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胃肠道微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物技术和生理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胃肠道微生物生态及其功能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步。对胃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不同生理时期微生物菌群的演化和特定微生物种属的研究有新的发现。胃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生理功能得到不断的揭示,成为许多学者和多个学科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了解XBP1S在肝细胞中可能上调或下调的基因,了解其可能的调节功能线索.方法 构建pcDNA3.1(-)-XBP1S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pG2细胞,同时以空载体pcDNA3.1(-)处理相同细胞系作为对照.48 h后制备细胞裂解液,提取mRNA,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差异表达mRNA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构建的表达载体经过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实准确无误,提取高质量的总mRNA并进行逆转录成为cDNA,进行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经过差异基因表达谱的筛选,发现HepG2细胞转染XBP1S以后,有38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30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结论 成功构建XBP1S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XBP1S,运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成功筛选了XBP1S转染细胞后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包括细胞周期、蛋白质的翻译合成及运输、能量代谢、体内免疫调节、细胞凋亡及细胞内的信号转导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及肿瘤发生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阐明XBP1S可能存在的调控机制及XBP1S蛋白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3.
目的:艾灸不仅可以延年益寿而且可以未病先防。然而仅有少量研究证实,艾灸的燃烧生成物具有抗氧化作用从而延缓衰老。本试验从行为学方面研究艾燃烧生成物对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W8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用6月龄雄性快速老化模型(SAM)小鼠50只,其中SAM—R/1系10只作为空白组,SAM—W8系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单纯艾烟熏吸组、无烟艾灸组和常规艾灸组,每组10只。选取关元穴为治疗穴位,令常规艾灸关元组小鼠在艾灸关元穴的同时处在一定浓度艾烟的环境中;单纯艾烟熏吸组小鼠处在与常规艾灸关元组相同浓度的艾烟环境但不艾灸其穴位;而无烟艾灸关元组则是在艾灸小鼠关元穴的同时立即将艾烟抽除;其余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进行相同的空白抓取。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学习记忆行为的被动逃避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治疗前模型组及治疗各组小鼠进行被动逃避试验的潜伏期均明显变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5,P〈0.01,P〈0.01),治疗后模型组及常规艾灸关元组小鼠治疗后潜伏期均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治疗后潜伏期均明显延长,有显著差异(P〈0.01,P〈0.01,P〈0.05)。与治疗前比较,各治疗组治疗后潜伏期均较前明显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P〈0.05)。结论:艾燃烧生成物可延长快速老化模型小鼠被动逃避试验的潜伏期。提示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化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为今后艾灸抗衰老在临床上的应用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Ghrelin对糖尿病大鼠下丘脑弓状核胃扩张敏感神经元和胃运动的影响。方法:逆行追踪结合免疫组化观察ARC中GHSR-1的表达,细胞外放电记录,观察ghrelin对GD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及电刺激ARC对GD神经元放电活动和胃运动的影响。结果:电生理实验结果表明,在ARC Ghrelin能够能激发GD兴奋性神经元(GD-E)和GD抑制性神经元(GD-I)。然而,ghrelin可以兴奋更少的GD-E神经元,在正常大鼠中ghrelin对于GD-E的兴奋作用比在DM大鼠中的作用弱。在体胃运动研究表明,在ARC中微量注射ghrelin可以明显的增强胃运动,并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Ghrelin在糖尿病大鼠促胃动力作用低于正常大鼠。Ghrelin诱导的效应可被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拮抗剂阻断[d-lys-3]-GHRP-6或bim28163。放射免疫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数据表明胃血浆ghrelin水平,在ARC ghrelin mRNA的表达水平先上升后下降,糖尿病大鼠(DM)中,在ARC中GHSR-1a mRNA表达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结论:ghrelin可以调节GD敏感神经元以及胃运动,通过ARC中ghrelin受体。在糖尿病大鼠中,Ghrelin促进胃运动作用减弱可能与ARC中ghrelin受体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15.
上世纪末,Mukamolova等从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发现一种分泌蛋白-复苏促进因子(Rpf).该因子在皮摩尔浓度下能促进休眠期的藤黄微球菌及其他数种高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菌复苏和生长.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组发现和该因子同源性较高的5个基因,预测产物都是分泌蛋白,一级结构都含有一个转糖基域.5个基因有一个共同的功能未知的域,3级结构预测该保守结构域和溶菌酶同源.重组表达的Rpf对不同种均有活性.5个rpf在不同生长时期均有表达,但调控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6.
黄连解毒汤对产酶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持续高产AmpC酶菌株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了中药黄连解毒汤对产ESBL和AmpC酶菌株的最低抑菌作用。结果中药黄连解毒汤对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5/80)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 mg/L,产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2/30)最低抑菌浓度为125 mg/L。结论中药黄连解毒汤对产ESBL和AmpC酶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但作用不强。  相似文献   
117.
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AR)是糖代谢多元醇(山梨醇)通路的第一个关键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正常血糖(3.8-6.1mmol/L)下,细胞中的葡萄糖主要由己糖激酶将其磷酸化转化为葡萄糖-6-磷酸,并进入糖酵解途径。只有微量的非磷酸化的葡萄糖(约3%)进入多元醇通路。然而,在高血糖状态(7 mmol/L)下,大于30%的葡萄糖通过多元醇途径代谢。多元醇途径中的第一步反应是由AR催化的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依赖性还原反应,将葡萄糖还原为山梨醇,并消耗NADPH。第二步反应是由山梨醇脱氢酶催化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依赖性氧化反应,将山梨醇氧化为果糖,并消耗NAD产生NADH。AR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AR活性增高可以引发细胞内渗透压的改变,非酶糖基化的激活,氧化应激等,不同结构的AR抑制剂可以有效的阻止白内障的形成。本文主要对AR引起的这些改变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参与的机制以及AR抑制剂的研发与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8.
今年生物高考试卷的第二大题为解释名词(包括6小题,共计12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从试卷看,多数题目不偏,难度不大。但据我们对北京考区部分试卷的初步统计,本题的总平均成绩只有6分左右。由此可见,学生对试题的回答还有不少漏洞。漏洞究竟在哪里?现仅以试卷中的前三小题为例,简单加以分析。第一小题,要求解释原核生物(举例),回答时,约有60%的学生会解释而举不出恰当的例子,他们把草履虫、水螅、黄豆甚至人都当成了原核生物的代表。第二小题,要求解释减数分裂,回答时,约有40%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9.
液相芯片是一种重要的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对一个样本进行多重检测和分析。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液相芯片检测人类和模式动物的致病基因的应用,发现该技术能够对遗传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致病相关基因及其在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定量检测,为临床诊疗和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还能够筛查实验动物的相关致病基因,以期为深入研究疾病与致病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0.
酵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酵母种类繁多,与人类的关系极其密切,但目前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对于酵母的分类还存在着不同的分类体系。而准确快速的对酵母进行鉴定,既可以有效防止食品腐化变质,又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也为酵母的分类鉴定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常用的核糖体DNA鉴定法、DNA指纹图谱鉴定、脉冲场电泳鉴定、实时PCR和基因芯片等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在酵母鉴定工作中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