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长白山地区不同海拔紫椴枝叶解剖构造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光学显微镜观察,对长白山地区不同海拔紫椴枝叶解剖构造进行观察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600~1100 m范围内紫椴的生长情况良好;紫椴一、二年生枝条和叶片的解剖构造都随海拔的升高呈现一定变化规律;海拔的变化对枝叶不同解剖构造影响不同;综合观察,700~900 m之间应为紫椴在长白山地区的最适宜生长的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12.
用ISSR标记研究高卢蜜环菌系统发生学的尝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对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高卢蜜环菌的系统发生学进行了研究,用6个引物对35个菌株的DNA模板进行扩增。结果表明该地区的35个菌株分属3个不同的发育系,并且3个发育系在地理分布上是交错在一起的。同时表明ISSR标记是研究蜜环菌系统发育关系的理想的分子标记手段。  相似文献   
13.
黑三棱属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丹  杨国亭 《植物研究》1991,11(1):37-39
本文发表了黑三棱属一新种,即弓杆黑三棱Sparganium arcuscaulis D.Yu et G.T.Yang。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在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种群分布区内所选择的四个代表性地区的定位观测资料,本文运用数学分析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模拟,研究白桦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着生境温度的逐渐降低或温度的逐渐升高,白桦种群由聚集分布过渡为随机分布,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加,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杨国亭  张悦 《植物研究》1991,11(2):101-108
  相似文献   
16.
法国蜜环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用单因子试验分析了基于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研究法国蜜环菌系统发生学的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扩增反应条件,并进行了引物筛选,同时对各个引物的退火温度以及甲酰胺对扩增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讨论。为利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蜜环菌生物种的系统发生学、遗传多样性及种质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小兴安岭生态资产变化格局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马立新  覃雪波  孙楠  杨国亭 《生态学报》2013,33(24):7838-7845
利用遥感定量测量,采用Landsat 25卫星数据及其他辅助数据,结合生态学方法,对大小兴安岭的18个县市2004年和2011年两个年度的生态资产进行评估,分析其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结果表明生态资产空间格局呈现中部较高,南北部较低的特征;从2004到2011年,生态资产总量由2379.26 亿元减少到2308.53 亿元,减少了2.97%,减少幅度较小,说明总量相对稳定;然而,各县市生态资产变化趋势不同,变化幅度从-29.54%到26.38%之间,即从中度退化到中度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在生态资产中的比重增高。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应该采取不同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生态资产,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卢蜜环菌(Armillaria gallica)为北半球广布种,不同大陆间的菌株遗传相似性和多样性水平能反映出该种在洲际大陆尺度上的地理遗传变异关系。作者用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技术,对从中国和欧洲收集到的高卢蜜环菌79个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用6个ISSR引物扩增得到21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频率<0.95)为202个,占96.2%,平均每个引物多态位点多达33.6个,表明ISSR标记在蜜环菌中存在较高的多态性。根据非加权类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中国53个菌株中的49个在0.773的相似性水平上聚成了中国类群(China group);而欧洲26个菌株遗传分化较大,分别在0.775和0.763的相似性水平上聚成了欧洲类群A(Europe group A)和B(Europe group B);2个欧洲类群间的相似性水平仅为0.738,而欧洲类群A与中国类群间的相似性却达到了0.770;两个大陆均有少数菌株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遗传分化,个别菌株的种内遗传相似性甚至低于蜜环菌种间的遗传相似性。结果表明,中欧两个大陆间的A.gallica菌株因地理隔离已经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处于异域物种形成过程中;欧洲大陆的菌株遗传分化更为明显,可能是两个大陆A.gallica菌株的起源地。  相似文献   
19.
<正>自Hintikka(1973)发现了蜜环菌Armillaria(Fr.:Fr.)Staude的四极性性别系统,使得借助交配测试来研究这个属的互交不育性成为可能(Korhonen,1995)。蜜环菌单倍体和双倍体菌落形态差异的发现,帮助研究者用交配试验进行生物种的鉴定。Kohorhen(1978)和Anderson & Ullrich(1979)分别利用单倍体交配法发现了欧洲和北美洲的蜜环菌互交不育群(intersterility groups),即生物种(biological species)。此后,互交不育性试验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蜜环菌生物种的地理分布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9年至2002年间对黑龙江省境内几个主要林区中的蜜环菌生物种进行了调查、采集和鉴定,并对其寄主种类和子实体发生规律以及地理分布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境内至少存在5个蜜环菌生物种,即芥黄蜜环菌Armillaria sinapina,高卢蜜环菌A.gallica,黄盖蜜环菌A.luteopileata,奥氏蜜环菌A.ostoyae和中国生物种F;寄主包括10个针叶和阔叶树种;与其他几种蜜环菌生物种相比较,A.gallica是黑龙江省境内出现概率最大的一个生物种;根据采集经验发现,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子实体发生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