不同组织中行使多种生理功能.卵巢中雌激素能通过非基因组效应对卵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子宫中雌激素对多种基因的表达都是通过非基因组模式.对雌激素非基因组效应的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了解雌激素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18.
子宫内膜向蜕膜的转化是正常着床和妊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胚泡着床是必不可少的。在蜕膜化过程中,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在形态和生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蜕膜化过程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cAM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自然杀伤细胞、同源盒基因-10(HOXA10)、激活素等。但对蜕膜化的机制及调节等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19.
田振  杨增明 《动物学杂志》2008,43(4):133-139
胚泡着床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依赖于胚泡发育和子宫内膜获得接受能力的同步进行.着床只发生在具有接受性的子宫内膜,而子宫内膜只在很短的时间内具有接受性.被称为"着床窗口".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建立涉及子宫腔上皮的形态学改变,以及甾类激素和许多细胞因子复杂的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建立及其分子调控.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激活因子与精子获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激活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能明显促进精子的获能过程,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降解,血小板激活因子抑制精子的获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