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西印度樱桃(Malpighia glabra)又名光果樱,金虎尾科金虎尾属植物,多年生常绿灌木。原产热带美洲,主要栽培在西印度群岛和南美北部。我国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先后引种栽培在台湾、广东、海南、云南等省热带地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于1964年从非洲加纳引种栽培,并获成功。 据观测,西印度樱桃10年生扦插树株高仅为4.2-4.5m,冠幅5.8-6.7m,树冠自然圆头形,茎枝灰褐色,分枝部位低,成枝能力强,分枝多,枝条柔软微下垂;单叶对生,绿色或浅绿色,椭圆形或卵圆形,长约2-3cm,宽…  相似文献   
12.
用重组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载体将γ-微管蛋白反义基因导入烟草(Nicotiana tabacum var.Samsun NN),得到了γ-微管蛋白基因沉默的烟草植株。它与侵染PVX空载体的正对照相比有明显的差异:不同形态的叶片分层交替生长;到生殖期所有的花苞都提前脱落;小孢子不能发育到四分体阶段。沉默的形态反应主要起始于顶端幼嫩组织。在沉默过程中除存在基因沉默及恢复现象外还出现靶基因水平的陡然升高,甚至有时会明显反超过正常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河南省某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耐药性毒株的进化演变规律.方法 将河南省南部某地74例接受齐多夫定(AZT)+去羟肌苷(ddI)+奈韦拉平(NVP)联合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纳入研究队列,分别在抗病毒治疗后3、6、12、18个月进行随访调查,通过逐一访谈了解一般情况、服药方案、服药依从性及保障措施、抗病毒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等,同时采集14 ml EDTA抗凝静脉血,检测CD4/CD8细胞数、病毒载量及基因型耐药性.结果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耐药突变位点是:67、118、151和215.治疗3、6、12、18个月时AZT耐药发生率分别为6.76%、13.51%、14.86%和9.46%,ddI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2.70%、6.76%、8.11%和5.45%,AZT的耐药发生率高于ddI,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发生率高于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发生频率最高的耐药突变位点是:103和181.治疗3、6、12、18个月时,NVP耐药发生率分别为9.46%、18.92%、22.97%和32.43%.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耐药发生趋势.耐药和不耐药患者的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差异.服药依从性差可能是耐药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本组患者中已出现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高度耐药,服药依从性是耐药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服药的监督管理,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Nav1.7特异性地表达在外周伤害性感觉神经元。临床遗传学、动物模型和药理学研究表明,Nav1.7是一个重要的镇痛药物开发靶点。本研究以沟纹硬皮地蛛(Calommata signata Karsch)毒液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刺激采集毒液、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质谱鉴定、蛋白质测序以及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等方法,筛选并鉴定到一种对Nav1.7有抑制作用的新型多肽毒素,命名为APTX-1。质谱鉴定该多肽毒素的分子质量为7 815.2 Da;其N端前10位氨基酸序列为ASCKQVGEEC。APTX-1抑制Nav1.7电流具有浓度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为(0.46±0.08)μmol/L。通道动力学分析显示,APTX-1并不影响Nav1.7的翻转电位、电压依赖性稳态激活曲线和失活曲线,表明该多肽毒素并不影响Nav1.7的离子选择性和电压依赖性。综上所述,本研究获得了一个新型Nav1.7调制剂,并探究了其对Nav1.7的作用特点,为靶向Nav1.7的镇痛药物研发提供了潜在先导分子。  相似文献   
15.
细根作为植物养分获取和能量运输的重要器官,是根系中最活跃和最敏感的部分,其功能属性沿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能够反映植物对资源的利用策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该研究旨在解析不同氮(N)添加水平对红锥(Castanopsishystrix)细根形态、化学性状的影响,探究红锥细根对短期N添加的可塑性,为阐明和预测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物根系生理功能变化提供理论支撑。2020年1月,在红锥林内设置4个N添加水平样地:对照(CK, 0 kg·hm–2·a–1)、低氮(LN, 50 kg·hm–2·a–1)、中氮(MN, 100 kg·hm–2·a–1)、高氮(HN, 150 kg·hm–2·a–1),每个处理3个重复。利用挖掘法挖取红锥根系,测定其1–5级根在不同N添加水平处理下细根比根长(SRL)、比表面积(SRA)、组织密度(RTD)、平均直径(RD)和化学计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MN、HN显著降低了土壤pH,HN显著增加了土壤硝态氮(NO3–-N)和全磷(P)含量;N添加显著增加了1级细根的碳(C)含量;HN显著增加了2级细根C含量; MN和HN显著增加了1、2级细根的N含量,但显著降...  相似文献   
16.
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为新命名的中国特有种,因缺少调查研究,其种群潜在的生态地理分布并不清楚。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收集到35个镇海林蛙分布地点,引入与以上地点对应的World Clim数据库1950—2000年的20个生物与环境变量,运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镇海林蛙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镇海林蛙适生概率为0.5~1.0的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湖南、湖北东部、江西中部、西部以及北部、福建沿海地区、天津西部等地,并且还零散分布于四川、重庆、山东、河北、广西、广东等地,适生概率为0.09~0.5的相对适宜栖息地主要在北京、山东、河南、重庆、贵州、广西、福建、广东、辽宁南部、天津东部、河北南部、陕西南部、四川东部、湖北西部、湖南南部、江西西北部以及南部、台湾北部等地区分布。预测模型取得的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AUC值均为0.993,表明本研究获得的预测模型准确度很高,结果可信。MaxEnt模型的Jackknife检验表明,各环境变量中对模型的贡献度有差异,最暖季度降水量(贡献率为44.6%)和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贡献率为20.4%)是影响镇海林蛙潜在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关键因子以及其在植物基因功能和抗病毒研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又名羊角豆、喉白草、假决明,为苏木科决明属植物,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半灌木。枝条柔软,微下垂。叶淡绿色,互生,偶数羽状复叶,叶柄上面近基部有一个腺体;小叶6—10,对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cm,宽1cm左右,边缘有细毛;每年10月至翌年4月开花,伞房状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瓣5,黄色;荚果圆柱形,略扁,形似羊角,淡黄棕色;种子30—53枚,卵形,稍扁,黑褐色,成熟期元月下旬至三月中旬。望江南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福建、台湾、两广、云南等地区,国外分布于印度及其它热带地区;性喜高温,但对低…  相似文献   
19.
紫鸭跖草是一种高耐铜的超积累植物,本研究首次应用RNA-Seq技术对其转录组进行分析。通过全长转录组分析组装了紫鸭跖草耐铜相关候选基因,通过转录组分析,共获得82 471条N50长度为2 299 bp的高质量unigene,为紫鸭跖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对照组(CK)、300 μmol/L胁迫组(CT1)和1 000 μmol/L胁迫组(CT2)的测序数据已保存在NCBI的SRA数据库中,登录号为SAMN11265427。CT1相比于CK,共有5 028条unigene在根组织中有显著性差异表达,约占全部unigene的6.10%,其中富集上调和下调的基因分别为3 138和1 890条;CT2相比于CT1,根中共有6 813个unigene富集差异表达,占所有unigene的8.26%。其中富集上调和下调的基因分别为2 555和4 258。随机选取10个基因进行qRT-PCR荧光定量分析,结果与Illumina测序数据一致,验证了基因数据差异表达的有效性。上述实验从分子水平上为研究铜胁迫下铜耐受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截形叶螨中Wolbachia与Spiroplasma这两种共生菌之间的竞争关系,评估叶螨交配类型对其寿命的影响。【方法】对不同共生菌感染类型的雌螨在不同交配类型以及不同日龄的情况下其体内共生菌滴度进行定量PCR检测,对不同交配类型的雌螨寿命进行记录,利用SPSS19.00(IBM)分析交配类型、成螨日龄对共生菌滴度的影响,以及叶螨交配类型对寿命的影响。【结果】不同交配类型以及不同日龄的雌螨,其体内共生菌滴度存在显著差异;对于Wolbachia滴度,单感染Wolbachia雌螨与双感染在4日龄、10日龄有差异;对于Spiroplasma滴度,单感染Spiroplasma雌螨均显著高于双感染;双感染中Wolbachia滴度显著高于Spiroplasma;双感染雌螨与同一感染或不感染品系雄螨交配后的存活时间长于与单感染Spiroplasma雄螨交配,单感染Spiroplasma雌螨与同一感染或不感染品系雄螨交配后的存活时间长于与双感染雄螨交配。【结论】交配类型和成螨日龄影响共生菌滴度;Wolbachia的存在抑制Spiroplasma;交配类型会对雌螨寿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